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处处皆文章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体会

2017-03-09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第五小学覃婕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3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情感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岑溪市第五小学 覃婕妤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如何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感受到表达和被了解的快乐,而不只是完成任务呢?下面是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得出的一些方法。

一、突破课堂的时间形式,给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刚刚学写的小学生习作中“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也是情理之中。因此我们习作教学应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习惯,让习作突破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走进生活,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素材。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甚至一周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搜集素材,精心构思,充分拟稿。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等。充分准备之后,学生所写之作自然会跳脱出两节课时编写的“空话”与“套话”,变成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二、培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活化生活积累

“文由心生”作文是生活之反映,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地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习作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我们身边的榜样”“竞选班干”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制作手抄报等,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这样,作文题材就慢慢积累起来了。学生就不用愁写作文该写什么了,他们也不会有为作文而作文的压力了。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产生倾诉欲望

“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课,教师便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因此,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目的。这样习作练习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如前不久,我听说有个学生出于好奇,自己购买了香菇菌种学种香菇。我就这件事鼓励,让他把自己种香菇的过程以及感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并且我在班上给同学们阅读了他的习作,因为是他亲身经历的,种香菇的细节、过程、感受等,都写得很真切,收获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成就感满满。同学们看了,引起了很大的共鸣,都跃跃欲试,想自己也尝试一番。于是,我因势利导,鼓励他们都亲自去培植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认真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很快,同学们当中掀起了种植热,写“种”感受流行。这时,我便趁势打开了他们的写作欲望:告诉学生,在我们身边,你亲自做的,亲眼见到的,或者听别人说的,都可以写出来跟大家分享,这就成了习作。其实,只有学生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处处皆文章。

四、实行弹性的指导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不仅是甄别与筛选,还应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我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的做法,都应该得到鼓励。正面的鼓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肯定,保持对写作的热情。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次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我认为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首先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干净”“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总而言之,作文的教学虽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也不是无章可循,坚不可摧的堡垒。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作文难这个问题是会迎刃而解的。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