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形式的创新与教学应用

2017-03-09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动画学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活动课程学生

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动画学院 张 帅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也能感悟到仁爱孝悌、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而文化经典则是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载体,是人类文明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与根。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中小学乃至民间团体积极踊跃地开展经典文化的诵读活动,同时以“夏青杯”“齐越杯”“中国好声优”等为代表的朗诵大赛的兴起让诵读活动又推上了一次又一次高潮,这也无形的推导了涵盖播音主持专业的高校文学作品类课程的进一步改革。接下来,我就对经典诵读形式的创新和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个简要的概括与分析。

一、经典诵读的出现与兴起

随着近年来国学在社会上和中小学等单位的兴起,经典诵读也迎来了它的春天。它不同于汉服、唐装以及祭祀典礼的过高展示成本,也不同于传统礼仪、规矩的褒贬不一,而是很喜闻乐见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大多教育机构和民间团体开展诵读的目的和意义可大致归为以下两点。

1.培养诵读着的身心健康、优化人格修养。增强阅读和综合语文能力:通读经典,使人的阅读兴趣大大提升,而且出口成章、引经据典、谈吐之间有深度和广度。

2.加强深度思想,振兴人文建设:通过经典的熏陶,可以让人摆脱浮躁心理和困惑,可以立功、立言、立德,懂得担当责任,更积极地面对这个社会以实现个人的幸福与成功。

所以,经典诵读活动的兴起是符合社会价值观和对实现个人的“中国梦”有积极作用的。

二、社会及学校开展诵读活动的发展现状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一直以来奉行的教育方针。其中,德为首,也是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德”不仅是品德,同时还包括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在各类高校及中小学当中开设相关必修课,不仅有益于传承中华文化,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境界,丰富内涵、净化灵魂、启迪智慧,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学校教育引领社会教育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学生影响家庭、影响社会,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及家庭、社会的风气得到明显改善,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经过长时间的调查我发现,现在大多数高校和衷小学已经将经典诵读列为了校园课程和重点必修环节,可谓百花齐放,各有特色,其中包括开发校本课程,推行亲子共读、古诗诵读节、国学大讲堂甚至古诗词竞赛、古诗词考级等,可以说通过各类活动,采用多元化的手段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古诗词诵读,传承经典文化。同时在推行诵读活动的过程中,我总结到部分优秀学校所推行的“四项坚持基本原则”,供大家参考。

1.坚持以德为本,德智兼修,开展经典诵读,不仅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要教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2.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自觉运用。

3.坚持全力推进,典型引路,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引领社会教育的功能,培养发现好的典型,积极扶持、大力倡导,以点带面,大力推进。

4.坚持汲取精华,反对生搬硬套,把经典诵读与现代生活与科学精神相对接。

三、高校内相关课程的应用与创新

我本人从事于教育,现在就职于播音系,从业五年来所授课程均为播音与主持艺术涵盖内容,在教学过程当中我深刻地理解到我们所培养的正式代表政府、代表人民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对于他们的人格培养和品行塑造就尤为重要。

现在涵盖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院校当中都有类似“文学作品演播”这类课程,在课程中所体现的经典可以说还是占有较大比重,但从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角度和大纲设置来讲,所占比例仍少。我觉得在播音学生的教学当中可以增加优秀文化经典的比重,编撰出适合播音学生诵读的课本,甚至在教学方式的创新上,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每年的一月和七月,分别有“齐越杯”和“夏青杯”朗诵大赛,我会培养和推选学生参加,在获奖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热爱上经典诵读,激发他们更大的兴趣,平时又多有节庆时令,比如端午诗会、重阳诗会、新春诗会、五四朗诵节、一二九朗诵会等,通过这些活动,也能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其中,感受朗诵经典的魅力。

除了这些固定的活动以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课堂上的创新,这也是我所力行推导和在此重点强调的:教学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兴趣主导一切,由被动的“要学生学”变为主动地“学生要学”。这样的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更是一种享受,甚至有其他专业的的学生慕名而来,在我的课堂进行旁听。接下来就是我所积累并探索的一些经验,供大家参考。

1.游戏式诵读:例如,成语接龙、历史故事接龙、名著人物你来比划我来猜、诗词名字竞猜等;现在的学生都喜欢玩游戏,喜欢挑战与竞技,加上胜者有学分绩点奖励,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大有提升。

2.影视剧情景模拟:以不同的影视剧场景为例,进行不同的朗诵练习,从表演中学习情感把握,从情境中带入真实情感,很多学生沉浸其中,不亦乐乎!

3.“好声音”式盲选学习:同样的一篇文学作品,老师做过示范后,模拟好声音导师,由不同学生进行演播,有优秀者转身并询问其处理方法,大家进行讨论学习,很多学生没有了约束感,二次创作的天性也被完全解放!

4.“我是朗诵家”形式:每个学生可以带其原创稿件或经典篇目进行朗诵,并以此进行投票,获胜者优先推荐各类比赛,以此也向学生展示竞赛的公平性与透明化,激发“全民创作”。

5.“我们齐诵吧”:由不同男女学生进行相同稿件播读,最有默契的一组将组成男女搭档,为演出和比赛储备人才库。

通过以上这些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开始欣赏经典,热爱诵读,学习的热情也空前高涨!相信未来的社会团体和媒体也会出品更多相关活动与节目,我国未来的文化传播也必将会以“经典”作为旗帜先导,传承过去,引领未来!

猜你喜欢

活动课程学生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赶不走的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