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其实践策略的研究

2017-03-09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中学生心理健康

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 马 咪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逐渐成为常见的问题之一。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心理问题逐渐明显起来。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越来越高。因此,中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在满足学生运动需要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好,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学习焦虑问题

学生因内心的某种矛盾所产生的不安或者情绪低落等心理反应通常会形成学习焦虑,这是学生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状态。这种焦虑现象通常属于正常的现象。适当的紧张状态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并提高学生的灵敏反映,但是过度焦虑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与身心健康出现问题,并引发一系列的负面情绪出现。

2.人际交往障碍问题

中学生当中还存在人际交往障碍问题,这主要指的是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会存在焦虑不安、自卑、无所适从等现象。这种现象在现在的中学生当中也比较常见,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3.挫折忍耐问题

中学生面对的挫折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学习、交际等等,可以中学生阶段会来自方方面面的挫折,甚至是情感问题。在面对挫折的时候,通常中学生会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反映。出现消极反映之后,会在中学生成长阶段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经过长期的耐心心理疏导才能消除消极反映造成的影响。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

1.来自社会与家庭的影响

社会因素利用家庭与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间接的影响。可以说,社会观念左右了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方向,现阶段,社会上将学历看做是人才评价的唯一标准,因此,学生承担着较大的升学压力。此外,人际交往也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学生与校外人员的交往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起到主要的影响作用。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家庭教育失衡现象频繁发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家长对于学生过分溺爱,造成学生独立性太差,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抗压能力,此外,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过高,给学生造成各方面的压力,造成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2.来自学校教育的影响

首先,过重的学业负担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在压力下精神过度紧张,很容易造成由于或者偏执的现象出现,这对学生的成长极为不利。此外,教育教育过程中不当的行为给学生带来不良心理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依赖专门的课程来实现的,而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果教师自身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在上课过程中就无法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任意的批评或者表扬,这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3.学生的个体因素

学生的个体因素也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个体因素中的个性特征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为显著因素。学生的行为、情感、意志适应等都是由个性特征决定的,不同的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给出的反映是各不相同的。外向型、情绪良好、可以自我调节心理压力的个性特征对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有利,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二、中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一)体育运动有助于心理素质的培养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体育运动息息相关。体育运动的特点是集体性、竞争性,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一个人的能力、修养等都能表现出来,并让学生对自己充分认识自己。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便会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对自身的行为加以修正,推动自己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能力,让自身朝着社会需要的人才方向发展。

(二)学校体育能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现代的中学生面临着高度紧张的学习以及各方面的压力,并且对此感到厌倦与压抑,这对学生的心理平衡造成影响,并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很明显,处在这样状况下的学生渴望摆脱这种状况。而学校体育教育对这一现象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第一,体育运动对学生舒缓情绪与压力有着积极作用。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缓解学习压力,消除心理紧张情绪。第二,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这对环节学生压力也起到积极作用。

三、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身心健康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育。不能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而忽视身体健康教育,同样,也不能只注重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技能的教育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把学生的心理品质以及身体素质、体育技能作为主体,切实完成体育教学的真正目的,改变传统体育教学观点,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实际作用。

(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中,老师对待学生要友善、公平,关心学生,与学生拉近距离,成为朋友,让学生体会到校园的温暖。课堂上,还要注意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不能一味的辱骂惩罚,而需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对待落后学生更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充分发掘不同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体育运动与体育比赛,其中体育运动包含各类运动项目,而体育比赛则是以集体的形式在校内或者校外进行的体育活动比赛。任何一项体育活动中,都能够以不同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手,比如积极的想心理素质提高,剔除不良心理情绪的存在等。

(四)创新教学方法

在已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确保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切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功能。

(五)掌握教育时机

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充分掌握好时机,第一时间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杜绝学生负面情绪的出现。这里注重的是心理调节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有很大差异性,因此,学生对相同的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些情绪是积极的,有些情绪使消极的,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调节作用,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当然,这并不代表一定要在消极情绪出现之后再进行调节,而是要及时的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节,提前教育,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呆呆和朵朵(13)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