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一个温馨班级,建一个和谐校园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
2017-03-09甘肃兰州什川中学杨昌军
甘肃兰州什川中学 杨昌军
近年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庞大群体。据统计,我国留守儿童数量约为5800万,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已经达到28.29%,这就意味着,在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是老人或者亲戚,这些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爱护和管教,所以,农村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容易在心理、生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生偏差,甚至有些走上犯罪道路。
孩童时期是人的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说儿童成长阶段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给予留守儿童多一些关爱,加强与留守儿童的心理沟通。根据我在小学任教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提出以下几点看法,创建一个温馨的班级,进而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根据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共青团中央和中国关工委5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学校要全面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和监护人变化情况逐一进行登记,详细记载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留守的原因、家长联系电话、临时监护人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等,这样有利于老师能够详细的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便于与孩子的父母及监护人及时联系和沟通,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二、实施“代管家长”制度
所谓“代管家长”,就是代替家长管理留守儿童的人,这个人可以是班主任,也可是其他科任教师。在正常的上课之余,与本班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给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感上更多地关心和爱护,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当然,教师名额有限,留守儿童又多,具体操作上还是要因地制宜。比如我们学校,大部分学生是住宿生,老师一对一比较困难,那就一对多,一个老师负责3~4个学生,再安排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与留守孩子结对子,一起做作业,一起玩耍,一起上课,一起长大。这样的情况下,从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到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监护网络,给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
三、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开学初,学校政教处和教务处联合,根据节令和大小节日,结合学习任务,做好本学期的校园活动安排。比如在本学期,我们学校就安排了全校的朗诵比赛、植树节“认领小树苗”活动、清明节“敬英烈活动”、期中考试后的春季运动会,“感恩母亲”作文竞赛……再到每周的班会活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这些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外有丰富的生活,营造出一个温馨舒适的学校环境,让留守儿童能够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班级。另外,在各类活动中,我们教师要鼓励留守学生多参与,这样有利于他们走出自卑的心理障碍,培养自信心,帮助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下健康成长。
四、成立儿童心理咨询室
在学校,建立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室,根据留守儿童档案的情况,以及代管家长和学习对子的反映情况,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及时排除他们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对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和辅导,了解儿童的心理辅导方法,加强专业素养,通过心理课堂、个案辅导、团体辅导等方式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而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老师要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做到安全上时刻提醒,生活上尽可能提供帮助,心理上耐心疏导。用自己的爱去弥补他们所缺少的父母的爱,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就是他们学习、成长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