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建设探讨
2017-03-09李顺祥肖作为
李 娟,李顺祥,覃 丽,肖作为,田 星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中医药院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建设探讨
李 娟,李顺祥,覃 丽,肖作为,田 星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近几年中医药院校新开设的专业,该专业课程门类多,招生人数少,存在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培养中医药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以该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建设为例,从师资、教学等方面探讨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具体培养模式,有助于我校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医药院校;课程建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穿、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食品安全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问题。如何有效利用食品和药食同源食品,如何控制食品卫生和安全监管,成为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当今,人们对药食同源食品的需求增大,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颁布背景下,对具有中医药背景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目前,国内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和湖南中医药大学等相继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推动了食品行业的发展。
我校自2009年9月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四年,结合专业特色和学校中医药背景,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大学英语等6门公共课程,食品生物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17门专业基础课,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毒理学、食品分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安全学等21门专业课,并增加了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概论、药食兼用资源、天然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中医药膳学、中药调剂和养护以及中药贵细药材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选修课。课程设置是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上,体现中医药特色,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中医药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多领域适应能力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
本文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为例,从师资和教学两方面,探讨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具体模式,有助于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1 师资培养和挖掘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校2009年新开设的专业,本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教师教学压力大,外出进修学习机会少。近几年,为解决该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积极挖掘内部相关专业教师承担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部分课程的授课任务,如中药学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授课任务,新药研究与开发背景的教师担任保健食品研究与开发授课任务,分析化学或药物分析专业背景的教师担任食品分析授课任务等。虽然课程内容之间有差异,但也有交叉,例如,在讲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时,中药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可以引入医学、中药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从机体对食品的反应及食品中有效物质的作用机理来分析食物的致病性,尤其在药食同源食品的介绍中,可以利用自身专业知识,系统介绍食品营养知识。专业教师的交叉利用,除对专业教师有较高要求外,还需要对其进行食品相关课程的培训,使其在授课过程中,逐步将食品和中医中药知识融合起来,并传授给学生,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2 教学改革
2.1 存在的问题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毒理学等知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设置有待调整。首先,为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学校开设了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概论、天然药物化学、中医药膳学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课程,这些课程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有紧密联系,但这些课程都为选修课,学生不够重视;其次,授课教师多为中医药背景的专业教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并不了解,导致教学过程中食品相关知识讲授较少;再次,学生缺乏中医基础知识的系统培养,使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开设的中医药特色课程。最后,教师课堂讲授以理论知识为主,与学生互动少,学生课堂上无暇思考,影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2 改革建议
逐步调整课程设置。首先,将具有中医药特色,并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主要课程,如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概论、药食兼用资源、天然药物化学、中医药膳学等,逐步由选修课调整为必修课,并适当增加课时量,尤其是实验课时量;其次,对中医药背景专业教师进行学生培养方案、专业特点的定期培训,定期开展教学评价,增强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和交流。
改革教学方法。在有限的课时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如在讲授“膳食与疾病”章节时,采用课前预习+引导的教学方法。中医药专业背景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中药学知识,讲解疾病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途径,然后由学生应用前几章所学营养知识,分析食物中营养与疾病的相关性,制订怎么吃、吃什么以及具体的膳食食谱,然后再由教师总结和补充。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较轻松的环境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各类人群的合理膳食”与“营养食谱的编制”章节时,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孕妇和乳母、婴幼儿、儿童与青少年、老年人和特殊环境人群营养食谱的制订划分成几个任务,学生课前自学,自由分组并选择具体任务,根据设计模版“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营养需求、膳食营养谱”进行现场不同人群多个对象的采访、问卷调查等,分析存在的营养问题,并根据实地采访数据,编制具体的营养食谱,然后由教师批改。教师总结存在的问题,在课堂上集中讲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效利用了课堂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结语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时间短、经验少,尤其基于中医药文化背景下,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其培养方案、师资和教学方法等都有待探索改进。希望通过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培养出能应用中医、中药知识,指导合理膳食营养的专业人才,并为保障食品安全作贡献。
G423.07
A
1671-1246(2017)16-0132-02
湖南中医药大学校级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课题(校行科字[2015]5号);2016年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行教字[2016]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