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大一新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教育维度探析

2017-03-09王秀慧

潍坊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新生职业

王秀慧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大一新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教育维度探析

王秀慧

(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职业指导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所有高校都开展了职业指导的相关工作,但大多数是面向大三、大四高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很少涉及对大一新生的职业指导。为了尽快地让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明确目标和方向,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高校应该更新观念,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笔者从宏观职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和微观学生管理两个层面探讨了高校为大一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的路径和具体措施。

职业指导;大一新生;生涯规划

一、大一新生在职业指导方面的特殊性

职业指导是指围绕职业发展过程提供的指导、辅导、咨询等服务,包括职业诊断、职业咨询、职业规划、职场导航、职业辅导、职业心理咨询等方面。从理论上看,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根据萨帕提出职业发展的五个阶段理论,大学生处于探索阶段,大一学生则是大学生活的第一个阶段,有其独有的特殊性。

(一)自我认知模糊。自我认知主要指的是对自己的知觉与认识,大一新生处于大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面临新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的挑战,极易出现自我认知的多重转变,发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面对未来,他们对自我认知的思考开始展现,渴望独立又有诸多困惑,其职业规划意识处于萌芽状态,无法准确定位和把握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路径。

(二)专业兴趣缺乏引导。高考志愿填报时,大一学生在专业选择的过程中,个人因素偏少,老师、家长的推荐占有很大比重。而当学生步入大学,独自面对新的环境,很多学生对自己报考的专业设置、专业前沿、专业发展知之甚少。“我到底该干什么?我的未来在哪里?”这样的迷茫与怀疑会时常出现在心中。且,大学学习方式和高中有很大差别,更加注重个人自我管理能力和个人自学能力的培养。面对新鲜的专业知识和授课方式,有的新生会表现出焦虑和无所适从的忙碌,有的则处于无所事事的空虚无聊状态……对所学专业知识缺乏深入研究,相关的职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当然,对自己专业认知的模糊也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表现出盲从或者茫然的状态。

二、当前高校对大一新生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从目前高校岗位设置情况看,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就业指导工作部门,但是其发挥作用的领域,更多地集中在就业需求旺盛的毕业生。且存在以下问题:

(一)高校职业指导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足。在各大高校都有固定的机构和人员设置,但是面对上万名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没有一支较高业务素质的专业职业指导人员队伍,显然无法满足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要求。在这一情况下,针对大一新生的职业指导的专门人员几乎没有,有的高校会在新生入学教育课程中加入职业生涯规划的部分授课内容。

(二)重毕业生就业教育,轻新生职业指导。目前各大高校的就业教育基本始于大三、终于毕业生离校,其教育内容基本为就业程序、发布就业信息、传授面试技巧及向用人单位推荐就业等浅层次工作。对于职业咨询、职业素质测评及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不够重视。

(三)职业指导体系不够全面,将职业指导简单地等同于就业指导。职业指导内容局限于就业程序、就业信息的介绍,缺乏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的专业化、结构化、系统化的职业指导,偏重于理论讲授,缺乏实践训练。

(四)缺乏个性化的专业指导。目前高校多采用讲座和授课的形式对就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缺乏对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大学生专门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尤其是针对特殊同学的职业咨询、职业素质测评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缺乏个性化的指导。

三、大一新生职业指导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行业增多,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才与岗位的竞争日趋激烈,这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对大学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一学生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一方面有求索与探知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存在迷茫不知往何处去的困惑。因此,在此阶段对其进行职业指导,能够缩短其探索的时间,为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职业指导的内容是给予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一学生初学专业知识,若及时给予职业指导,为其进行职业意识启蒙,鼓励其树立职业理想,能够为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树立目标,达到强化专业知识学习,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效果,为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二)职业指导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学会选择,实现人职科学匹配。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包括特性评价、职业因素分析、个人特性与职业因素的匹配。大一新生的生理、心理特性及职业兴趣爱好都处于发展变化状态,通过职业能力测评、人格测验等让其能够了解自我,结合对社会上存在的职业、行业的分析能够让其寻找自己的坐标,做好充足的职业准备。

(三)职业指导是一个教育过程,本质上属于思想教育的范畴,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一学生是大学学习的基础,在大一阶段实施职业指导,将职业指导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更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大一阶段,高校职业指导更应注重发掘学生潜在的职业能力,并加以培养,将职业指导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融合在一起,分阶段、分过程,促进大学生养成主动积极的行为习惯,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

四、提升大一新生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路径

从职业指导的宏观方面看,高校应该将职业指导的规律与大一学生的特点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大一新生职业指导水平。(一)树立正确的职业指导观念。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阶段,应该将大学职业指导工作分阶段、有重点、层次化地开展,将职业、职业发展、职业胜任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学习纳入职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帮助大一新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社会,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职业道路。(二)在职业指导专业化层面,完善职业指导体系,促进职业指导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发展。职业指导工作的成败的关键应该是职业指导人员的综合素质。我国学校的职业指导途径可以采用网络化形式进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等学校和社会性组织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网络化组织体系。针对大一及高年级同学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指导,提高职业指导的实效性。大学生将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一群体的特殊性要求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较强的专业素养,同时,应具有较高的洞察力,可以及时为学生提供需要的帮助。(三)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2015年教育部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在这一社会大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成为社会对高校的迫切要求。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重要一环,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理念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对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人生目标的规划,提升大学生创业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从高校学生管理的微观实践层面,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大一学生的职业指导:(一)建立信息化平台为大一学生提供社会锻炼机会。高校职业指导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将与学生相关的职业信息发布在平台上,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咨询服务。职业指导强调的指导对象是劳动力职场中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而大一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高校应该针对大一学生的特点,利用发达的网络信息,搭建平台,为大一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与锻炼的机会。如,可以邀请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直接在平台上设立咨询点,发挥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的联动作用,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迅速成长。同时,可以在平台上设立互助交流板块,使得学生之间的信息共享,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二)建立学生职业规划档案。在大学生进校之初,高校应根据其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信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大一阶段重点培养其职业观念,帮助其学习职业指导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辅导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建立专门的职业规划档案。在以后的大学学习过程中,要对其职业观念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引导教育,减少职业目标模糊、盲目择业、恐惧就业等情况的出现。(三)开展职业指导个体咨询服务。大学生在刚刚步入大学生活时,求知欲、积极性最为强烈。在大一时,提供职业指导个体咨询服务,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了解职业目标,有助于树立其正确的职业观和择业观。通过个体咨询服务,可以及时指导其调整职业思维,促进大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避免问题积累至毕业,产生盲目就业、就业心理压力过大等现象的出现。(四)引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初探索。为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愿意从事的行业,高校应以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鼓励其进入社会进行行业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在了解行业知识的同时进行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个性是否能够胜任某个职位,也能更加明晰自己未来的发展路径。在对其个人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基础上,确立理想目标,确定生涯路线。

五、结语

总之,大一新生的职业指导是新生初入大学的必修课,高校更新职业指导理念,建立职业指导体系,及时有计划地开展大一新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可以帮助大一学生尽快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培养专业兴趣,从而进一步了解职业和职业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帮助其端正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把自己的个人兴趣、专业特点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社会适应力,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得以实现。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李健,赖雄麟.制度转型与机制健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述评[J].继续教育研究,2015,(6).

[3]王顶娟.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J].文教资料,2015,(20).

[4]李斯杰.国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对我们的启示[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责任编辑:孙延波

G642.0

A

1671-4288(2017)04-0089-02

2017-04-14

潍坊市科技局立项“新常态下大学生校园文化视野中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期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RKX127)

王秀慧(1981-)女,山东潍坊人,潍坊学院法学院讲师,高级职业指导师。研究方向: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新生职业
重获新生 庇佑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我爱的职业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新生娃萌萌哒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