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诊断及改进策略

2017-03-09廖仰平黄丽飞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药剂学基础中职

廖仰平,黄丽飞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 新兴 527400)

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诊断及改进策略

廖仰平,黄丽飞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广东 新兴 527400)

通过对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学情诊断、教师诊断、教学条件诊断,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使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有效、高效,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药学人才。

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诊断

药剂学基础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以普通临床常用剂型为中心,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与合理使用等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1]。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要掌握各种临床常用剂型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基本操作技能及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可见,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为此,开展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诊断,结合存在的问题及职业岗位要求,寻求提高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 中职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问题诊断

1.1 学情诊断

1.1.1 生源素质差 随着高校扩招、高中热的升温,加上受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重普高、轻职高,重学历、轻技能现象十分普遍,读普高、考名校仍是许多家长和学生的追求,而读中职,学技术则成了行为习惯差、文化基础差“双差”学生的无奈选择。由于在生源上没有选择余地,致使生源素质整体降低,给中职教学和管理带来诸多困难。

1.1.2 学习目标不明确 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当是送进托儿所,目的是让学校帮管3年孩子。家长没了目标,孩子当然也没有动力。即使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学得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合适的工作,学生自己也不这么想,因为就读中职学校不是他们的意愿,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学了又有什么用。

1.1.3 基础差,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生绝大部分在初中阶段成绩就不好,基础差,到中职学校后,由于学习内容更抽象,课堂信息量大,更加无学习兴趣。因此,大部分学生无求知、上进的愿望,表现为不想上课或上课不专心听讲,不复习、不做作业。

1.1.4 学习方法不对 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虽花了不少时间,但学习效率很低;有的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不得要领,缺乏针对性;有的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学校社团工作、课外活动的关系,常常因工作、活动影响学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地排除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听课效果差。

1.1.5 缺乏自信,有自卑感 大部分中职生在初中时因各方面表现不佳,存在自卑感,总感到自己不如人家。进入中职学校还是原来的思维定势,缺乏自尊心、自信心,没有学习动力,考试不及格也无所谓。

1.2 教师诊断

1.2.1 缺乏教学创新 教学中教师多以自我为中心,按教学计划,采用“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陈旧,没有针对学生现状制订教学计划,采取相应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1.2.2 教学理念滞后 有的教师认为,目前中职药剂专业学生毕业后多面向药品批发、零售企业从事药品销售工作,很少到制药厂从事药品生产工作,因而认为学习药剂学基础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影响不大,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没有结合岗位及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处理教材、教学内容,而是照本宣科,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

1.3 教学条件诊断

实训设备陈旧。药剂学基础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涉及GMP生产车间、制药设备很多,制药技术、制药设备更新快,而中职学校不可能购置所有设备,也不可能让学生到药厂实地参观、见习所有设备及制剂生产过程,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2 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改进策略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药剂学基础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及学生情况,依据岗位及执业考试大纲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能力本位教育,培养学生药剂学基础知识应用能力。

2.1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明确学习药剂学基础的重要性

第一节课要让学生明确药剂学基础是药剂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明白药剂学基础的学习内容,其学习对今后工作及执业考试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药剂学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知道教师授课的要求、如何配合,端正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良好职业能力。

2.2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授课前精心准备教学方法,同一内容,不同教师采用不同授课方式,效果也不同。教师课堂的组织形式是这节课能否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应遵循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原则,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以学生为中心,针对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实物展示、理论联系实际、实训操作、多媒体、微课及应用趣味性的语言等方法,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课,设计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3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化难为易

在药剂学教学中,有些制剂及生产设备内容比较枯燥且抽象,难以理解,加之受实训条件影响,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不知所以然,如无菌制剂内容。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要求制作具有特色的多媒体课件,或制作能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设备操作、制剂制备的微课等,将抽象的内容、教学重难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在讲常用剂型时,可将市面上销售的相关产品带入课堂进行展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使学生在授受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感性认识,增进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具体生动[2]。

2.4 理论、实践一体化

在讲授颗粒剂、片剂、软膏剂、栓剂等制备工艺或操作步骤等理论时,教师可结合实训让学生分组在实训室操作,学生边操作教师边讲解、指导纠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在学习理论,如各种辅料、基质的性状、使用目的,各种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等的同时,受到最基本的制备工艺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包括仪器设备的使用、安装与保养等。随着实验产品的成型,把理论转为实践操作,学生更有成就感,教学更直观。

2.5 立足岗位,结合药学执业考试大纲要求突出授课重点

授课时教师要立足岗位,结合药学执业考试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优化教学内容,强调哪些是该理解及记忆的知识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确该学什么、记什么。同时在教学中,每次课都预留10~15min的时间,采用主动回答、提问、集体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归纳本次课需要掌握的重点,并适当给予鼓励及点拨,对遗漏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也可结合历年执业考试题目,用提问方式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了解该知识点的实际应用及考核题型,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率自然大大提高。

2.6 改革考试内容与模式,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改变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结合工作岗位特点,突出对学生思维模式及实践能力考核,除进行理论考试外,还可设置工作情景及典型任务,以考核学生思维能力。成绩的构成也应多元化,降低理论考试比例,提高平时成绩(如课堂表现、实训项目完成情况、回答解决问题情况等)及技能考核比例,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客观评价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3 结语

课堂教学诊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通过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诊断,针对存在的问题,立足岗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药剂学基础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有效、高效,更好地培养出社会需求的药学人才。

[1]邓荣玉,刘晓兰.药剂学基础[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2]鄢海燕.药剂学教学改革与探索[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4):742-743.

G424.21

B

1671-1246(2017)09-0056-02

猜你喜欢

药剂学基础中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新形势下药剂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浅谈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