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困生的教育方法

2017-03-09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谢庆聪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教育网络个性特征学困生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一小学 谢庆聪

教育学困生是小学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建设良好班集体的一个关键环节。然而,学困生的转化始终是一道难解的题。“谈差色变”,往往会使一些班主任老师工作裹足不前,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学困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班级学校的声誉,甚至造成学困生流失社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恶果。因此,我在五年的教学生涯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体验到要做好学困生转化这项艰苦而复杂的工作,除了需要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需要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正确的教育思想外;更需要科学的转化方法——遵循学困生的自身心理和思想变化规律,掌握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抓准病因,对症下药。力求他们全部健康成长,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现就学困生的心理潜能和教育谈谈本人浅显的看法。

一、倾注爱心,尊重人格

小学生特别关心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形象,甚至希望老师对自己采取有别于他人的“特殊照顾”。同样,学困生也有这样的渴求,不同的是学困生有自尊也有自卑。他们或功课不好,或屡次犯错,如果能慷慨地给予他们关心,甚至是“偏爱”,促使他们抛弃师生间的隔阂,从感情上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例如,我们班的打架天王吴天明同学,向来桀骜不逊,好勇斗狠,伤痕累累。有一次打架之后,我没有板着脸严厉训斥他,而是认真做好打架后的善后工作,调解打架双方家长的关系,不厌其烦,吴天明感到因为自己的鲁莽而增添了家人、老师的麻烦。心中倍觉内疚和忏悔。我发现他的心态后,抓住这一点作为转化的契机,耐心说服、教育并鼓励他将功补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吴天明由一名学困生一跃成为纪律委员。

二、针对个性,发掘优点

学困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使班集体各项比分常被拉下,是他们增加班主任的工作负荷,如果班主任因此而讨厌他们,那么,转化工作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爱是教育的开端,班主任要认识到他们不是害群之马,而是受了上伤向往飞上蓝天的雏鹰。对他们应有信赖的态度,要以真诚的心灵去热爱学困生,要以欣赏的眼光去善待学困生,这样,班主任才能浪里淘金地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发现之后还要扩大褒扬,让大家都来赞赏学困生的可贵之处,树立学困生的威信和良好形象,消除“我不如人”的思想顾虑,品尝成功的喜悦。例如我班的陈菊清同学因大家被学校处分,但我并不歧视他,在交谈中,我发现他的工作责任感强,于是委派他担任劳动委员,经过陈菊清的勤抓严管,我班的劳动卫生由原来的“脏、乱、差”转变成为“洁、净、美”。我多次表扬陈菊清同学,因此陈菊清同学的事例充分表现了学困生由“闪光点”到“闪光面”到“闪光体”转变的历程。

三、掌握个体,因势利导

教育心理学家指出,个性是人类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使每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出个人的不同特点,而且还是人们各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源泉。马卡连柯说过:“惩罚应该是教育,应该严格地按照具体情况和不同的学生使用各种惩罚”。有鉴于此,每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正确认识和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因境而异,因材施教,这一点在学困转化过程中尤为重要,因为个性特征在学困生身上表露得最为突出。这就要求老师根据学困生的年龄、性别、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以及错误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不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进行教育,不能一刀切,一锅煮。如年龄较小的学生的某些不道德行为多半是由于不了解或不理解道德准则并出于好奇心而造成的,对此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对年龄较大的学生的不良行为,可采取严格的教育方法;对性格内向、感情脆弱、易产生自卑感的学困生,则应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进行批评,宜采用个别交谈、和风细雨的批评方式;对情绪型的学困生,应尽量避免顶撞和激化矛盾,既要耐心和诚心,又不迁就,不产生情绪对立的教育才是有效的。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和掌握个性特征及差异,因人施教是转化学困生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充分发挥教育网路

老师常常感叹:“5+2=0”。五天的辛辛苦苦教育往往在双休日已经淡化或抵消了。可见,单单强调学校教育是不足够的,必须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教育网络,堵塞教育网络,尽可能给学生造就良好的教育环境,应定期开展家访电访,组办家长座谈会,社会安全报告会等,不定期追踪学生的行踪,杜绝学生逃学、旷课、游荡、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虽然工作形式较普通,但是在平凡琐碎中见功效,真真正正地把学困生转化工作落实到实处。实践证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如能与学校教育取得一致,三管齐下,充分发挥教育网络的作用,就会减弱一些社会负面的影响,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教育事业本来就是充满感情和爱的事业。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教师能对学困生倾注一片爱心,用语言、行动肯定他们的优点,及时给他们加注、喝彩、激励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重新建造精神世界大厦,相信我们一定会在学困生身上看到可喜的进步。

猜你喜欢

教育网络个性特征学困生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长沙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2015年度教育网络舆情概述及特点分析
新常态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融合模式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