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的创新教学

2017-03-09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第一中学何克春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思维语文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第一中学 何克春

创新教学是根据现代教学理论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新课标对课堂改革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塑造创新品格,形成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行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教圃不再是一池静水,它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新课程标准吹响了教育改革的冲锋号,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被推到了教育改革的前沿。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新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创新教学要重视思维方法的培养

语文思维方法包括理论思维、直观思维、联系思维、倾向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在创新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了解思维的内涵,也要自觉传授,更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和运用思维方法。如在《咏雪》的赏析教学中,应该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直观思维及联系思维,可以先让学生背诵、默写《咏雪》这首诗,然后引导学生把诗所描绘的景色画出来,并结合生活实践对实物的感知进行意境的再现,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课文。这样学生就能轻易地发现绘景过程中的着力点恰是文章的赏析的精妙之处,从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这个教学活动中,就能从创新课堂中感悟方创新的魅力,并能轻易、准确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创新教学应重视有效知识的教学

有效知识是学生知识总量中结构合理,能够随时提取,可以任意重组的知识,即具有迁移性的知识。所谓有效知识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具有新意的观点、材料,通过学习能启迪思维,有所知,有所感,有所获的内容。教学的效果不取决于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多少,而是取决于教学质量的优劣,即学生掌握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增加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改变教师一言堂,教师问学生答的分工式教学模式,而是提倡师生间平等交流,质疑释怀的融洽的教学过程。这需要语文教师作出有效的读书指导与切实可行的学法指导,以增长学生见多识广,辨伪去妄的才干,强化他们的阅读能力。理想的创新教学必须杜绝“泡沫教学”和“教学盲区”。如在学习《学习的革命》中,先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使整体把握与细节描绘有机结合,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画“脑图”,这样就会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要倡导学生个性品质的“正迁移”

1.了解需要(含生理及心理)

了解学生的需要,创造一切条件满足学生合理的需要,转化不合理的需要,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需要。这需要教师有合理的引导机制和强有力的督导体系。

2.培养动机,尤其是成就动机

良好的动机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使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猎奇心理的初步体现,而成就感是培养兴趣的催化剂。所以,成就动机能使人学习积极,对事业富有冒险精神,是责任感和创造性的推动力。

3.唤醒自我意识

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是形成自尊、责任感、身心健康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源泉。创新教学强调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结合语文的人文特性,坚持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理增智,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和个人成才生存的意识,有效地转变学生的意识,由“我不得不学转变成我轻松快乐的学”这一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学生方方面面的提高。

4.熏陶感情

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审美等多方面的教育。道德感的中心是义务感,义务感是智慧发展的动力之一,是促进成熟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有了这种情感,社会需要才能转化成创造者的个人需要,才能鼓励创造者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完成自我情感升华。

5.锻炼意志

学习是辛苦的劳动,创造是更艰苦的探索。没有坚强的意志,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是无法进行艰难跋涉,开展艰苦探索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6.塑造性格,培育气质

性格特征与气质类型往往影响学生成长的质量与情操倾向。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性格、气质特点,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进行有倾向性的设计塑造。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品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也要结合课文进行引导,实现教学的正迁移。如结合《吾家有女初长成》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利用《行道树》引导学生对个体责任与人生目的思考;用《背影》进行情感熏陶等。中学语文教材有许多优秀的篇目,只要教育者不肢解课文的完整性,不刻意追求面面俱到的所谓教学效果,就能合理而富有创造性地运用新颖教法去完成教学目标。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迁移,达到塑造学生完整品质的目的。

四、创新教学应体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学生的能力发展应该是全面合理的发展,创新教学给传统的唯智主义教学模式划上句号。它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注重理性与非理性,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紧密结合,以教学的完整性去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

课堂上任何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单方面追求基本项短期指标的行为,都不符合课改精神,实质上等于窒息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如果教学只崇尚理性,认为“知识重于道德”,这不仅是忽视非理性、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的培养,也不符合国家教委提出的“德育为首,智育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会导致学生完整的人格的解体和内心和谐世界的破坏,最终将严重影响创造力的发展。赞科夫在谈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说,我们所理解的一般发展是指儿童个性的发展,它具有所有方面的发展,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只有以完整的教学法影响学生,才有可能造就创造型的人才。

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粹,也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基础性,决定了其对整个中学教育不可估量的影响。语文创新教育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着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所以,中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应有的全局意识、创新意识,必须把握前沿科研成果服务于基础(语文)教学实践,才能造就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课堂,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