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生态文明认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2017-03-09王志凯

关键词:垃圾理念绿色

王志凯

(1.浙江大学 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7;2.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加强生态文明认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王志凯

(1.浙江大学 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7;2.浙江大学 经济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7)

绿色发展是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是中国更好发展的希望。要推进中国的绿色转型发展,必须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正因为中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特别是绿色发展教育缺位,才导致中国的城乡发展、产业发展、社区发展都与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有比较大的现实差距。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在中国已经被提升为绿色转型发展理念,但要由理念上升为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并进一步转化为全社会绿色发展的自发行动,有赖于全民生态文明认知的提高、绿色发展方式与绿色生活方式的全民教育。只有每一个中国公民、每一个企业、每一级政府都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理解绿色发展理念、认同绿色发展主张,从而在全社会产生深刻的绿色发展自觉意识,方可形成全社会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的自发行动,也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中国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教育;绿色意识;绿色生活;绿色转型

绿色发展是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必须指出的是,绿色发展在中国虽然被提升到了发展的理念,但绿色发展要从理念上升到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转化为全民自发的行动,还有待于中国社会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补齐绿色发展教育的缺位。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和全民绿色发展教育,可以形成全社会广泛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使得绿色发展的科技与投入产生放大的经济社会效应。本文聚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绿色转型发展教育这一核心思想,而对于绿色发展教育的投入及其更广泛的产出效应之逻辑,不作笔墨。

一、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相关认知

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1]。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国策。这是中国政府和社会绿色发展理念意识的高度提升,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进一步具体深化和升华。

确实,从上世纪80年代《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是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委托起草,并经有关国际组织审定,于1980年3月5日公布的一项保护世界生物资源的纲领性文件,首次提出“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开始,人们已经意识到关于发展的概念并非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1983年法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撰写了《新发展观》一书,该书详尽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一切的经济增长和发展都应该围绕人的发展,秉持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秉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代际传承的生态友好[2]。随后,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发展大会专门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新发展观,人和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虽然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社会而言,还似乎停留于口号而非实际的行动,但中国政府那时已经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先进性,并率先在1999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21世纪议程》。进入21世纪,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中国社会日益深入人心。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科学发展观”,随后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要求,这“五个统筹”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浙江任职期间,考察安吉城乡的山水田园风情,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并专门结对指导安吉的“两山”理论实践。如今的安吉是实践习总书记“两山”论断的最成功县域经济,为中国最美乡村建设实践提供了安吉道路和模式[3]。在“两山”理论的基础上,习总书记又进一步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和“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中国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理念,既是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入,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直接抓手,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对接和跨越,习总书记提出的“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是建设生态文明和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行动指南[4]。当然,要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跨越,离不开全社会的自觉意识与行动,这自然就凸显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与绿色发展教育的重大作用及意义。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和绿色发展教育,可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发展格局,促进中国经济的绿色转型发展和社会的绿色生活进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造福中国与世界。

二、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土地和劳动力的低成本粗放投入、以高耗能高耗资源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基础上,这样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5],今天中国必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事实上,中国目前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绿色发展理念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为:城市规划缺乏绿色理念指导,农村绿色发展投入没有保证,产业绿色发展行动不力,社区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意识淡薄。造成今天中国绿色转型发展如此堪忧的现状,首要原因在于社会的生态文明教育与绿色发展教育的严重缺位。

(一)城市规划缺乏生态绿色发展理念

城市是人口、经济集聚的中心,只有科学规划城市的功能,方能保证城市的生态宜居、宜商,支持绿色发展。近年来,交通拥堵成为困扰中国许多城市的难题,这有城市人口高度密集的客观原因,也有居民生活、工作等行为习惯的因素,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更缺乏绿色发展理念指导,加重了城市的交通、环境和生态压力。

中国的城市发展往往缺乏特色和个性,可谓千城一面。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几乎是城市化结构的常态[6]。即使是G20峰会承办城市—杭州,其创新、活力、联动和包容发展走在全国以至世界前列,但杭州的城市结构依然存在明显的与绿色发展相悖的缺憾。

杭州城西住宅小区连片开发,居民的工作场所又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和城东,杭城巨量人口每天早晚重复着城西—城东的钟摆式移动,导致杭城的平面交通难以承载。根据高德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2015年杭州每天有7小时处于拥堵或严重拥堵状态,全年拥堵状态的累计时间超过1600个小时,杭州成为全国堵城之一和全年堵车累计时间最长的城市[7]。造成今天杭城交通如此拥堵的原因,有杭城人口规模与交通流量太大的客观原因,但城市西进建设规划存在缺憾确是事实。杭城过去的城市规划缺乏高效通勤的理念,其人居的集中规划建设又远离工作地,此是杭城交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杭州城市工业园区规划也存在一些缺陷。当初寄希望于通过大学城聚拢人气来招商引资而规划毗邻大学城建设下沙工业园区,为了节省成本,下沙工业园区企业经常偷排废水废气甚至固体废物,对城乡环境、水体和土壤造成破坏,使得整个大学城及周边的局部污染加重,直接威胁大学师生和周边居民的健康。现在看来,当时的规划建设思路还是急功近利了,缺乏绿色发展的理念。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投入不足

相比城市,农村的绿色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确,中国许多地方的新农村建设成绩斐然,农业发展和农村工业化硕果累累,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也平稳推进,处处体现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更广大的农村还是小农经济、粗放经营,生活方式和习性还很落后,生产方式不环保、不集约、不绿色,部分农村依然奉行秸秆焚烧,加剧雾霾污染。

中国许多农村至今还处于自然村落状态,公共卫生设施缺乏,人畜便溺遍在性污染还很常见。由于农村社会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意识淡薄,加上农村绿色发展的公共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村社区的垃圾处理非常混乱,许多农村社区根本谈不上垃圾分类处理。一些农村地区过度发展养殖业,鸡场、猪场和鱼塘水面带来严重的养殖污染,动物排泄物直接污染水体和土壤;许多地区农业生产过度、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加剧了土壤结构板结硬化,农业可耕地的地力被严重透支,同时食品农药残留严重,危害国民健康[8]。城市工业污染最终也释放到广大的农村,对农村的河流、湖泊、山林、土壤造成致命的破坏,加上城市产生的大量生产和生活垃圾对农村的入侵,所有这一切都给农村生态带来严重的挑战。而人们熟知的“城中村”,有些几乎就是“脏乱差”的代名词,与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格格不入。

(三)产业生态化绿色化发展行动不力

不同的产业类型,其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和影响机理是不一致的,因而其可能实施绿色发展的基础和现状亦有差异。

轻工业、机电和机械制造业往往是废水、废气、废料污染源,也包括生产车间的噪音污染等。石油化工、炼化产业主要污染对象是空气、水体和土壤,化学物品泄漏造成空气污染和毒地,甚至有时发生化工厂易燃易爆物质爆炸、燃烧等公共危机事件,这些污染都会破坏生态,影响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大型石化、炼化这类产业其实给地方就业带来的直接效应有限,地方政府热衷于这类项目主要是看中其规模投资和产出以及给地方GDP带来的增长贡献。但是对于地方居民来说,这类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就业作用其实是很小的[9],这就需要这类企业另辟蹊径,改变居民对其的负面看法,从而实现和推进产业、人文、环境的和谐、绿色发展。港航物流对绿色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噪音、船舶原油泄漏、堆场燃烧和爆炸隐患,而港口堆场的作业效率、港口与内陆腹地的交通便捷程度,也和绿色发展息息相关[10]。一些港口区域功能缺乏科学规划,导致港口区域规模效益和集聚优势难以发挥,堆场、物流站点和集疏运交通网络等重复建设、功能定位不清,甚至引发港口物流建设和运作中的“人—地”关系紧张问题,严重削弱绿色发展能级。

(四)社区缺乏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意识

全国绝大多数社区,往往都是注重居住空间的功能开发,相对忽视绿色发展空间的建设,以至于居民社区停车难、垃圾分类难、社区求医问药难。除了极少数社区的业主组织给力、文化建设比较活跃、人文和谐氛围比较浓郁外,绝大多数社区的文化建设不力、人文氛围不足[11]。正因为如此,社区缺乏团体意识,也严重缺乏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的共同意识,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社区绿色发展。

建筑业缺乏节能环保理念,房屋建筑的隔音、隔热和保温效果很差,一些建筑物甚至没有自然采光和通风,南方的建筑物普遍没有冬季集中供暖设施,导致人们不得不严重依赖空调机的工作,形成严重的中国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变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说,时下的城市建筑和生活方式是不利于绿色发展、绿色生活的。

多数社区没有足够的绿色生活元素,缺乏激发人们将绿色生活作为其自觉行动的设施和条件。绝大多数社区已经推行垃圾袋装化和垃圾分类管理多年,遗憾的是,垃圾分类只有厨余垃圾和非厨余垃圾两大类,这样的垃圾分类,缺乏保护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理念,自然也就不存在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的行动。

可喜的是,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并已于2014年5月1日起实施,进一步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等四类)和不同区域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要求,同时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责任人制度。

三、中国生态文明与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

要实现中国的绿色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端服务业,无疑是最理想的方向。但对于全国多数城乡社区而言,这类理想的绿色产业落地并非易事。实施中国城乡绿色转型发展,必须面向多数城乡社区的现实,构建合理的城市与乡村绿色空间,建设科学的产业体系,培育健康人居环境,遵循循环经济规律,建设美丽健康中国,而首要的是,必须加强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的全民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的自觉意识和自发行动。

首先,城市规划要注重绿色发展理念,重在功能规划,强调宜居、便行和特色。改变过去“摊大饼”式的城市无序扩张态势,围绕城市功能区块发展城市组团和集群式功能空间,实现城市不同功能区块人口、就业和居住的相对集中统一,避免大规模的同城人口每日“居住地—工作地”的钟摆式运动。城市建设与规划要保护古迹、绿地和文化,留住城市的历史,突出城市的特色。科学规划和设计城市交通体系,建设立体交通、智慧交通,提高城市绿色出行的效率。

其次,加强生态新农村建设投入,强化农村绿色发展。引导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化,改变小农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坚决禁止秸秆焚烧,科学定量使用农药、化肥,科学控制水产养殖和家禽养殖规模,消除人为过度种植、养殖对空气、水体和土壤的破坏性污染。加大生态新农村建设投入,推进农村健康卫生设施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改变人畜便溺遍在性污染扩散。建设与养殖业相配套的有机肥沼气化处理池,发展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因地制宜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推进新型城镇化,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杜绝农业生产对农村土地生产能力的透支。引导农民逐步走社区化的集中居住模式,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和人文素质,实现农村绿色发展。

第三,提升企业责任意识,推进产业绿色发展。除了传统产业的节能环保改造和加大生产过程中资源综合利用力度以外,更要注重提升企业的绿色发展责任意识,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对于轻工制造、机械电子等产业,主要做好环境友好型发展工作,加强环保生产技术的创新以及探索废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途径,构建职工友好型的生产环境,改善车间工作环境,减少噪音和粉尘对职工的身心污染,让职工成为绿色发展的受益者。

对于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其资金实力、技术能力是完全可以走绿色化工道路的,但必须指出,这些大型重化工业的自身绿色发展显然还很不够。化工企业毕竟有毒气泄漏、火灾及爆炸的隐患,这是中国许多地方民众反对化工企业落户的原因。改变这种难以落地的窘境,需要这类企业另辟蹊径,以高度的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反哺社会。建设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建设绿地公园、市民广场、游乐中心、幼儿园和养老院等,这些都会间接地为地方带来就业机会,让民众从中受益*中国个人、企业、政府和社会的环保责任机制不健全,故在反哺社会方面做得不够,导致石化产业、PX项目等难以被当地民众接受并融入当地绿色生态发展。。作为世界涂料企业巨头之一的美国杜邦化工,在其总部所在的费城郊区有世界著名的杜邦花园(Longwood Garden),这也是美国宾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共设施,里面花海、喷泉、儿童乐园、露天音乐会等一应俱全,全部免费对当地居民开放。韩国SK集团蔚山基地建有蔚山公园、市民游乐场、幼儿园和养老院,企业与当地以至整个韩国民众的关系都很融洽。这些企业在自身绿色发展的同时,真正融入了当地的绿色生活、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对于港航物流,要作好堆场、装卸货码头、物流运输节点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建设,保证港航物流功能区块的准确定位,实现港口发展与物流配套规模化、效益化的最佳结合;做好港航物流的防火防爆以及港口船舶原油泄漏的有效处置,形成考虑周到、措施得力的突发危机应急预案,确保港航物流的绿色安全发展;进一步加大港口与江河湖泊的江海联运物流网络建设,与陆路物流网络形成互通互联的整体,利用内河水运优势发展绿色物流。

第四,加大宣传教育,倡导社区绿色生活。中国社区居民绿色消费理念不强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对绿色消费的了解。在社区积极推行能效、环境标识的宣传,加强绿色人文关怀,提高居民的绿色消费意识和能力。发展绿色建筑,增强住宅隔热、保温和消除噪音的节能环保功能,增加建筑物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提高社区绿色生活质量。

努力增加社区的绿色开放空间,完善绿色生活的设施配套。在已经推行垃圾袋装化和垃圾分类管理多年的经验基础上,改变笼统的厨余垃圾和非厨余垃圾两大简单分类,增加完善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其中有害垃圾包括废旧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并在垃圾分类桶上印制清晰醒目的图片提示*考虑到成本和管理效应,社区没有必要在每个居民单元楼前摆放“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垃圾回收桶,但一个居住小区起码应该有两个地方放置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桶,而小区的各个单元仍放置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处理效率,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推进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

四、加强生态文明认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绿色发展今天在中国已经不是口号,而是一种发展的理念,得到了中国政府与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和肯定。但是,中国与绿色发展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状况,既有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原因,也与过去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宣传和绿色发展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息息相关。毫无疑问,中国全社会亟需形成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浓重氛围。

今天中国的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应该说技术和资本的支持已经不是问题,绿色发展与生态环保的行动及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的安排。好的符合绿色发展的规划理念,需要好的规章制度支持,资金投入的决心和行动的有效性也有赖于制度安排的保证[12]。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够对企业和社会民众的绿色发展行动产生强烈的激励机制;同样,社区绿色生活需要人们的节约习惯与环保行为,这也需要制度约束和规范。当然,这一切离不开教育的支持,我们要从行动上实现绿色转型发展,除了技术和制度的保障与激励外,还必须加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绿色发展教育,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转变为全民自觉的意识和自发的行动。深圳的一位中学校长曾经呼吁,在中小学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绿色发展教育[13],这确有必要。无论是社区绿色发展、城市绿色发展、乡村绿色发展、产业绿色发展,都是缺一不可的。对于绿色发展来说,中国不光要在全社会、全体人民中加强有关绿色发展的理念和责任教育,更要让每一个民众、每一个企业和每一级政府都理解绿色发展、认同绿色发展,让全社会产生绿色发展的自觉意识,直至在全社会形成自发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的行动。唯有如此,方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1] 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EB/OL].[2017-03-20].http://www.gov.cn/xinwen/2017-05/27/content_5197606.htm.

[2] Zili Wa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ts legal situation in China[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2000(5):2.

[3] 杨君左,邓懿.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安吉成为全国唯一 “两山”理论实践试点县[EB/OL].[2017-03-20].http://zjnews.zjol.com.cn/zjnews/huzhounews/201607/t20160712_1722799.shtml.

[4] 王立彬.以绿色生活推动绿色发展[EB/OL].[2017-06-03].http://www.qstheory.cn/zhuanqu/bkjx/2017-05/31/c_1121060703.htm.

[5] 钞小静,任保平.资源环境约束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4):102-107.

[6] 陆秋野.中国城市规划面临的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5):35.

[7] 詹丽华.2015年最堵的城市:北京 堵车时间最长的城市:杭州[EB/OL].[2016-09-22].http://hznews.hangzhou.com.cn/chengshi/content/2016-01/20/content_6050132.htm.

[8] 田晓亮.潘彦利.关于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调查与思考[EB/OL].[2017-03-20].http://www.cn-hw.net/html/7/201109/29791.html.

[9] 陈向国.“十三五”时期工业绿色发展的对策措施[J].节能与环保,2016(8):42-44.

[10]曹有挥,梁双波.港口后勤区域形成演化机理[M]//史晋川,王志凯.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11]郭晓平.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J].唯实(现代管理),2016(8):16-17.

[12]周世敏.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落实绿色发展举措[N].光明日报,2015-12-26(7).

[13]崔学鸿.“绿色发展”是中国教育的时代命题[N].深圳特区报,2015-07-22(A11).

[责任编辑 彭国庆]

2017-06-14

王志凯,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区域发展和城市化研究.

F124;F205

A

10.3969/j.issn.1009-3699.2017.04.009

猜你喜欢

垃圾理念绿色
绿色低碳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倒垃圾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