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运用

2017-03-09广西天等县东平镇中心小学蒙菊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猴子桃子图形

广西天等县东平镇中心小学 蒙菊东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环境,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并能很快的把学生的思想集中到教学中来,达到触类旁通、引人入胜的效果。从而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个标价是12元的文具盒,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这样的问题情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最大限度地直观化、具体化、形象化。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节课时,我在计算机大屏幕动画演示一个由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箱,同时播放外音:“同学们,我是电视机的家,我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谁能从我身上找出几种平面图形?”同学们看着纸箱滑稽可爱的样子,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的回答,电脑屏幕闪烁相应的图形,这样很快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使学生认识到实际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么办?用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己的见解,同时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想学会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四、利用充满情趣的故事,创设情境

有一位名人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故事要体现出学习的数学问题,这样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并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比如,在教学“加法交换律”这节课时,我利用这样的故事引入课堂:有一位猴妈妈,每天早晨,她给小金丝猴5个桃子,小猴子很高兴。到了晚上,猴妈妈再给小猴4个桃子,小猴子看到晚上的桃子比早上的桃子少了1个,非常不高兴,哭闹不吃。可是,猴妈妈希望小猴子天天开心,但是,又没有更多的桃子,猴妈妈想了想,早上给小猴子4个桃子,晚上给5个桃子。小猴子看见早上的桃子比晚上的桃子多了一个,就高兴极了,乐得合不拢嘴,猴妈妈也很高兴。我接着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短短的几分钟的故事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接着,我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进行数学操作、观察、思考、交流、验证和探索,并归纳出加法交换律。这样的故事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享受着数学的乐趣。

五、利用想象力,创设情境

有人认为: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比如,在教学“6的认识”这节课中,教材的主题图中有6只小蜜蜂,背景是蜂巢,学生们通过看图知道这些小蜜蜂的数量可用6表示。这时,有的学生说他看出蜂巢是六角形的,蜂巢的角数也可以用6表示,接着就有学生举手说:“我知道蜜蜂有6条腿,我抓过蜜蜂,还数过呢!”学生们兴趣勃勃地围绕数字6展开想象,他们从看一幅画和一个数字6展开联想,体会到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六、让学生动手操作,创设合作情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思维又是从问题开始的,动手操作不仅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发展,也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因而,教学设计和创设,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需要,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这样数学概念就会在学生头脑中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认识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学生的观察力、抽象思维能力也就得到相应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我引导学生将圆剪切后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设计讨论题目;一是剪切拼组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有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二是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三是能否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圆面积?四是怎么求?这样的动手活动及问题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问题解决后,教师紧接着让学生用分割好的小图形再去拼一拼学过的其他图形,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用上述方法去验证,看能否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哪一种更为接近圆的面积公式。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掌握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系转化,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巧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中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为教学、为学生而创设,让现实的、有效的、富有教学意义的情境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添枝加叶、大放异彩。

猜你喜欢

小猴子桃子图形
桃子
桃子
小猴子
小猴子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等我回来再骗你
送你一箱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