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民办高职学生生命教育探究

2017-03-09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谢瑞红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职生民办生命

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 谢瑞红

一、“生命教育”的科学内涵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在美国加州创办了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1979年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概念,乌克兰2001年开设生命科学基础课。我国于90年代引入生命教育,1997年台湾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把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这表明开展生命教育已上升到国家教育政策层面。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其核心是一个“全人教育”的概念,是以“人”为中心,包括身、心、灵的健全成长以及德、智、体、美的平衡发展,透过“知、情、意、行”的整合,达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目标。

上海民办高职学生生命教育应依据高职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其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出发点,教育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尊重自己、他人和异类的生命,培养健康而又理性的生死观和生命观;引导学生主动去思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对生命的终极关怀,陶冶健全人格。

二、上海民办高职学生特点和生命教育现状

(一)生源特殊性及学生特点

一是自卑心理和矛盾心理较突出;

二是学习热情和学习惰性同时并存;

三是自主性、沟通能力欠佳。

(二)生命教育的现状

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过程中,上海民办高职院校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标准,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只散见于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课等形式中,还有教师自身的生命教育素养不高,甚至出现教师与学生冲突的事件也屡见不鲜,也就无从教会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的教育。当他们情感、心灵和个性被忽视时,他们就会产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的价值产生怀疑,陷入和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疏离的焦虑困惑中,因此高职生自杀、校园暴力、网瘾厌学等事件时有发生。

三、探析加强上海民办高校生命教育主要措施及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

要提升教师爱的意识,爱能激活学生爱的种子,促使自爱和他爱;要强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确立“人”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注重因材施教,利用其“爱思考,思维比较活跃,动手能力比较强”优势,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促进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要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提升教师生命素养,以其人格的魅力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二)科学规划并丰富生命教育内容

根据高职生的身心特点,充分地调查研究,丰富生命教育内容。

1.珍爱生命教育

它包括高职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和热爱生命,学会保护生命,提升生命。通过实践训练、实战演练方式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危机及突发事件:溺水、交通事故、抢劫绑架、触电、中毒、烧伤、窒息等非正常死亡,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生命价值教育

要培养高职生对生命质量追求的健康意识,生命原本是一种对父母、亲友、社会、自己的承诺,是一种责任。在任何挫折与不幸面前,个人都没有权力草率地处置自己的生命。

3.强化逆商教育

逆商(AQ)是由美国教授保罗·史托茨于1997年率先提出的。它是指人面对逆境承受压力的能力。在逆商教育中,要以高职生的兴趣、需求、性格特点为切入点,培养他们的逆商意识:遇事变发牢骚为想办法,凡事不抱怨,只解决问题;先看优点,再看缺点;当挫折发生时,应在挫折中找优势,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的“幸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挑战挫折和苦难,磨练他们的生命意志。

4.引入死亡教育

引入死亡教育,让学生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死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生命现象”,以从容的心态去接纳这种生命现象,认识生命的有限与脆弱;培养健康的生死观,降低过度的恐惧与焦虑,以健康的心态来表达哀伤,珍惜有限的生命,赋予生命以积极的意义。死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面对人生的各种挫折,如何坚强地面对人生。

(三)开辟生命教育的多种途径与方法

1.设置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是高职学院实施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学院可以采取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方式,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和需求来设置课程,使学生可以获得系统、完整的生命知识教育,更好地理解生命及其意义。

2.加强学科渗透教育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都应贯穿生命教育的基本精髓,将生命教育的意识贯穿于教学实践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学科之间的“相得益彰”。“思政课”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教师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是作为生命整体表现出来的状态,以“把生命当做生命,用生命呵护生命,用生命唤醒生命,用生命滋养生命”的态度,帮助学生端正对生命的认知态度,引导其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强化社会实践活动

真正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不仅传授生命知识和生存技能,而且让学生感知、体验和领悟生命真实意义。

(四)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构建生命教育网络

社会是引领高职学生端正生命态度的强大助推器,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和保护生命的良好环境是解决高职生生命意识淡薄的强有力的保障。首先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中坚作用,一方面做好各民办高职学生生命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督促、检查和评估,不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加强对报刊、影视、出版、网络等新媒体的监管,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传播社会正能量。其次挖掘家庭资源,使之成为生命教育的摇篮。父母的价值观、生命观及行为方式对孩子生命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家长应采用“爱”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生命至上的教育,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呵护孩子的生命。最后民办高职学院应整合基础部、就业指导、学生资助、心理咨询等各部门,成立“生命教育中心”,统筹规划课程、师资,提升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高职生民办生命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论民办独立院校的“企业化经营”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职生讲演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