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助产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中心的构建
2017-03-09郭玉兰
郭玉兰
(本溪市卫生学校,辽宁 本溪 117004)
浅谈中职助产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中心的构建
郭玉兰
(本溪市卫生学校,辽宁 本溪 117004)
中职助产专业毕业生应具有熟练的本专业基本操作能力,能在医疗、保健机构从事助产、母婴护理及妇幼保健工作。基于助产专业实训实习现状,要达到国家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建设助产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中心是有效途径之一,能助力我们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助产专业;仿真实训中心
中职助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熟练完成正常分娩的接生、母婴护理操作,能成为本行业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教学标准》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中,产科学基础、助产技术、母婴护理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培养出符合该教学标准要求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提高教学质量,尽快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建设助产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中心是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就我校助产专业仿真实训中心建设背景、目标、计划等做一简要介绍。
1 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背景
1.1 理论依据
根据卫生部、教育部《中等医学教育主要专业设置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为加强中职医药卫生专业建设,促进中等医学教育改革,保证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结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3],对助产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做了明确的规范要求。
1.2 现状分析
1.2.1 助产专业学科教学中面临的问题(1)课堂理论授课中直观教学难以实现,学科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例如:讲授“分娩机制”这一内容时,因为胎儿在母体产道内的旋转过程仅凭教师讲述学生很难理解,但通过到仿真实训中心观看相关视频,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另外,各教学医院大多规定实习生在生产实习中出现的医疗事故由带教教师承担责任,因此带教教师出于自我保护,更愿意亲自操作,使学生临床操作机会大大减少;(2)产科易给学生留下又脏又累的印象,导致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不愿从事本专业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只是被动学习,应付考试;(3)部分患者传统意识很强,产科部分操作常涉及患者隐私,患者拒绝实习生检查,使学生无法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4)产科医疗工作风险大,涉及母婴生命的安全问题,如果发生医疗事故,后果严重,大多数教学医院的产房不愿接受实习生,少数接受的还限制学生的操作项目,使学生的实践机会大大减少。
1.2.2 承担社会培训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健康维护的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产科服务的质量要求明显提高,追求个性化的高质量产科护理服务,例如家庭化的分娩室、陪伴分娩、母婴同室等服务备受青睐。政府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力培养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完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我校面临的培训任务也日渐增多,母婴护理、助产技术、计划生育技术技能培训均需通过仿真实训中心完成。
1.2.3 承担先进诊疗技术的推广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成为综合性医院的一种诊疗手段,医务人员要在专门的模型上训练,掌握手术技巧、设备使用、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熟练后才能应用于临床,仿真实训中心将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2 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目标
按照国家新一轮《中等职业学校助产专业教学标准》要求,基于助产专业实训现状,我们应转变观念,加快助产专业校内仿真实训中心建设,进行设施设备的更新、培养“双师型”教师、制订操作规程和技能考核标准、完善仿真实训中心管理制度,从而提高助产专业教学质量,满足中职助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国内外医学教育接轨,力争在短期内将助产专业仿真实训中心建设成设备先进、功能多样、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实训中心,满足助产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努力缩小我们培养的学生质量与就业岗位技能需要的距离。
3 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计划
3.1 “双师型”师资培养
师资的技能水平对教学质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需加强“双师型”师资培养。我校通过选派教师到高层次的院校学习,培养教师的临床操作技能,以满足仿真实训中心教学的需要。
3.2 仿真实训中心的具体设置
助产专业仿真实训中心是供助产专业及护理专业、医疗专业、妇幼专业教学中示教、技能操作、技能测试的场所。我校仿真实训中心模拟教学医院设置了相关科室和设备。
3.2.1 功能与要求(1)接诊训练。使学生掌握产科、妇科患者的接诊及护理程序;(2)技能操作教学。教师可为学生示范产科、妇科技能操作项目;(3)模拟操作训练。学生可在模拟患者身上练习各项产科、妇科技能操作;(4)情境教学。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对部分母婴护理技术操作,让学生扮演孕产妇、患者、患者家属、助产士等角色,提高学生服务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5)技能测试。学生可在仿真实训中心接受技能测试,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
3.2.2 科室设置(1)门诊区设有产科门诊(导诊及候诊厅、产前诊查室、高危妊娠诊查室、产前检查监护室、产前宣教室或孕妇学校)、妇科门诊(导诊及候诊区、妇科诊室、妇科检查室)。门诊手术室包括计划生育手术室、微创手术室、治疗室、更衣及洗手间、备品室、污物处理间;(2)产房设有待产室(产程观察室、产前监护室)、分娩室、刷手间、卫生间、污物处理间。产妇休养区包括母婴同室、新生儿洗浴室、产后康复训练室;(3)妇科病区设有妇科病室、妇科检查训练室、妇科手术室和相关实训物品准备室;(4)办公区设有医护办公室、示教室、多媒体教室。
3.2.3 教学模型及基本设备(1)产科仿真门诊配备孕妇检查模型、超声多普勒胎心检查仪、B型超声检查设备以及导诊台、诊室桌椅、患者凳、诊查床、产科检查床、双摇护理床、床头柜、更衣柜、换鞋柜、手术圆凳、器械柜等;(2)产房仿真实训室配备骨盆模型、内外生殖器模型、接生示教及训练模型、分娩机转模型、母子急救模型、会阴切开及缝合模型、产钳、胎头吸引器、新生儿模型、新生儿气管插管模型、新生儿急救处置台、分娩台、刷手设备、污物桶等;(3)妇科、计划生育仿真实训室配备妇科检查模型、放环及取环模型、妇科检查床、坐浴盆、人流工作站、负压吸引器、阴道镜等妇科诊疗仪器、妇科手术床等;(4)产妇休养区的母婴同室配备患者床、床头柜、婴儿床、母乳喂养椅、催乳仪、产后乳房按摩仪、吸乳器等。新生儿洗浴室配备足月新生儿模型、新生儿洗浴及游泳设备、新生儿抚触台及新生儿护理用品;(5)实训物品准备室配备物品柜、物品准备台等。
4 仿真实训中心的教学方式
4.1 教师示教
根据实训项目,教师进行规范操作示教,使学生对本实训项目有系统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强化理论知识。
4.2 学生模拟操作
强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熟练的操作技能。仿真教具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的同时,初步尝试临床实际操作,为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4.3 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是应用真人(角色扮演)仿真或模型模拟临床情境的一种教学方式。这一方式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按妇产科接诊患者的程序创设情境,给出主诉、现病史等资料,启发学生思考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完成护理评估、护理诊断,针对实际情况开展治疗、护理工作,创设“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临床应用”为一体的阶梯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思维,增强了记忆,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 仿真实训中心的考核体系
5.1 实训项目考核法
按各专业、各学科实训项目制订考核细则,明确给分点。每一项细则由仪表、物品准备、仿真操作、实训报告等要素组成,由实训教师负责组织考核并给出分数。
5.2 临床技能考核法
临床技能考核是与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母婴护理资格考试接轨的一种考核方式。应用实训中心的设备、模型、模拟患者考核学生,全面评价助产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其内容包括模拟病例问诊、体格检查、产科检查、接生、母婴护理等基本操作技能。
6 仿真实训中心的管理制度
模拟妇产医院的管理,仿真实训中心实行“教师-实训生”分级管理模式。教师按学生实训科室的规范化管理要求分配学生,定岗位、定职责,实训中教师督导检查学生管理情况,培养学生管理意识、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6.1 出入管理
进入实训室的人员要求填写《仿真实训中心使用申请表》,经主管人员同意后方可进入实训室;未经实训中心主管允许,不得带外来人员到实训室。
6.2 清洁管理
进入本中心人员应穿白大褂,换清洁鞋。每次实训课结束后应打扫卫生。分娩室和手术室按无菌化管理。
6.3 实训设备及物品管理
实训前,填写实训用设备、物品记录单。先检查设备、物品是否符合实训要求,如有不符,及时报告管理人员,并登记,使用后再次填写设备、物品记录单。进入实训中心后,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设备和物品。实训中心的物品为公物,所有设备和物品未经学校主管部门许可,不得以任何理由带出。实训中设备及物品有损坏,视情节予以赔偿。
6.4 安全管理
仿真实训中心电器设备较多,应注意用电安全,做好防火、防电、防盗等工作。实训中心内严禁吸烟。在停电、停水时,必须拉断电源、关闭水源,关闭好门窗再离开。
[1]卫生部,教育部.关于颁发和实施《中等医学教育主要专业设置标准》的通知[S].卫科教发[1999]第31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S].中发[1997]3号.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目录的通知[S].教职成厅函[2014]48号.
G40-03
B
1671-1246(2017)16-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