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2017-03-09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教师

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 卜 辉

我们从事的教学过程,是人类智慧行为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过程。课堂教学信息系统是由语言信息,行为信息和情感信息三个要素构成,三者呈主体交叉排列、优化组合、协同作用。以师生紧密合作,共同活动来实现教学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化。

心理学研究证明,情感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对人的发展和成才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情感发展规律,以学生情感的发展作为教育依据,投入自身情感因素,努力沟通师生间、学生间的感情,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情感在教学中的动力作用

动力作用即学习的推动力,主要分为内动力和情动力两大类。内动力指有机体由内部或外部刺激所换的,指向一定目标的某种内在倾向,通常称为抱负性。抱负性指学生具体的生活目的和奋斗目标。而情动力是指伴随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体念而激起的某种内在倾向,在学习中表现为求知欲,不论哪种动力都具有驱动学生不断学习的作用

1.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

进入中学后,课程的知识密度、难度以及教学形式,学习方法等与小学阶段都有较大的不同,对此,学生有许多不能适应,几次检测,成绩越来越不如意后,这些学生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又足够的能力,他们开始轻视自己,产生自卑心理,在学习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疑点和困惑。因此滋生了消沉的情绪,导致学生学习动机的淡漠。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通过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要以丰富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学语言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倾注对学生的热爱,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他们消除学习上的障碍。

2.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职欲

学生群体进入初中后,在掌握知识的程度方面产生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把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把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望和探索取向,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灰心、自卑、甚至害怕心理,自信心和求知欲降低,对学习不感兴趣。

兴趣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最密切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一方面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语言信息与行为信息的传递,忽视了情感信息在课堂教学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教师对学生讲解教材时平铺直叙,单调泛味,就会使学生缺乏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面带亲切和蔼的笑容,期待的目光对待学生,表达教师的情感,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科知识,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境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求知欲。

二、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定向作用

学习目标的定位和学习途径的选择,就是定向作用。在正确情感指引下,通过师生协调配合,使学生的学习定位在教学预期的方面向上并体现显著效果而教师情感对学生的影响,势必影响学生学习途径的选择并使学生发挥最佳的学习能力。

1.效仿表率形象,利于能力发展

教师自身素质和形象的表率,就是对学生无形的教育,当教师能够满怀激情地投入教学过程时,学生也会被感染,从而投入到教师所指引的学科领域中去。教师兴趣兴趣勃勃地讲课,也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模仿,教师所表露和表现出来的情感、性格动机、意识品质等学生也会吸取,使他们在学科学习上有正确的定位,成为效仿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学生最佳学习能力。

2.浓厚师生情,促进双边互动

教与学是双边互动的过程,一位只会在课堂上教,而忽略了课后情感交流的教师,是建立不起师生情谊的,而没有这种情谊的教学,是缺乏教育灵魂和内涵的。

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情感因素,积极地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和真情感动学生,课堂上才有良好的互动性。教育学生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感人。教师应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足学生在学习中交流、沟通、探索的愿望。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在教学中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行”,从而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活动。

三、情感在教学中的维持调节作用

1.使学生保持最佳心理,全心投入学习

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绪,是学习持续性的保证,许多外部因素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注意力,甚至使学生偏离既定方向。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持续性,预见或尽早发现并排除教学中的主客干扰因素,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要给予学生成功感教育,引发学生的成就意识,多鼓励、多表扬学生,让其树立必胜的信心,增强竞争意识,如教师可对他们在体育比赛中表现的那种集体荣誉感,那种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竞争精神和顽强意志;在劳动中。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班集体生活中那种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及助人为乐的精神:在学习上的一丁点儿进步……这些亮点都可以作为典型在班级中给予表扬,鼓励他们。在教学上尽量减少或避免学生的挫折感,在教学上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对许多知识难点要分化,达到易学、易懂、易记的程度,使学生能够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平时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厌学现象,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把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2.培养学生学习毅力的习惯,确保学生学习持久性

学生学习兴趣的减弱和学习成绩降低,是因为学生学习上的意志不够坚强,缺少毅力。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通过施以“理想教育”“成功教育”“鼓励教育”“恒心教育”,这些苦尽甘来情感因素的教育,借助于中外名人成功的例子,培养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力,从而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情趣和状态

总之。情感因素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教师应该努力进行挖掘和探索,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最高教学境界。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教师如何说课
情感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