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文本,让学生碰撞出创造火花

2017-03-09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安良小学彭永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4期
关键词:凡卡创造性想象力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安良小学 彭永计

新课标指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首先来源于创造性的思维。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呢?记得曾经在一次外出听课中,听过邓蝴梅校长的讲座,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讲了:阅读一本书,要把这本书读薄,然后再把它读厚。我觉得教学一篇课文也是一样,要让学生把文本读薄,然后再读厚,这一薄一厚之间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过程。笔者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巧用文本,用多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巧用文中的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都印刷精美,课文大多都图文并茂,图文并茂的课文看起来更加好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插入的图片对于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有着重要作用。教学时,如果能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将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好途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把握图意,透过画面在头脑中出现广阔的空间、动态的情境,诱发他们对现实情境的“再造”过程,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科书。如在教学《燕子专列》这一课中,课文对贝蒂的描写是一个重点,以点带面地说明了当时每个人为了保护燕子、关心燕子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对贝蒂的描写还不够深入,于是我便叫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课文的插图,思考几个问题:小贝蒂是在哪里发现了燕子?她怎么做的?她会说些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对课文做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二、关注文本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文本中的省略号,看似简单的符号,但它却包含很多。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象,进行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凡卡》这篇课文中,课文是这样结尾的:“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文本中的两个省略号给我们读者以无限的思考。凡卡写的信爷爷会收到吗?即使收到信,爷爷会来接凡卡吗?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没有能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在村子里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饭的活儿,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这样看来,凡卡的美好愿望就如他的梦一样,只是一个天真的梦而已。梦醒之后,悲惨的生活依旧,甚至更加悲惨,因为唯一的希望破灭了,他连梦也没有了。在学生进行了这些问题的探讨之后,我布置了续写的作业。

三、挖掘文本中的空白点,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留有一些空白,而这些空白是需要老师挖掘的,挖掘好了,这就是一个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文本读厚的过程。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用好这些空白,巧妙地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用创造的才智来填补这些“空白”,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既丰富了文本,又培养了学生想象力,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好铺垫。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这一课时,我注意到文本非常注重小阮恒在抽血过程中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这也是学习本文是的重点,但是却缺少对阮恒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若能加上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则能更好地体会阮恒的对朋友的心。于是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挖掘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画出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阮恒当时心里在想什么?并把他写下来。在每一处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后面都让学生接上去写:“他想: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学生均能抓住每一处的关键词去理解体会,揣摩阮恒的内心活动,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很好的达到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则更深了一层。

四、充分利用文中的泡泡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基本上每一篇课文都会有泡泡问题即学习伙伴,而这些学习伙伴大部分都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拓展开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问题大胆想象,培养创新如在教学《想别人没想到的》这篇课文中,我就利用课后的学习伙伴:“我也想到过别人没有想到的事。”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想如果让你也来画最多的骆驼,你想怎样画?还让学生说说生活实际中自己面对一些问题,提出过什么别人没想到的好的建议或解决的办法。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自己随时想到的一些好点子记录下来。结果很多学生都能大胆发挥想象力,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独特的想法。

五、关注课后习题,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每篇讲读课文的课后,编者都安排了很好的课后习题。我们教师想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就要利用课后问题进行拓展,提供说话的机会,创设说话的环境和氛围,训练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课后第三小题是这样的:“让我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此处就可以结合课堂学习进行,也可以在课文内容理解基础之上练习,重点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成功的关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在实际教学中立足文本、巧用文本,尽可能多地从文本中找到切入点寻求创新,摆脱旧观念旧思想的束缚,优化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放飞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学会表达。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会在学习中逐步发展起来,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人才。

猜你喜欢

凡卡创造性想象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凡卡》续写
看见你的想象力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打开新的想象力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凡卡》续写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