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017-03-09贵州省水城县花戛乡初级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道德行为榜样

贵州省水城县花戛乡初级中学 管 鹏

道德行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道德行为过程,是个体道德行为由不经常的行动转化为品德的突破点和标志。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道德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同时,中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可塑性大,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中学思想品德教师,抓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就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供同行商榷。

一、利用榜样,明白良好习惯重要性

在培养行为习惯方面,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像春雨润物一样,具有无声的力量,榜样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典范,对他们具有更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初中学生心理还不完全成熟,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善于模仿。他们可塑性强,如果用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就可以激励他们向积极的方向去努力,教师要注意收集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如在遵守纪律方面,多给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及时树立典型,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以他们为参照来要求自己,从而养成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榜样还有矫正作用,它像一面镜子,可以使学生在对照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比较快、比较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善于发现身边的典型,让学生以之为榜样,通过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使他们知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坚持有意练习

重复练习是习惯形成的关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通过反复练习和重复形成的。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曾有“习与性成”的观点,意思是说,人的某种行为或技能经过反复的学习、练习,就会成为本性一样的东西,而成为人的一种习性。现代心理学研究则指出,习惯是一种特殊的熟练,而熟练是习惯形成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在使学生明确行为意义的前提下反复地去练习和实践,使之习惯化。

三、根据实际,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不良的习惯有多种,有的不良习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如有的学生在十一、二岁时说话不注意分寸,但随着不断长大懂事,会慢慢地改正。因此,老师对这类习惯不要太刻意地去纠正。而有些不良习惯由来已久,如经常轻狂、懒惰、马虎,对这些顽疾,教师应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坚信学生的不良习惯可以克服,但不能操之过急,这是需要时间、需要耐心,对于不同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要根据个体差异寻找相应的对策。还有的学生不良习惯纠正了,不久又复发了,这都是正常的,教师要牢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所以,“抓反复,反复抓”是我们纠正学生不良习惯中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而根据学生实际,探索不同的解决办法是我们教师必须格守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四、未雨绸缪,用心架起情感的桥梁

虽然我们知道“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但那时羊的损失已无可挽回,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事先有所预知,防微杜渐,不能总是等事后再去救火。如要改掉学生的粗心大意的习惯,必须经常用诸如学生因大意而被盗、被抢、发生交通事故,因用电不慎导致的火灾等事例进行安全教育;为避免校园中发生打架事件,就应经常在班上宣传团结友爱的意义,同学能在一起或能相互认识是有缘分,要珍惜友情等,同时也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增加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他们的感情。对学生有不良行为的苗头,我经常主动找他们谈“心”,尽量把可能发生的事件扼杀掉,与学生谈心中得知其同学的思想动态,在交流中以平常的态度对思想进行引导,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看待学习等。这样不仅让学生改变了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在师生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总之,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教师要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有关理论进行教育,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唤起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初步意识,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剔除学生成长中的一个个不和谐音符,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采撷到最甜最美的果实!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道德行为榜样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远和近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