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鲜卑族

2017-03-09都永浩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拓跋鲜卑匈奴

都永浩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
——鲜卑族

都永浩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据史料记载,鲜卑族不是一开始形成就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鲜卑人是民族融合的产物,鲜卑文化是在不断兼收并蓄中发展和完善的,这些因素,造就了鲜卑人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和多元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拓跋鲜卑在进入中原前就实现了一次民族大融合,这对拓跋鲜卑的民族认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使得拓跋鲜卑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民族,也使其形成了善于学习和勇于改革的基因,这为其进入中原建立政权、融入中华文化创造了条件。

第一个;入主中原;少数民族;鲜卑族

作为现在的多数中国人而言,对黑龙江流域及其松花江、嫩江流域的印象只停留在“北大荒”的镜像,这一被清朝封禁的后果,影响了普通中国人的思维达数百年的时间。而实际上,数千年来这一区域强族辈出,其不断南下西进,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主要力量,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嬗变的动力,成为中国历史的“后院”。而鲜卑族就是其中一员,她也是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北方少数民族。

1 鲜卑族身世之谜

鲜卑族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强族,影响地域之辽阔,绵延时间之漫长,令人惊叹不已。

在东北的民族谱系中,西有东胡族系,中有濊貊-夫余族系,东有肃慎族系,鲜卑族就被认为是东胡人中的一部,因长期活动于鲜卑山一带而依山为名,“别依鲜卑山,固因号焉。”《逸周书·王会篇》首次提到东胡、山戎,山戎后来融入强盛时期的东胡,所以,也可以说战国时期的山戎也是鲜卑族的祖先。

在东胡诸部中,还有一支重要分支乌桓,居鲜卑人的南部,且文化特征与鲜卑相似,所以,历史上往往把乌桓、鲜卑归于同类并称。鲜卑之名盛于中原显然是东胡联盟瓦解之时。东胡联盟是被匈奴冒顿单于所破,鲜卑人自立门户图谋生存强盛之路。

东胡部落联盟瓦解后进入混乱时代,鲜卑人依势而纵横捭阖。鲜卑族主要分为东部鲜卑和北部鲜卑两部分,东部鲜卑最初的活动地域位在今内蒙古东部的鲜卑山,也就是大兴安岭东侧的浅山区和草原、荒漠地带;北部鲜卑最初主要活动于大兴安岭北部的大鲜卑山。

鲜卑人与匈奴人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主要是缘于公元1世纪末东胡分崩离析后,北匈奴势力逃向西部,南匈奴归附汉朝,鲜卑人直接与匈奴人在草原地带交错杂居,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融和,史料比喻说南部出现了胡父鲜卑母的铁弗匈奴;在阴山以北出现了以高车人为养父,鲜卑人为养子的乞伏鲜卑;南匈奴单于之后宇文氏从阴山迁至西喇木伦河流域后,在统治当地的鲜卑人过程中,形成了宇文、慕容、段氏等鲜卑,这些融合而成的鲜卑人被后人称为东部鲜卑。那些活动于大兴安岭北部大鲜卑山的北部鲜卑,在西南向迁移至匈奴故地后与匈奴人融合,形成了拓跋鲜卑,被比喻为鲜卑父、胡母。

从上述历史过程显见,鲜卑族不是一开始形成就具有海纳百川的胸怀,鲜卑人是民族融合的产物,鲜卑文化是在不断兼收并蓄中发展和完善,这些因素,造就了鲜卑人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和多元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声名显赫的拓跋鲜卑

说到鲜卑族一定要单独介绍一下拓跋鲜卑,因为她创造了中国边疆少数民族的历史奇迹—第一个在中原建立了占据半壁江山的北魏王朝,甚至唐朝的建立也与拓跋鲜卑的后裔有密切的关系。

提到拓跋鲜卑一定会联想到嘎仙洞,其位于大兴安岭阿里河镇西北10公里的山麓上。嘎仙洞是一个自然山洞,约有2000平方米,表面看起来并不起眼,人们也不会将其与北魏王朝的祖先联系起来。1980年7月30日,一位学者发现了嘎仙洞石壁上的石刻祝文,拓跋鲜卑再次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祝文是北魏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北魏皇上拓跋焘派大臣李敞等祭祀祖先的祝文,共201个字,记述了鲜卑拓跋氏从此向西南迁徙,而后南迁,最终建立北魏的过程。

据《魏书?帝纪》记载,“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这时的拓跋鲜卑社会进入了地域关系,“国”乃地域性的村社,毛所领导的是进入初步阶级社会的村社联盟,已经具有国家的雏形,动员能力和凝聚力达到了相当的程度,为其开疆扩土性质的西南向的迁移奠定了基础。毛后传五世至东汉建武年间(公元25-55),“宣皇帝推寅立。南迁大泽,方千余里”,也就是从大兴安岭北段西南向迁至今呼伦贝尔的呼伦池、贝尔池一带。本位“推寅”(钻研之意)本想继续南迁,但“未行而崩”。七世至临,即第二推寅,命其子诘汾继承祖志南迁。关于这次南迁,有神奇的传说。据说迁徙征战过程极其艰难,山高地险,历经磨难,辛亏有一种形如马、声如牛的神兽帮助,才到达目的地。这种神兽,很可能就是驯鹿,也就是“四不像” “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第二推寅就是赫赫有名的是檀石槐部落联盟时期的统治者。南迁过程历经一年有余,从大兴安岭南端向西南迁移,至云中一带(今内蒙古河套东部)与匈奴人杂居,两民族大规模通婚,也就是所说的“鲜卑父、匈奴母”。

南迁以后,拓跋鲜卑分为八部,推寅将各位兄弟派往各处各统一方,此即后来“鲜卑八国”的基础。这八部是:拓跋氏,由临亲自统率,后改为元氏;纥骨氏,临长兄统率,后改胡氏;普氏,由临二兄统率,后改周氏;拨纥氏,由临三兄统率,后改奚氏;达奚氏,长弟统率,后改奚氏;伊娄氏,二弟统率,后改伊氏;丘敦氏,三弟统率,后改丘氏;俟亥氏,四弟统率,后改亥氏。后来临又名叔父之胤氏曰乙旃氏,后改叔孙氏;命舒属氏曰车焜氏,后改车氏。这就是檀石槐时期所统领的十部落。

檀石槐(约157—181)的王庭位于弹汗山(今内蒙古商都县附近)和歠仇水(今东洋河)畔的高柳(今山西阳高)以北三百多里。檀石槐时期的拓跋部十分强盛,即使强大的东汉边境也常受劫掠,其北部的丁零受到扼制,东击夫余,西御乌孙,占据匈奴故地,东西长达7000多公里,南北宽达3500多公里,建立了地域辽阔的强大国家。

檀石槐时期已经开始了民族大融合,纥骨氏、乙旃氏原属于高车部落。到了诘汾之子力微时,民族融合更为频繁,兼并五原郡的没鹿回部后,有不少其他部落投奔拓跋部,以致控弦之士二十多万,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拓跋部并未止步于云中,公元258年迁徙至定襄郡盛乐一带(今大同市西北三百余公里处),为庆祝本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拓跋部举行祭天仪式,附近其他民族的部落纷纷归降或加盟,除拓跋十部外,还有几十部参加仪式,包括匈奴姓氏六、丁零姓氏六、柔然姓氏三、乌桓和东部地域姓氏九、其他东西方姓氏七,共31姓,其他经常朝贡的还有35个姓氏。

拓跋鲜卑在进入中原前就实现了一次民族大融合,这对拓跋鲜卑的民族认同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使得拓跋鲜卑成为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民族,也使其形成了善于学习和勇于改革的基因,这为其进入中原建立政权、融入中华文化创造了条件。

3 入主中原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在鲜卑诸部中,真正入主中原的只有拓跋鲜卑。东部鲜卑各部,只建立了存在时间较短的政权。慕容部的慕容皝于公元337年建立的前燕,统治区域包括部分中原和辽东地区,公元370年即被前秦所灭亡。据记载,前秦人口近一千万,可能没有这么多,但也是一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公元384年,慕容垂在中山(河北定县)自称燕帝,建立后燕,公元409年被高句丽人灭亡。公元400年,慕容德据滑台(河南滑县)自称燕帝,建立南燕,公元410年被东晋所灭。公元384年,慕容泓建立西燕,定都长子(山西长治),强盛时占据今山西﹑河南部分地区,公元394年被后燕灭亡。以上均为慕容部所建国家。

公元385年,鲜卑酋长乞伏国仁据陇西自称大单于,公元431年被匈奴族的夏所灭。

公元397年,河西鲜卑酋长秃发乌孤占据金城(甘肃皋兰县西北)自称西平王,公元414年,被乞伏炽磐消灭。这一支鲜卑人也属于拓跋部,乃同音异写。

以上鲜卑族政权存续的时间都很短,没有产生太大的历史影响。但有一支鲜卑人很耐人寻味,值得研究,这就是吐谷浑(公元313―663年)。吐谷浑是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末,吐谷浑与本部单于不和,率所部西迁,势力范围包括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地区。即使隋朝也与吐谷浑联姻,可见其强盛。后被唐朝征服,加封为青海王。唐朝中期,吐蕃渐强,将其挤压之河东一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吐谷浑人大多融入其他民族中,还有一些吐谷浑人与现在的土族有渊源关系。

在中国和中华民族历史上创造辉煌的是拓跋鲜卑人。拓跋鲜卑人建立的代国(公元338-376年),是北魏的基础,或者说是北魏的前身。

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自称代王,恢复代国,定都盛乐。同年四月,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重要的历史节点有两个时期:公元 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进行了著名的改革。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灭北齐立;西魏后北周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存国148年。

拓跋鲜卑统治者前期虽然抵制民族融合,但随着建立北魏和迁都洛阳,推进了改革,实现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大融合。北魏出现了鲜卑汉化和汉族鲜卑化的现象。拓跋鲜卑对后世的影响巨大,隋唐的建立者杨氏、李氏均为鲜卑化的中原人,其妻、母是汉化的鲜卑人。位于两朝的宰相多达二十多人,其他如朝廷、地方达官显贵不计其数。在中原大地上,有多少汉族是鲜卑的后裔或与鲜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难以说清的。但有一个资料可以说明这一历史现象,就是在十六国末期,长江以北的汉族只有十之二三,那么多非汉族人今天已经融入汉族中。所以可以做出如下结论:北魏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说明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汉族也同样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责任编辑 宝 玉]

2017-05-31

都永浩,1960—,男,朝鲜族,黑龙江延寿人,院长,研究员,民族理论与民族学研究。

猜你喜欢

拓跋鲜卑匈奴
“屎壳郎”大王
拓跋珪的“天赐”时代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关于拓跋鲜卑迁徙过程中的文化转变
义退匈奴兵
李代桃僵(上)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领导是咱老家人
东汉末年至曹魏初年鲜卑兴起的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