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班主任如何“适当”批评教育中学生

2017-03-09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白诸镇初级中学莫绍锋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4期
关键词:班主任语言老师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白诸镇初级中学 莫绍锋

教育部在2009年8月印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就明确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然而,当今教育教学的实际是: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的力度轻了,没有效果;重了,往往会被扣上“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帽子;若一旦出现极端的情况,如学生自杀、离家出走等等,试问学生家长、学校、上级部门、社会舆论、媒体还能让班主任“享受”这一权利吗?所以,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要把握其中的“度”——做到如何批评教育学生才是“适当”的。

一、批评教育要有“适当”的方法

有的班主任一见到本班学生违纪,就恨铁不成钢,气冲斗牛,狂风暴雨般的训斥,其结果要么学生当即被驯服,要么师生冲撞起来,即使能把事情处理下去,学生只不过是口服心不服,没过几天,“旧病复发”,如此恶性循环,必然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遇到这种事情,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明白:我们的心理比学生成熟,见识比学生广,知识比学生丰富,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肯定能想出“适当”的方法。正如爱迪生说:“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无法可想的事是没有的。”

1.“赞扬—批评—激励”法

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就曾说过:“听到别人对我们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好受得多。”由此可见,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指出他的不足,再进行激励,这样,学生会更乐于接受批评教育[1]。

“赞扬—批评—激励”法对老师是有要求的:第一,要相信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出现的,绝非必然的;第二,不把其现时所犯的错误当作永久不变的事物来对待;第三,对学生充满信心,希望并相信其能改过,不再重犯。举个例:一位学生在晚自修时与同桌大声讨论问题,我发现后,示意这位学生停下来,并对其单独进行批评教育。我说:(第一步:赞扬)“你能如此好学,我很高兴,我猜这道题应该很难,你非常想把它解答出来才与同桌讨论的,对吗?(第二步:批评)如果能顾及身边同学的感觉,不影响别人,所得出的答案就更完美了;(第三步:激励)这是个小问题,我相信你能克服的,我说得对吗?”

正如清朝教育家颜元所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太多的批评不仅会让学生失去信心,甚至还会让学生自暴自弃。然而,班主任的不断赞扬和激励,必定会让学生自信心越来越足,进步越来越大。说不定,那一天“毛毛虫”就变成了美丽的蝴蝶。

2.无声暗示法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所以,班主任在对待学生教育上,应该减少或去掉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必须”等措辞,而改用“启发、暗示、商量”等形式来进行[2]。这种形式的教育,学生会更乐于接受,更喜欢。暗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眼神、动作、表情、说话音量的高低或停顿等等。比如,学生在上课时瞌睡,可以过去轻轻的敲一下桌面;又如,学生在说污言秽语时,可以作一个“闭嘴”的动作。暗示法的优点在于能巧妙地批评制止学生,又不会伤害其自尊心。

笔者曾在《教育时报》读到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位特级教师到一所乡村学校上公开课,走进教室后,她发现讲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粉笔,桌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粉笔灰。特级教师用目光巡视教室之后,迅速收拾好桌上的粉笔,然后走下讲台,转过身去,面对着黑板,轻轻吹去桌上的粉笔灰。片刻的寂静后,教室响起了一片掌声,所有的教师、学生用掌声给她的“开场白”打了个“最高分”。这里的“目光巡视”“轻轻吹去桌上的粉笔灰”都是这位特级教师对教室卫生环境差的一种“无声”的批评,但她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不满,反而用自已的宽容和“身教”使学生在“无声”中接受批评教育。

二、批评教育要用“适当”的语言

批评的语言是千姿百态的、多种多样的,“适当”的语言应该是依情据理,因人而异;用“适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就是一门艺术。

1.言简意赅,达醍醐灌顶之效

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只有语言简明扼要、有的放矢,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3]。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的班主任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候,总是事无大小、大包大揽,说起话来长篇大论、喋喋不休;这样做就会收到预想的效果吗?学生会体会老师的“苦口婆心”吗?我亲眼所见一位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一次有位值日生在宿舍打扫卫生不彻底,被扣分了,该班主任找来这位学生,从集体荣誉感到个人道德、从人生观到价值观、从《弟子规》到《孝经》!如此“旁征博引”,既举例又阐述道理,别说学生,就是作为同事的我都有点受不了!再看那位学生的表现:他一边听,一边点头,嘴上还不停的“哦,哦……”,这学生真的给“感化”啦?好不容易等到这位班主任把学生“放”回去,谁知道这学生一走出办公室就说:“就爱弹催眠曲,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笔者从教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及相关工作。我得到的体会是:批评教育学生时,要针对实际,语言或含蓄或直接,做到言简意赅,方可达醍醐灌顶之效。南宋朱熹所说的“辞达则止,不贵多言”就是这个意思。

2.顺耳的忠言,能润物无声

俗话所说:“良言半句三冬暖,恶语一字六月寒”“一句使人笑,一句使人跳。”这就是告诫我们,批评教育学生时态度要诚恳,不能伤害学生。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老师口中的批评润物细无声,“忠言也不逆耳”[4]。

笔者身边曾有位班主任批评一位上课睡觉的学生:“上课的时候还能不受干扰,安然入睡,这就是你的优点?”这位学生低下了头,脖子都变红了。但那位班主任还穷追猛打:“吃饱了就想着睡,睡醒了就想着吃,你回到学校是为了长膘的吗?”结果,此言一出,学生马上与班主任顶撞起来。同样的事情,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是这样处理的:他会先抚摸一下学生的额头,然后语重心长的说:“不舒服的,要及时看医生;在课室里睡觉很容易感冒的,总不能老让家长和老师为你操心啊!”

一个“极尽挖苦”,导致师生冲突;一个“善解人意”,如春风化雨,润而无声。不同的批评语言,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笔者并不是全盘否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严厉而直接的批评,只是想强调:顺耳的忠言,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在无声的“细雨”中得到感化,更易听取老师的意见,承认自己的错误,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教育。

3.就事论理,恰如其分,尊重人格

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永远都是平等的。违纪的学生虽然有时甚至经常没有是非观,但其内心拥有一个很强的自尊。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就是这个意思。因此,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绝不能把“事”与“人”,“此事”与“彼事”混淆一起。但有些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喜欢“揭底”,特别是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时,总会将学生一年甚至几年前所犯的错误如串项链般和盘托出,让学生无地自容。笔者认为,班主任在批评教育学生时绝不能在“为学生好”的批评中,出言侮辱学生人格。请看以下两个例子:

(1)“这么简单的题都能算错,真笨!”

(2)“连上课都能迟到,你还能干好什么事?”

大家都知道,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并不突出,但在其它方面却有惊人的表现。比如丁俊晖,他读书并不怎么样,但能说他“笨”吗?所以作为班主任或老师,不能因为学习上的事情,用“笨”字来否定学生;另外,学生迟到,班主任应该先问明其原因,再进行教育。假如,这学生是因为帮助他人而导致迟到,一句“你还能干好什么事?”将会给学生莫大的伤害;又假如,学生给你回一句:“校长让我干什么什么去了。”那班主任还能有台阶可下吗?

如果我们班主任能像教孩子走路,学说话的态度来面对学生的错误的话,不妨把上面的两句话修改一下:

(1)“从很多方面都可以看出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这样的题是不会难倒你的,再动动脑筋!”

(2)“我认为你是位纪律观、时间观很强的学生,今天迟到,不会没有原因吧?给老师说说。”

同样的批评教育学生,不同的表达,哪种语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批评是不言而喻的。

批评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综合艺术,为了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其语言及表达更甚于画龙点睛[5]。正如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语言之于批评家,望远镜之于天文学家。”

三、批评教育要在“适当”的场合

关于批评教育要在“适当”场合的问题,著名学者李·艾科卡就有过这样的告诫:“假如批评一个人我会用电话,假如赞扬一个人我会用广播。”可见,批评的场合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

1.选择批评的“适当”的场合

其一,根据学生所犯错误的性质,事态的严重性而定。如打群架、赌博等性质恶劣、事态严重的或影响较大的,可在公开的场合对其批评教育,对其他学生起到敲警钟及防微杜渐的作用;如早恋等比较严肃、涉事人数少的事,应单独和学生进行,引起其重视;其它的如上课开小差、不集中精神等一般情况,可以借助课外活动,以“笑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非正规”的批评教育。

其二,根据犯错学生的个性、性格而定。如固执、屡教不改的学生,可以适当在办公室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并借助其他教师的言论旁敲侧击,使之及时认识错误并接受批评;如自尊心强、“脸皮薄”的学生,则可以采取单独聊天的方式,在缓和的气氛中对其进行批评教育。

2.以下的情形不宜在当众的场合批评学生

课堂违纪不宜当众批评。笔者认为课堂的违纪通常是偶然性、短暂性的,如对此采取当众批评,不仅“剥夺”了其他学生的上课时间,更会让被批评者倍感“蒙羞”,从而滋生逆反心理。

细小问题不宜当众批评。有些班主任事无大小,只要本班学生违纪就不分场合的对其训斥一番。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批评产生无所谓的态度。

家长在场不宜当众批评。有些班主任总爱在家长面前数落学生的缺点,这样做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告状”,而产生对立的情绪;更甚的话,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没能力”,动不动就搬家长来“压”,从而蔑视老师。

总之,“适当”的批评教育有如“四两拨千斤”。几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可以为学生指点迷津,却又毫无批评之虞,让学生受益匪浅。最后,笔者强调一点的是:无论什么样的批评都是手段,只有教育才是目的。

1.钟艺荣.班主任管理中如何有效批评教育学生[J].速读旬刊,2015,(10)

2.梁雪梅.浅谈对中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1,(16)

3.沈其兵.浅谈班主任如何有效地批评教育学生[J].新课程:教研版,2011,(7)

4.秦林.忠言未必逆逆耳[J].才智:才情斋版,2010,(11)

5.管玉英.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批评艺术[J].基础教育识论坛,2010,(5)

猜你喜欢

班主任语言老师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语言是刀
夸夸我的班主任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班主任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我有我语言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