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烹饪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以黄山学院为例

2017-03-09金声琅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产教应用型

金声琅

(黄山学院 旅游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其培养计划的制定中,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校内实训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平台,同时作为高校开展实现“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在当前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产教融合”内涵的界定

“产教融合”可以理解为“产”与“教”,即“生产与教学”以及“产业、行业、企业与学校”体现相互融合(参与)双方的“双主体”特征。[1]8-10它主要强调应用型专业教育要有实践情境。“产教融合”可理解为学校教育和社会需求的高度契合,参与各方高度融合,整合资源,健全保障机制,以合作共赢为切入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最终达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的共同目标。[2]49-51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应用型本科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区别之一。产教融合不仅能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还能促进合作企业的技术进步。深化产教融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回顾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历史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Sundert and Technical College)工程系和土木建筑系开始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随后在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开始实施与英国教育模式大致相同的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并把它称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

国外学者对产教融合模式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研究,D’Este和Patel指出产教融合有多种应用方式,使用比较多的方式有合作研究、专利许可、咨询、培训等[3]1295-1313;Wright等则以所处阶段为划分标准,分别探讨了合作模式的运用方式,认为在初始阶段应该采用联合研发模式,处于上市阶段时应采取委托开发模式,而在推广阶段时主要以咨询为主。[4]1205-1223

“产教融合”作为一个较为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发达国家的高校应用已较为普遍。而国内只有部分职业院校就“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在高等本科教育层次上尝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往研究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实证研究。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5]64-68彭梦娇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系统地分析该校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所获得的成果和成功经验。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实施产教融合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性的建议。[6]18-20王月认为产教融合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必然要求。产教融合相伴职业教育而生,历经多个发展阶段,现阶段正处于内涵发展阶段,产教融合今后需要向深度与广度拓展。[2]49-51王曙光指出产教融合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时代选择,是教育与产业的深层合作与互融共赢,以产教融合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提高应用型高级人才质量为重点,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新建本科院校的主体责任,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健全产教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7]202-204

三、“产教融合”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趋势

在欧美发达国家,例如荷兰,高等教育院校分为U类和H类两种。U类指的就是国内所说的研究型大学,而H类则是指应用型大学。两种类型的高校各有其发展的空间和优势,互为补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产教融合似乎只是针对职业教育而言。大部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时,侧重强调“产学研合作”或“校企合作”,避免使用“产教融合”这种说法,担心提到“产教融合”会和职业教育相混淆。其实这是一个理解上的误区,“应用型”正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产教融合,本身就是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8]55-57

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也要求高校进行“产教融合”的改革。一方面,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很好地实现从学校到行业的顺利过渡;另一方面,企业又亟需可用之才,应用型人才普遍紧缺,特别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尤其缺乏。这一现状反映出高校的人才培养现状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断层式的结构性矛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建设“产教融合”的校内实训基地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是学校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发展目标,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校企双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深度融合中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的,完成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交接。

四、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产教融合”的必然要求

校内实训基地是实现“产教融合”最切实可行的方式。学生技能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递进的循序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熟练掌握岗位要求的技能,才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技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得以实现。尽管目前各个高校每个专业基本上都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但是片面依赖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技能既没有时间保障,也很难监管,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而校内实训基地才是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与形成的主要场所。“产教融合”的校内实训基地引入的是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技能培训、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块,通过这种真实工作环境的营造,才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实际运用,掌握岗位需求的技能,有助于他们职业素养的形成,帮助他们更加顺利地完成社会所需求的就业能力培训,增强就业竞争力。

五、创建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路径

(一)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是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

能为职业能力训练有效服务是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标准,因此必须紧密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从分析具体岗位要求入手,确定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再根据这些岗位及所要求的职业能力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合适的整体训练体系和具体训练内涵。[9]108-109在构建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时,紧紧围绕具体的职业能力训练内涵和训练项目来开展,根据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培养目标,确立主干课程,形成教学计划,详细规划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同时,还要跟踪分析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时发现不完善的体系漏洞,不断完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6]32-35

(二)创新烹饪专业职业能力训练体系

黄山学院旅游学院在设计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将职业核心能力融入到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日常教学中。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无不渗透着职业核心能力训练体系的培养。2010年以来,旅游学院对烹饪专业开启了革新人才培养方案的重大举措,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都要派遣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业骨干教师到行业企业调研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还邀请相关餐饮企业的专家到学校一同讨论、研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接受企业(行业)专家的建议和意见,使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近年来旅游学院人才培养新方案中重要的特点就是课程类型的变化,提高选修课和实践课比例,强调实践教学学分的重要性。

黄山学院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从创办伊始,就坚持走“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国际合作”的办学道路,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烹饪营养与教育专业目前已经建成5 000平方米的实验室,包括中餐操作实验室、中餐示范教学实验室、面点工艺实验室、西餐工艺实验室、食品工艺实验室、食品卫生安全实验室、食品营养分析实验室等。烹饪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专业所必修的基础理论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接受由基本操作技能、基本职业习惯、技术应用能力和现场工作规范组成的系统而全面的应用型能力训练。因此,黄山学院创造性地引入了大董意境菜工作室,反复训练学生典型岗位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设计了不同层次、若干模块构成的烹饪专业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将企业真实情境引入校园课堂,实现教学场景的全真模拟。引入企业文化,进行“真刀真枪”的岗位能力实战训练,使学生虽身在学校课堂,也能够体验将来工作岗位的氛围环境和工作要求,尽快对“员工”身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为将来“零距离”就业打下基础。近年来,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分别与韩国又松大学、顺天乡大学、汉拿大学,法国费利阳酒店管理学院,台湾实践大学等境外高校相关专业进行深度合作,并互派师资进行访学,进一步提高了办学的视野。烹饪专业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课程体系设计、引进先进教学软件、携手知名企业等方式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设计、竞赛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多方面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升学生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室不仅是一个教学平台,而且是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与学术创新的科研训练平台。学生依托实验实训室参加历年的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技能大赛等省级以上专业比赛,取到了较好成绩。

(三)根据能力训练体系的要求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缺乏在生产一线经过锻炼的教师,也缺乏专家型或双师型的教师。当前院校引进的大部分青年教师虽然有较高的学历,但他们往往缺乏在企业一线实践的相关经验。[10]76-80而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技能教师团队恰恰是实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目标的关键。这就使得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产教融合工作面临着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的重大问题。

黄山学院烹饪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培养和引进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为此可以各种措施并举,如分批进行专业教师的继续培养,使其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能胜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任务。还可以聘请业界相关专家,企业一线高水平、高技能员工进入校园担任“职业导师”,进行实践授课,把企业真实场景和情境带进课堂,让课堂教学成为实战现场,缩小“教学理想”和“企业现实”的差距。

2.发挥企业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设课程,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活动,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使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更加紧密。黄山学院引进大董意境菜工作室,邀请业界专家到学校讲课,和餐饮企业单位一起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甚至是无可替代的。在学生参与实训的过程中,企业作为更有实战经验的教学方,也能给学生更多的指导,传授实践的经验,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工作技能,适应工作环境。

3.做好校企融合沟通

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产教融合”中的“融汇”作用,整合自身和企业的资源,明确学生、教师、合作企业各自的双重身份。学生是企业“准员工”,教师也是企业“培训导师”,企业专家又是学校“兼职教师”。双重身份的确定有效实现了产教融合,促进了三者尤其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 语

“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个趋势的势在必行,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才能走出一条适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应用型专业的发展之路。校内实训基地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很好地契合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过程中,要根据专业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要求,打造适合专业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运用实证研究,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的发展路径和影响因素,不断丰富研究体系。

[1]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

[2]王月.拓展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的路径问题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6(7).

[3]D’Estep,Patel P.University-industry linkages in the UK:What are the factors underlying the variety of interactions with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7,36(9).

[4]Wright M,Clarysse B,Loekett A,etc.Mid-range universities’linkages with industry:Knowledge types and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J].Research Policy,2008,37(8).

[5]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5).

[6]彭梦娇.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的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7]王曙光.产教融合: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时代选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8).

[8]王健,许秀清,詹友基.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J].中国高校科技,2016(7).

[9]徐锡权,申淑荣.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训练体系的构建[J].探索与交流,2006(8).

[10]吴爱华,侯永峰,陈精锋,等.深入实施“拔尖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14(3).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产教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