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2017-03-09张承玉蔡凤英甄江涛于润泽
张承玉,蔡凤英,甄江涛,于润泽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张承玉,蔡凤英,甄江涛,于润泽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我校学生学习和心理特点,构建适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分析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介绍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教学实施以及应用的体会。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人体解剖生理学;职业素质
2015年7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一系列要求[1]。当前我国教学改革的主题是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围绕这一主题,需要对教学做如下调整:(1)面向结果的教学与面向过程的教学并重;(2)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会学习并重;(3)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2]。人体解剖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我校学生学习和心理特点,构建适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职业素质,现介绍如下。
1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是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设计开发的方案[3]。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变灌输性学习为自主性学习,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引导预习以及问题的发现和分析解决,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通过翻转课堂,实现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2 在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 课程性质分析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将为后续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临床疾病概要、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如果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后续许多课程的学习将很难正常进行。人体解剖生理学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将原有的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人体生理学3门课程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4],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但内容较多,难度较大。鉴于本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课程特点,积极开展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开发既体现结构特点又突出生理功能的、图文并茂的学案,对本课程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2.2 学情分析
我校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主要针对药学相关专业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刚开始接触医学课程经常手足无措,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我们对210名药学相关专业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74.7%的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感兴趣;61.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适合的学习方法;83.9%学生认为课前预习有助于学习,但经常预习的学生只占6.9%;90分钟的课集中精力听课的时间超过70分钟的只占11.5%;80.4%的学生有课上记笔记的习惯,但其中57.4%的学生感到课上记笔记影响听课效果;在课后练习中遇到困难时,47.1%的学生会选择与同学交流。根据上述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我们开展学案导学教学,引导学生预习,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讲,避免盲目记课堂笔记,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间交流。
3 人体解剖生理学学案的设计(以消化系统为例)
3.1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明确学习目标,例如能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能在图中标注胃、肝的主要结构;能说明三大营养物质在各段消化管内消化的主要过程以及吸收的方式和途径;能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器官的不同作用。本章重点是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难点是肝脏的微细结构。
3.2 学法指导
胃内消化和小肠内消化的学习建议结构与功能相联系,以便深刻理解;肝脏微细结构的学习建议利用模型并画图,发挥空间想像力,建立平面与立体的联系;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人体消化系统”微课学习资源。
3.3 构建知识网络
以消化系统解剖结构全貌图为中心,按照消化道的走行顺序,从解剖结构延伸到生理功能,即从各段消化管和消化腺(肝脏、胰腺和胃腺)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特点以及机械性和化学性消化过程,到三大营养物质消化过程以及吸收的方式和途径以及自主神经对消化器官的调节作用,主要以填图、填空、问答的形式呈现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3.4 引导问题探究
本课程对我校药学相关专业开设,结合专业特点,注重前后课程衔接,设计知识拓展内容。如在学案中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胃溃疡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分析消化系统给药途径有哪些;从结构特点分析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通过问题引导,可以有效实现学生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提高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随时记录学习心得
在学案中留白,方便学生随时记录学习心得体会,也鼓励学生交流学习经验,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
4 教学实施过程
4.1 布置学案,小组学习,汇总问题
上一次课末将下一次课的学案发给学生,每人一份。由教师简要说明下一次课教学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厘清学案设计思路。课后2~3人一组,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利用微课教学资源开展自学,各组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以小组为单位上传班级学习平台,课前教师做好释疑准备工作。
4.2 精讲重难点,问题引导,深入探索
教师把教学重难点进行精讲,保证教学任务正常完成。学生汇总学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开展讨论,深入分析,师生共同讨论寻求答案,解决学生的疑惑。力争做到学以致用,解决前后课程衔接问题。
4.3 目标检测,当堂达标,章节总结
学习讨论完成后,进行当堂检测。每章精选15~20道选择题,限时作答,然后给出答案进行评分。根据测验情况,针对有疑问的知识点进一步解答,查缺补漏。接下来利用学案总结本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下发新学案,布置下次课学习任务。
5 应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体会
5.1 学案设计要重视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学案的设计要从教学目的出发,促进学生自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因此,图文并茂的学案设计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预习和复习提供参考,还有助于构建知识框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搭建桥梁。
5.2 学案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依托学案进行自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掌握了有效的自学方法;小组学习及课堂讨论,提高了学生沟通表达能力和小组协作意识。调查显示,学案导学教学与传统讲授式教学相比,77.4%的学生更喜欢学案导学教学模式;82.1%的学生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对自学很有帮助;60.8%的学生认为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57.1%的学生认为此模式对于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等职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5.3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完善
所谓教学相长,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需要教师不断思索与实践。从学案编写,到利用好学案进行课堂导学以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的解释,都需要教师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5.4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能够创建和谐的教学环境。调查显示,61.2%的学生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更加亲密;60.8%的学生认为学案导学教学中与同学的交流讨论比以前更多;78.6%的学生认为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能使学习效率更高。在学案导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能指导学生的学习,还有更多机会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综上所述,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5]。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参与讨论不够积极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改进,构建适合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1]席东梅.筑牢职业教育发展之根基——专家解读《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5):26-31.
[2]徐继存,吉标.我国教学论研究三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教育科学,2014(4):185-217,241.
[3]李玉斌,武亚男,李爽.整合“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6,26(7):85-91.
[4]张承玉,王笑梅,李燕平,等.高职药学专业人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4(35):359-360.
[5]肖建英,王顺,王爱梅,等.医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方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6):642.
G420
B
1671-1246(2017)16-0055-02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2016B-FF022);天津市教育科学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jk135023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