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探究

2017-03-09赵广香孙晓云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业困难育人

赵广香,孙晓云

(安徽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探究

赵广香,孙晓云

(安徽工程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学业困难学生的普遍存在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不仅制约高校教育水平的提升,也有违教育的根本宗旨。因此,开展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不仅是现实需要,也是育人之责。从学业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其原因,并从整合校内资源角度提出协同育人之策,以期为帮扶工作献计献策。

学业;困难学生;帮扶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再次把人才培养提到了关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可见,高校教育之本在于育人。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然而几乎所有高校都不同程度、不同规模地存在着学业困难学生群体,他们的智力和学习能力都不存在问题,但却因各种原因导致学习成绩很差。他们不仅学业上困难重重,思想上不思进取,甚至心理上也受到影响。这不仅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出了挑战。因此,关注、关怀学生尤其是学业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才,努力打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系统育人体系,营造安全、稳定、温馨、和谐的学生发展环境,精准帮扶学业困难学生群体刻不容缓。

一、学业困难学生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育日益向大众化方向发展,[1]76-77学业困难学生在高校占有一定比例。他们不仅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心理、人际交往、性格方面有时也呈现出一些问题。

1.学习上呈现一定问题

学业困难学生智力和学习能力正常,但学业上却呈现出不少问题。首先,学习习惯不良。很多学业困难学生纪律观念不强。课堂上他们经常开小差,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偶尔还玩手机、说话、睡觉,迟到、早退、旷课也是一些学生的家常便饭。不仅如此,由于课堂上的知识听得似懂非懂,课后又不花功夫去复习,作业、考试成为很多学生难以应付的难题。其次,执行力不强。很多学生在学业受挫或学籍异动时也痛下决心要好好学习,甚至制定详细计划和目标。但由于本身积累的挂科课程太多,追赶难度大,加之学生本身自制力欠缺,经常半途而废。

2.心理上存在一定压力

学业困难学生不仅学业上存在一定困难,情况严重者还会衍生一些心理问题。首先,学业压力过大可能会直接引发身体不适。如长期面对较大的学业压力,部分学生的身体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失眠、经常性胃部不适、疲劳感等症状经常发生。其次,行为上自暴自弃。一些心理压力较大的学业困难学生在遭遇连续的学业挫折后,行为上会有明显的变化,常见的形式有迟到、旷课、做事拖延、吸烟、喝酒、嗜吃或厌食、贪睡、沉迷游戏等。再次,学习能力下降。同一个院校的大学生智力和学习能力差异不大,但是部分情况较严重的学生因长时间学业压力的存在,有可能会发生类似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等方面的变化。最后,情绪反应明显。少数学生在极大的学业压力下可能会变得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或易怒,情绪波动较大。

3.人际交往出现一定困难

部分学业上存在较大困难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次数逐渐减少,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回避与他人交往。首先,学业上的困难给他们带来了挫败感。一些学生因怕他人嘲笑、轻视而排斥与他人交往。其次,缺少合作的意识和信心。当班级组织活动时,个别学业较困难的学生不愿意积极参与或者有意识地回避互动环节,长期的心理压力致使他们丧失了与他人交往的勇气。再次,不愿对他人敞开心扉。学业困难学生因其特殊性而成为师生的重点关注对象。然而少部分学生对他人的热心帮助并不能坦然接受,当他人与其谈心、聊天或提供帮助时,内心总是持排斥态度,不愿多交谈或敷衍了事。

4.性格发生相应变化

一些学业连续遭受打击的学生,性格上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言语开始减少,态度相对冷漠。有的学生开始不愿主动与他人说话,当别人主动与其交流或打招呼时,有时也冷漠相对,不言不语或敷衍了事。不想关心别人,也不奢求他人的关心帮助。其次,喜欢独来独往。大学时代正是自尊心膨胀时期,学业困难的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开始走“离群索居”路线。他们不想与成绩好的学生一起学习、活动,尽可能避免与其为伴。再次,态度偏向消极。原本热情开朗的大学生因学业上的困难丧失了斗志,曾经描绘的美好蓝图瞬间坍塌。他们开始沉寂在眼前的困难中,缺少奋斗的勇气,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便是一小部分学业困难学生的真实写照。

二、原因分析

学业困难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很多原因,除了和学生自身因素密切相关之外,与高校学习风气、教学、管理、家庭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1.自我要求降低

学生的本职任务就是学习。之所以很多学生出现学业上的诸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忘了自己的责任,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首先,目标缺失。大学以前,有高考“指挥棒”的指引,学生有明确的目标,也不缺乏学习的动力。而进入大学后,在一部分学生看来,学习似乎到了尽头,毕业、工作成了最终归宿。目标缺失导致动力缺乏,学习由“必修”成为“选修”。其次,规划意识缺乏。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小学差异较大,集中教学环节相对较少,可自由安排的时间相对较多。但部分学生主次不明,在社团活动、各类竞赛、文体活动等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却忽视了学习;或无所事事,大部分时间用来享受生活,吃饭、睡觉、游戏成了他们的主业,学习成了副业。再次,压力不足。我国的大学教育相对而言属于严进宽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毕业不是难事。因此,对于没有升学要求的部分大学生来说,大学是宽松的;对于远离家庭的他们来说,大学也是自由的。因而在一部分学生看来,努力学习也是没有必要的。

2.学习动力不足,基础不牢

很多学业困难学生之所以学习问题积累较多,陷入困境,除了与个人努力程度息息相关之外,与学生本人对专业的认同、知识基础以及学习策略都有着直接的关系。首先,专业认同不够。很多学生所学的专业并不符合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专长,而是家长出于就业、升学等角度做出的选择。由于专业认同不足,一些学生很难对不喜欢或不擅长的专业感兴趣,也不愿花费过多心思在专业的学习上,学业困难重重。其次,基础知识不扎实。大学很多课程与高中课程存在连贯性,基础知识不扎实直接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业问题的逐渐累积常导致部分学生滋生厌学情绪。再次,学习策略存在问题。部分学业困难学生之所以学业上存在很多问题,与学生本人的学习策略也有一定的关系,对学习过程的不合理安排常常使他们事倍功半。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常常使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

3.学习氛围不佳

学习风气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2]42-43学习风气浓厚的高校,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相对较高;反之,学习风气不好甚至较差的高校,对学生尤其是自制力欠缺的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仅如此,教师的教学态度、水平以及管理方式对学生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目前,很多高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两眼不看学生面,两耳不闻学生语,一心只授圣贤书”的教师。教师的不作为是导致部分学生课堂纪律意识差、学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考风不正是学习态度不端的直接诱因,一个学校的考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考风正、纪律严,学生必然认真对待学习;而考风松散、处分宽容,学生便投机取巧。

4.高校教学、管理“两张皮”

学生的学习出现困难应该怎么办,是辅导员做思想引领,还是教师加强知识辅导,这就是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存在的问题,即教学和管理相关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各自为政。首先,教学缺乏管理。教学是“教”和“学”组成的,而大部分教师更注重课堂上的“教”,学生在不在听,甚至有没有来则没有进入教师的关注领域。教学缺少管理的协助,不仅不能保证学生在“学”,甚至连出勤率都难以保证。其次,管理缺乏教学的帮助。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负责人,[3]45以谈心、谈话为主要工作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当学生面临学业问题时自身却由于专业受限,力不从心。教学、管理都是以育人为目的,职责分工明确客观上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但只分工不协助实际上不利于工作开展,更无益于学生的成才、成长。

5.家庭疏于管理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家长也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绝大多数家庭已达成“孩子一定要上大学”的共识,因此大学以前,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监管、督促孩子认真学习成为每个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大学阶段的学习则很少关注。首先,意识缺乏。“严进宽出”的高校教育机制给很多家长制造了一种“大学不用管”的错觉。他们很少主动去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以及表现。关心、督促的匮乏是很多学生成绩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监管难度加大。上大学前,学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的学习、生活都有家长监督、陪伴。而考上大学的他们基本上都要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很少和父母见面,基本上是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感情,距离成为家长监管孩子的一个障碍。再次,与教师沟通较少。上大学前,家长与教师沟通较多,对孩子的情况也能及时掌握。而进入大学后,很少有家长主动与教师沟通,而辅导员由于带班人数较多也很难及时跟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因此,信息不畅通也是很多学生无所畏惧、不学习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协同育人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业困难

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的工程,牵涉到诸多部门、人员,需合众人之力协同育人,持之以恒方能取得实效。

1.体系建设协同制度保障,为帮扶工作保驾护航

高校应首先建立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体系,包括学业困难学生的情况摸排、所涉及的部门及人员确定、具体开展计划等。在每学期或学年,应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一次详细的摸排。了解学业困难学生的规模以及程度,建立学业困难学生档案,以便具体帮扶工作的开展。对于帮扶所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以文件形式确定,对工作任务进行统筹、分配并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其次,完善制度建设,保障帮扶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没有考核,工作开展很难取得实效;没有奖惩,工作很难有效率地开展。因此,帮扶工作首先要制定合理、详细的考核细则和评价体系,并严格执行,同时工作量要用制度确保。学业困难帮扶工作不仅是一个持久的过程,还涉及到多个部门、人员的协作,工作量也相对较大。如没有合理的工作报酬,全凭热情或学校施压,该工作也只能流于形式,做不出成效。

2.思想引领协同心理疏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很多处于学业困难中的大学生逐步丧失了对学习甚至人生的信心和勇气,不愿面对现实,自暴自弃。对于他们来说,帮扶不单单是帮其克服学业上的困难,更重要的是进行正确的思想引领,帮助其重拾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很多学生之所以学业困难,就是因为没有具体的理想和目标,不知道学习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因此,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因时因势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制定合理的大学生涯设计与规划,鼓励他们为梦想努力进取。要定期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合理释压。目前很多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辅导员应积极鼓励他们寻求帮助,从而卸下心理上的负担,找回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3.教学协同管理,共担育人之责

习近平指出:“各类课程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教师除了做好教学工作之外,还担负育人之责。只有教学、管理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帮扶工作才能取得实际成效。首先,辅导员要配合教师做好学业困难学生的管理工作。目前很多高校都实施学分制管理模式,分散选课和大班教学客观上给代课教师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辅导员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为代课教师传达信息,与他们交流学业困难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监管学生的出勤率等。其次,导师要利用专业特长引导、帮助学生。很多高校都设有导师制,如果导师能发挥作用,关心、关注所带学生,并及时给与学业上的指导,很多学生的学业问题就不会无限制累积。再次,辅导员、导师合力帮助困难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辅导员和导师可以各自发挥专业优势,共同发挥作用,为学业困难大学生指明发展方向,帮助其走出迷茫。

4.学校协同家庭之力,关心、关注孩子成长

学生的成才、成长离不开家长的责任担当,对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而言更是如此。家长必须配合学校担负一定的监督、管理职责。首先,学校可以建立信息开放平台,囊括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表现和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以便家长督促孩子学习,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其次,家长应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目前很多学校都对教务查分系统进行了设置,不设限开放。家长可以联系学校,也可以要求孩子提供学号、密码,以便及时掌握学习成绩,及时督促。经常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需要,关心孩子、关注孩子,并给与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是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再次,家庭应配合学校进行引导、管理。当学生出现学业困难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协同帮助。家长的盲目呵斥或过度溺爱不仅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还很有可能使孩子的学业雪上加霜。

5.协同同辈之力,督促、帮助学习习惯养成

与中小学生不同,大学生吃、住、学都在一起。相比较教师而言,学生之间更能掌握、了解彼此的情况,也更能无所顾虑地交流。因此,协同同辈之力是帮扶工作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首先,借助同辈之力督促其习惯养成。学分制管理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出了要求,而这恰恰是很多学业困难学生所不具备的,考勤难度的加大致使他们经常成为“逃课一族”,学习难以保证。如此恶性循环,积累的学业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业困难学生设置“一盯一”制度,让班干部或者比较负责任的学生对他们严格考勤,定期上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次,借助同辈之力,关注其思想动态。很多学业困难学生不愿意跟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但他们可能有个别关系较好的同伴,愿意对其吐露心声。因此,辅导员除了直接与学业困难学生谈心之外,还可以通过他人了解其思想动态。另外,与其他学生协同开展思想引领、教育指导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再次,借助同辈之力,实行学业“一带一”制度。可以组织班级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与学业困难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5]198-199督促并帮助其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6.预防协同激励,指引正确方向

学业由问题变成困难是逐渐累积的过程,加强预防、榜样激励应是帮扶的重要举措。首先,预防是关键。在学生因各种原因开始伺机逃课、迷恋游戏、考试挂科时就积极关注学生行为表现,了解背后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很多学生虽存在学业上的问题,但原因却各异,因此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因人施教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其次,榜样激励。如今的大学生个性张扬、叛逆,有时盲目的批评他们很难接受,而正向激励则正对他们的胃口。因此,可以通过一些学业脱困学生的榜样事例进行正向引导,帮他们找回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此外,还可以根据对一些学业困难学生情况的了解,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为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创造机会,也为他们奋发向上营造氛围。

四、结 语

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开展需持续、持久。主要从体系、制度、教学、管理、思想、心理、学生家庭、同辈、预防以及榜样激励等多个层面提出高校协同育人之策,以期为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工作提供参考。但此项工作的开展除高校外还应引起政府和社会的普遍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纳入考核体系,并定期督查,这样才能为帮扶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李明娜.高等职业院校学业困难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0).

[2]郑显松,赵芳芳.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J].前沿,2014(4).

[3]朱红.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D].保定:河北大学,2010.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2016-12-08].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8/c1024-28935841.html.

[5]石家友.论大学生合作学习的实现[J].理论界,2009(10).

On the Work of Supporting Students with Academic Difficulties

Zhao Guangxiang,Sun Xiaoyun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241000,China)

It's a huge problem in our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hat there exist too many students with academic difficulties in universities,which not only prevent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but also goes against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education.Therefore,supporting students with academic difficulties is not only in realistic demand,but also the responsibility of education.This article,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students with academic difficulties,analyzes the reasons behind and proposes cooperative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grated resources on campus,hoping to figure out some useful advice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pporting work.

academic;students with difficulties;support

G647

A

1672-447X(2017)04-0117-05

2017-03-16

安徽工程大学青年基金项目(2012YQ05)

赵广香(1983—),安徽蚌埠人,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吴 夜

猜你喜欢

学业困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困难中遇见团队
艰苦的学业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困难我不怕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选择困难症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