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白”需要“巧”

2017-03-09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第一实验小学魏万芬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8期
关键词:补白小姑娘上学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第一实验小学 魏万芬

“补白”在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各有特点,需要教师不断地挖掘。教师应通过各种手段对文章中留有想象空白,饱含丰富人文内涵的文章,巧妙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补白”,让学生喷发出想象的无限潜能,实现以思引思,以情生情的课堂教学境界,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焕发生机,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个性“补白”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其点滴收获。

一、巧借媒体技术,绽放思维火花

小学生的认知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字语言的描写就是一幅画面,借助画面引导学生个性“补白”,变抽象为形象,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指导孩子习作:“什么叫‘具体生动描写’”时,借助媒体技术,通过学生个性“补白”,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变得形象化。

二年级学生开始进行写话训练。由于孩子们年龄小,他们理解的写话要写“具体生动”就是“把句子写长一些,一段话多写几句话”。为了让孩子们初步理解什么叫具体生动,我特意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他上学去。我让学生通过第一感官描述自己头脑中“他上学去”的画面,我借助媒体技术进行简单绘图——单一线条的人物上学图(设置为第一幅图),人物表情设置为空白。接着教师又问:“假设是你上学(或者看到别人上学),你最想给自己或者他们添上一副什么面孔?”学生开始述说表情,教师借助媒体技术展示各类人物表情画面(设置为第二幅图),并问孩子:“你们现在知道怎样才是把‘他上学去’写具体生动了吗?”孩子答:“要写出人物的表情(或外貌)、心情”。师:“对,抓住人物的外貌、表情、心情,写清楚‘他是怎样上学’的。”师:“孩子,你们还想给第二幅图添加些什么吗?”学生用诧异的眼光望着教师。教师开始借助媒体技术为第二幅画添加了上学路上的环境渲染:街道两旁似点头微笑的树木,小朋友间的友好问候……(设置为第三幅图)师问:“孩子们,比较第二幅和第三幅画,你更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学生们纷纷发言,述说自己喜欢第三幅图的理由。教师找准时机便说:“习作和画画有共通之处,画面的丰满性就像习作中的‘具体生动性’,要想把‘他上学去’写具体生动,就得抓住人物上学时的外貌、表情、心情,写出‘他是怎样上学’的;为了写出人物上学时的情境,还可以借助人物上学时周围的环境描写,这样会更加具体生动”……

可见,巧用媒体“补白”,把学生头脑中抽象的词语变成一幅幅形象的画面来感知,能促进习作指导的灵动性。教师抓住时机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补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巧抓故事情节,拓宽想象空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作品由于构思炼意、布局谋篇的需要,有的文章经常会出现情节上的跳跃,有的文章往往只出现主旨,却没有留下详尽的内容,给读者留下大片的情节空白,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语文教学中,运用“以线带面”的方法,抓好文章中重难点及关键处,分层次、有梯度地逐步深入引导学生进行情节“补白”和艺术的再创造,就可使文章在更高意义上充实、升华。这样既可以延伸故事情节,又可以拓宽学生想象空间。

可见,教学中,巧抓情节“补白”,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意蕴把握更准确,理解更透彻。

三、巧延文章结尾,升华文本主题

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歌曲渲染下,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让学生扣准题眼串改歌词进行个性“补白”,对文本结尾进行延伸,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力,又让学生情感得到熏陶。

如在教学《七颗钻石》结尾时……(以《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影子,介绍北斗七星的特点和作用)师:孩子们,文章结尾说到了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水流,还跳出了七颗钻石升到空中变成七颗星星,这太神奇了吧!你们觉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为了突出“爱”这个中心呗。师:围绕着“爱”字,那“七颗星星”代表着什么呢?

生1:小姑娘的心如七颗钻石一样纯洁美丽。生2:小姑娘的行为就像北斗七星一样为人们指示方向。生3:小姑娘的心地可以感动上天,给人们免除疾苦。生4:小姑娘的品质是纯洁的、善良的、闪光的。生5:小姑娘的心灵如钻石那样璀璨;小姑娘的心灵如大熊星座那样熠熠生辉。生6:小姑娘的心无比的善良,她心中装的是一种“大爱”。

师:对,小姑娘心中装的是一种“大爱”,这种“大爱”就是一种“博爱”,这让我想起了一首什么歌来着?(教师播放《爱的奉献》)

学生聆听完后,师问: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生:《爱的奉献》。

假如你是歌词创作者,你能结合文章改一段歌词吗?(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各组代表发言(可用语言表达,也可用唱歌的形式表现出来)组1:这是善良的化身,这是纯洁的心灵,就像和煦的春风,温暖人们的心里。 在没有水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组2:这是天上的星星,这是人间的真情,善良、纯洁和美丽,打动着我们的心。在想喝水的动物眼里,在没水的过路人心里 ,爱让死神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组3:这是动物生存的源泉,这是母亲临走的遗愿,这是世界的呼唤,这是人间的甘甜。在没有爱的世界,在没有爱的荒原,甘泉也会让死神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组4:七颗星星是榜样的化身,小姑娘代表纯洁的心灵,他们就是温暖的阳光,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没有水的沙漠,在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可见,把文章结尾延伸成一首歌,不仅彰显了学生个性“补白”的灵动性,还让学生透悟了文本真意。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中 “补白”需要“巧”,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为语文课堂教学助力添彩。

猜你喜欢

补白小姑娘上学
采茶小姑娘
春天的小姑娘
上学啦
采蘑菇的小姑娘
多元“补白”,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立足文本,让思绪在空白处飞扬
关于增强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效益的若干思考
紧扣空白点,深入理解文本
采蘑菇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