APP下载

南座茶乡行

2017-03-09柏桦

绿叶 2017年9期
关键词:佤族茶文化民族

◎柏桦

南座茶乡行

◎柏桦

说起景迈,大家便会想到山清水秀、绿意盎然的茶山和成功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万亩古茶园。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景迈村南座村村民小组,是一个仅有29户人家的佤族小山寨,也是景迈山区唯一的佤族部落。千百年来,这个唯一的佤族部落,与景迈茶山上的拉祜、佤、哈尼、傣、布朗等各族人民,共同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共同创造并传承了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独具魅力、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使这里成为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的大观园,成为神奇瑰丽、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这里的115位佤族村民还用智慧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培育了味道醇厚、回甘持久的绿色生态茶“景南手工茶”。“景南手工茶”初次走出大山,便在首届“滇茶杯”名茶品鉴大赛中取得两个银奖、两个铜奖的好成绩,原本默默无闻的佤族小村南座也因此进入人们的视线。

景南手工茶,绿色、生态、健康、无污染,就像它们的生产者,那些有着黝黑的皮肤、纯洁的笑脸的南座人。然而,要进一步提升南座茶的品位,打开销路,让它为更多人知晓、喜爱,让南座借力茶业发展经济,发扬光大民族文化,仍有很多的事要做,很长的路要走。只有那些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才会不辞辛苦,远道而来,走进这个神秘的佤族部落,破译它的文明密码,探寻它的致富之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17年5月9日早上8点,由茶文化专家、民俗民居研究专家、民间文化研究者、作家、诗人、艺术家、企业家等组成的理想主义者小分队(调研组),分乘三辆车从春城昆明出发,他们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茶文化专家蒋文中,云南民族大学、著名佤族舞蹈家、云南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佤族舞神岩坤,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珍稀濒危植物和农村环境保护与研究专家欧阳志勤,昆明瑞丰生态园总经理赵志恒,昆明蜂鸟汽车服务公司、昆明市仁盛商贸有限公司经理武国平,大理兰林阁酒店昆明分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小勇,丽日永续生活中心创始人李婷婷,“好房子古筝”负责人、昆明美女会名誉会长罗亚娟,民族文化研究者、作家、诗人柏桦,昆明市供电局退休职工欧阳志红。

调研组核心成员、领路人岩坤老师,生于普洱市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南雅乡,现执教于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岩坤被誉为“佤族舞神”,获得过国内各种专业舞蹈比赛的奖项,曾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担任独舞演员,出访过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携佤族舞蹈《阿佤人民唱新歌》上过春晚,参演过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主演的艺术电影《太阳鸟》,出版过《佤族舞蹈艺术》等书。他对故土家园及佤族文化的热爱,从其艺名“佤山”可见一斑。岩坤自幼失去双亲,是神奇美丽的佤山和善良淳朴的乡亲养育他长大,他离开佤山近三十年,从未忘记自己的衣胞之地、心灵家园,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对佤山,他始终心怀感恩并知恩图报。作为云南佤族文化(舞蹈)的非遗传承人,几十年来,他致力于保护、发掘、传承、弘扬佤族文化,创办“佤族民俗文化博物馆”,担任“云南佤族三江木洛文化研究院”院长,并在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南座村设立“云南民族大学岩坤濮舞研究基地”,以作为民族舞蹈的教学实习场所。每当回到佤山与乡亲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声唱歌、纵情欢舞,他就像希腊神话传说中回到大地母亲怀抱的巨人安泰俄斯,浑身充满无尽的活力。

调研组顾问、茶文化专家蒋文中先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马古道研究中心理事、专家组成员,云南民族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职业技术培训茶艺师、评茶员高级考评员。他在云南茶业大发展方面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先后主持并参与了《云南普洱茶产业深度大调查》《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茶与云南边疆民族关系及和谐社会建设》《云茶产业发展战略对策研究》《云茶大典》《云南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4年)》《加快普洱市茶业大发展对策研究》《茶马古道保护与开发》等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或已出版,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有关茶的论著主要有《中国普洱茶》《中华普洱茶文化百科》《爱随茶香》《古茶乡韵》《茶马古道文献考释》《茶马古道研究》《云上的茶路》《茶艺》等,此外还主编了《云南普洱茶春夏秋冬》《中国普洱茶百科全书》《云茶大典》。他在茶与云南民族文化、茶与边疆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普洱茶的历史文化等诸多方面填补了学界空白,被媒体誉为“民族茶文化传播使者”,对弘扬、传播、发展中华民族茶文化,特别在中国区域性茶文化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成绩,为云茶产业的发展及茶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选举为“中国茶行业专家学者”,被中国国际品牌协会、中国新闻传播中心评选为“中国陆羽奖首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与茶结缘,乐在茶中,对蒋先生来说,是此生最大的赏心乐事。

调研组“组长”欧阳志勤老师,现就职于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古村之友牵头人之一,主要从事珍稀濒危植物和农村环境保护与研究。她主持完成国家省部厅级和国际多个项目,自2011年走进阿佤山西盟县,负责编制《西盟佤族自治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她便爱上了阿佤山,与佤族同胞结下了不解之缘。目前正在主持开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翁丁村环境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虽然平常工作生活在昆明,身居喧嚣闹市,但是她也常常梦回阿佤山。梦见一个个佤族村寨旧貌换新颜,走出贫困告别落后,踏上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

调研组成员乘坐的三辆车分别由赵志恒、武国平、李小勇三位企业家驾驶,经过一天的长途跋涉,5月10日凌晨2点钟才到达目的地——南座村。此时的南座村正如歌里唱的:月亮升起来,山寨静悄悄。欢声笑语打破了山寨的寂静,岩坤文化客栈,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客人与翘首以待、等候多时的村民共饮美酒,欢聚一堂。

酒香茶香,醉了天上的月亮,一句句暖心的话语,一张张淳朴的笑脸,令人难忘。寨主岩刀(学名郭老大),先辈在南座扎根,到岩刀已是第四代。岩惹(学名郭勇)是建国以来最有见识、最具实干精神、思想最开明的老社长(组长),他是把佤族文化中的部落文化、茶文化与民族旅游文化、民族饮食文化相结合的第一人,对佤族文化的传承及保护功不可没。来自墨江的上门女婿马建虽然既不是本地人也不是佤族人(他是傣族),但他带领村民倾心打造南座佤族“景南手工茶”,并在2016首次参加首届“滇茶杯”名茶品鉴大赛,获得两项特别银奖、两项铜奖,是本地民族文化和茶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传播者和推动者。现任头人(组长)尼刚(学名郭小刚),是南座历届头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文化知识与组织能力兼具,并且有着开放的胸襟,活跃的思维,实干的精神,是新一代佤族青年的优秀代表。

宾客和主人一见如故,促膝谈心直至深夜。次日,调研组成员跟随岩坤、马建上山寻访“茶爸爸”、“茶妈妈”、“茶奶奶”。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南座村被一层层群山和茶树环抱,这里山峦叠翠,山川秀美,南朗河(南腊河)和南门河在山谷中缓缓流淌。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花烂漫,果实累累,亚热带风光旖旎。山间云雾缭绕,山下云海茫茫,犹如人间的世外桃源。一路行来,似有茶香在身边缭绕不去,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清风徐来,鸟儿啁啾,听蒋先生在茶树下娓娓说茶,如品香茗,如沐春风:“普洱茶绵绵不绝的回甘,体现了它的内在之美。普洱茶最可贵的就是它的陈韵,陈韵就像老房子老木头的味道,那是历史的味道,时间的味道,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历经时间堆积知识堆积阅历,拥有耐人寻味的内涵之美。”

南座村种植的大多是勐海大叶种茶,蒋先生把这种茶比拟成当地的少数民族,说它“野性,原生,性刚烈,初尝有苦味,之后,回甘如泉涌。因为原始,所以珍贵。”能够在茶山现场聆听茶专家蒋先生对滇茶富有历史文化意蕴的独到解说,幸甚。在一棵年过六旬的勐海大叶种茶树旁,蒋先生告诉我们,根据他对当地多株茶树的观察,南座村的人工种茶历史应在百年以上,而且,茶园管理得相当好。他认为,南座村已经具备打造精品茶、高端生态茶的资质和条件:一、南座茶品质优良,味道醇厚,回甘绵长,且无污染、原生态,只不过目前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只要深入挖掘南座茶的种植、工艺及历史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南座茶一定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赢得更多人喜爱;二、岩坤是佤族著名舞蹈家,佤族文化的传承人、传播者,由他代言南座茶,担任南座茶形象大使,再合适不过,这是名人效应、佤族文化与经济作物、茶文化的完美结合;三、靠茶吃饭。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必须以发展经济为前提,要把茶产业作为南座的经济支柱,做大做强,还要善于把当地的民族文化元素注入南座茶的推广和营销之中。绿色生态茶的种植和经销,也是响应省里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生态农业的号召,打造南座茶恰逢其时。

一行人风雨无阻,冒雨前行,又到了另一座山。当大家看到一棵树龄五百到六百年的古茶树“茶奶奶”时,不禁喜上眉梢。蒋先生说,“茶奶奶”其实不老,相反,她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还处在青春期,如果保护得好,生长千年没有问题。

目前,南座村的生态茶园已经成熟、可以采摘的有700亩,尚在成长中、不能采摘的有300亩,100年以上的古树茶有100亩左右。由于景迈南座村的生态茶与森林混生,茶中具有强烈的山野之气,是乔木古树茶中山野气韵最明显的,而且还具有特别的、浓郁的、持久的茶香。景迈茶的香应该用普洱茶香气中最高境界的香——兰花之香来形容、比拟。南座村的茶不仅香而且甜,甜味明显而持久。一般茶的甜是苦后回甘的甜,而南座茶的甜既可以直接、快速品味到,同时又回味悠长。品饮该茶,茶汤一入口虽有涩味但较为明显就可以品出甜味,而且持久性长,饮茶之后很长时间口中舌上仍有甜感。

调研组还在南座村考察了佤族文化,参观了寨门。寨门的左右两侧,有木雕的母亲神和父亲神把守、护佑,它们的形象由多才多艺的岩坤老师亲自设计绘制,他还为寨门题字:“幸福佤家不忘党恩,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据他介绍,在寨门下面,深埋着29块石头,象征着南座村29户人家团结一心,坚如磐石,共同守护阿佤家园。

下午,调研组就南座村发展茶产业、弘扬民族文化等话题,与当地的新老头人(寨主)、村民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建言献策。

欧阳志勤老师深情地说:“今年3月份我才认识岩坤老师,当我得知他把自己的工资收入、演出及讲课酬劳、稿费等等都用来保护、挖掘、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还在这里创建了佤族文化客栈,不遗余力地推动本民族经济与文化发展,我感到很震撼!南座村地处景迈山最高峰,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缺乏,这里的村民,如今还过着没有厕所和洗澡间的苦日子,这种状态一定要想办法尽快改变!景迈南景手工古树茶和生态茶,是上苍对南座村原住民的眷顾,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像蒋教授说的,靠茶吃饭。我衷心希望南座村的佤族同胞在辛勤耕耘这片沃土的同时,收获更多幸福果实。我们的团队拟协助岩坤老师和当地村民,把南座优美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绿色茶产品让更多的人分享,让南座村走出大山,踏上致富之路。”

致力于带动更多从事生活转型的有识之士共同建设互助合作生态社区,是李婷婷老师的工作目标。她提出,南座的未来发展一定要往可持续的方向努力,可从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几个层面着手综合考虑,生态层面的需求最为迫切。1.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收集雨水,增加水源;采用灰水五级净化过滤系统物理处理生活用水,作为灌溉用水。2.人畜粪便处理。建立干湿分离生态厕所和发酵床养殖,就地将畜禽粪便制作成堆肥用于种植、将尿液单独收集沉淀后作为菜园肥料,也可减少蚊蝇及传染病滋生。3.垃圾处理。提倡垃圾分类,将纸板、金属、瓶罐等可回收的干垃圾收集后售卖,将厨余、秸秆等湿垃圾分类后喂畜禽或堆肥,在源头上尽量避免使用不可降解或不可回收的塑料、建材等,已经产生的垃圾统一分类回收后循环利用或由当地政府部门统一处理。

孟连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召三真这次特地从孟连赶来与调研组会合,他提出了不少意见和建议,比如,他认为,目前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安居房已丧失民族特色,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与钢筋混凝土的现代民居的有机结合大有文章可做,但目前很少有人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罗亚娟就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她说,佤族同胞应该为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艺术自豪,岩坤老师走出大山,让本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我们要发挥民族文化大省、旅游大省的优势,用民族文化带动经济发展,南座除了要精心打造茶品牌,还要把自己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民族文化后继有人,薪火相传。佤族姑娘叶而来自歌舞之乡孟连,这位年轻的佤族古歌传承人就像她的老师岩坤一样,不仅有一颗热爱佤族文化的赤子之心,而且脚踏实地努力让梦想变成现实。她主动担任了当地民间歌舞展演团的团长,大力传播孟连民间歌舞艺术(尤其是笼帅佤族部落歌舞艺术),弘扬传统美德。近期,她将与佤族姐妹娜日、叶布乐联袂举办《三个佤族女人的歌唱梦》演唱会、出版《叶而佤族古歌专辑——爱戴花的黑珍珠》、创办佤族文化传承客栈、筹建孟连“歌舞之乡——海东岩格老佤族歌舞艺术传承馆”。那一夜,佤族姑娘叶而用高亢悠扬的歌声,叫醒了佤山沉睡的月亮。

●柏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傣族作家、诗人,民族文化研究者。

(责任编辑 冷杉)

猜你喜欢

佤族茶文化民族
我们的民族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传统民俗现代转型的成效研究:以佤族新米节为例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探究佤族文化如何保护和传承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