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2017-03-09四川省简阳市平泉镇新桥九义校张会敏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感作文语言

四川省简阳市平泉镇新桥九义校 张会敏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叶圣陶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吕淑湘

近年来,对语感的研究已成为语文研究的热点,传统的语感训练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并且融入了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为解决长期以来存在于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语感的含义

什么是语感?我们认为,语感属于直觉思维,是对语言材料的直觉的整体的感觉,包括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语言审美能力,是一种通过阅读积累而形成的一种能力。同一段文字,语感差的学生读几遍也不知所云;而语感好的学生,读一遍就能知道文字的内容。

二、语感的主要特征

1.直觉性。所谓直觉是人脑对事物、事物本质及其规律作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它一般不需要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在许多心理因素参与的作用下,凭感觉便能比较准确、敏捷地获得某种感受。语感是经过长期的语言熏陶和规范的语言训练所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语言反应能力,在瞬间通过语言文学的表层意义的感受,深化为对语言深层意义的感受。这是语感的最基本的特征。

2.整体性。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是在瞬间调动起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和潜知,跳过许多中间环节,直接从整体上迅速地准确地感受其内涵,它既指对语言作品的意境和意义整体的把握,也指把语言文字在语境中完整地体味和感受。

3.模糊性。语感同形象思维密切联系,带有模糊性。语感对语言的体味、领悟,只是一种尝试,有的是一种假设,甚至是猜测,而不同的个体由于生活与阅读的经验不同,记忆、联想、思维、情绪、情感等诸多心理因素不同,他们的感受和领悟也就各不相同。另外,语言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所隐含的内涵、意蕴、韵味等,有相当多的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模糊体会而不能精确阐释。

三、语感的训练

1.多读多写。语感的形成。培养语感最重要的是多读多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本之余,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加强对语言作品理解和领悟的实践,开阔视野,丰富情感,积累语言材料,增加阅读经验。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练笔,要通过作文训练的密度来增加积累。通过联想、想象、思维等认识、心理因素的参与,从而有效地激活自身的语言沉淀,吸收他人的语言经验,以达到增强语感的目的。但是,如果学生缺乏强烈的写作欲望,没有良好的写作情绪,每次作文都陷于被动应付的紧张心态之中,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涉笔成趣写出佳作的。因此,从写作这环节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就显得非常重要的。叶圣陶先生曾反复强调,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倾吐积蓄”。如果作文在命题时能命中学生内心的“积蓄”,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就能让学生欣然提笔,倾注心力,完成作文。我们的常用做法是:一是提倡写随笔。在学习、生活、社会见闻中,凡有所思、所感,随手写出,不拘一格,就是随笔。学生喜欢这种形式,因为写起来没有压力,可以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无病呻吟为有感而发。每学年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硬皮本,每周写一篇随笔,由学生自定题目、自选素材写作,教师定期组织交流,然后评出优秀之作给予鼓励。由于取材自由,不设条条框框,改变了“无米之炊”愁煞人的情况,随笔本上涌现了大量倾吐真情实感的好作文。二是了解学生,加强命题的针对性。出好作文题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中学生有一种强烈的独立自主的要求。他们追求新颖,要求表现自己想表现的内容,这就要求作文命题不能呆板陈旧,在内容上也不宜限制太多。教师善于捕捉生活中新鲜的、能拨动学生心弦的东西,要为他们表达思想、抒发情怀留下较大的余地。三是广采时文作材料,指导写议论文。从新出版的报刊中选取一些意味隽永、精警动人的短文作为材料,用以展开练习。既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使他们觉得作文新意盎然。

2.诵读、背诵。诵读、背诵是学生训练语感的重要实践,这是从语感的直接的、整体的感知出发的。读者从字、词、句到段、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深层含义对语言作品进行全面的整体感知,在反复诵读、背诵之中疏通文脉,捕捉信息,揣摩文意,把握主旨,体会感情,领悟神韵,体验“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的亲切感、愉悦感,长期训练,就能使名人名著的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语文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多诵读,既可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又能提高学生迅速准确地对语言信息作出反应的能力。古今大文学家、大学者在自述其成功之道时都强调了诵读、背诵之重要。韩愈“口不绝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苦读至“口舌生疮”、欧阳修则是“昼夜废寝,唯读书是务”、巴金将《古文观止》中的二百多篇散文背得烂熟。这些经验,都充分证明诵读、背诵是训练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的诵读、背诵训练。此外,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以辅导,引导他们对优美句、段、篇的诵读、背诵。这样,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迅速得到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不断高涨,语文能力、语感水平也得到有效提高。

3.品味、咀嚼。这里说的品味、咀嚼,实际上是指有意识的语感训练活动,通过品味、咀嚼促进语感更自觉、更有效的形成。这样的训练,一是整体地把握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就是把字、词、句放在文章的上下语境中完整地感受其表达的意思,即要求透过作品的字面意义去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深层意蕴。训练时要调动学生直觉、想象、联想、思维等心理因素,把简单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复杂而丰富的表象。二是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维的训练,尤其是形象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记忆中形象提取的丰富、准确、流畅的程度,从而提高学生语感的“敏锐”性。品味、咀嚼的过程,实际是读者对作品的审美体验的过程,属于文学鉴赏的范畴,是语感训练的更高层次了。

正是由于语感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语感能力,让他们的学习之车尽早驶上语文学习的快车道,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语感作文语言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言是刀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