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竹笛的发音、吐音方法与技巧
2017-03-09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艺术剧院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艺术剧院 徐 峰
竹笛,具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它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竹笛这件乐器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是因为它具有着浓郁的民族特点:音色时而高亢嘹亮,时而温婉细腻,可以表现出多种具有地方风格和地域特征的音乐。因而在民族器乐领域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竹笛的形制从产生至今,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由最初原始社会的骨质二孔、三孔笛,到黄帝时期将笛改为竹制,再经过唐、宋、元等几个朝代的演变,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竹笛作为一件独奏乐器登上历史舞台后,便成为以竹制六(指)孔为最后的,为我们今天人们所熟知的形态结构。可以看出竹笛这件民族乐器正在向着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所表现出的音乐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竹笛的演奏中,好的音色是第一表现要素,而好的音色来源于正确的音色概念、科学的演奏方法。想要演奏出优美、纯正的音色需要一个全面系统的训练过程,更需要初学者长期不懈的努力。
竹笛如何发音是初学者要解决的第一步,吹奏方法决定了今后的发展与音色的好坏,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将乐器吹响是关键。
第一,先将竹笛吹孔的下边缘与下唇的唇线基本对齐,上唇尖与吹孔的上边缘对齐后将吹孔翻转,使吹孔朝向上方。
第二,运用正确的胸腹式呼吸方法,将气息下沉至腹部,屏住气息后,用“噗”的发音方法轻松的将竹笛吹出声音来,无需再强调唇肌的各方面要求了。但是吹出的气要和口形、口风、风门配合好,气成柱状,不能成“雾”状,才能发出好的音色来。
第三,发出声音后要逐渐的吹奏长音,气息要平稳,然后按照正确的持笛方法及指法进行练习。首先练习全按做“5(sao)”的指法,从“3(mi)”音用平吹的方法级进下行练习,当练习到“6(la)”和“5(sao)”时用缓吹的方法来练习。使用正确的按孔方法将每个音孔按严后发出较优美的音色后再进行“吐音”的练习。
竹笛的吹奏技巧取决于唇、气、舌、手指的协调性配合,其中吐音是吹奏技巧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吹奏好吐音,必须要掌握好正确的方法和技巧方能演奏出优美、华丽、出神入化的乐曲来。
吹奏竹笛吐音的方法与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吹奏吐音时气息是关键,需要根据音乐表现的内容来调整气息的平缓、起伏。吐音的效果方能改善。否则气息不稳、松散无聚集力。没有正确的胸腹式呼吸方法来配合也是无济于事的。
第二,吐音时要将舌头放入牙齿内,贴近牙齿,不要凸出牙齿外与嘴唇之间,否则吐出的音色会不干净,发出“噗哒噗哒”的声音来。舌要松弛自然有弹性,发出“突”或“嘟”的动作。舌的状态、位置、动作要反复琢磨,不断练习,方能使舌头放松、舒适、自然。吐音的效果才能达到干净、清楚、纯美、颗粒状强的效果。
第三,吐音大致分为三种,“单吐”“双吐”“三吐”。首先,“单吐”是吐音的基本,吹奏方法方才已经介绍过了,多加练习,才能掌控轻重、运用自如。然后是“双吐”,在单吐“突”的基础上加入了“库”的吹奏方法,将这两种吐奏方式合并,循环往复的演奏就形成了“突库突库”的“双吐”音。演奏时要注意“突”和“库”的力度要一样,速度也要相同。这样才能达到“双吐”应有的效果。接下来是“三吐”。所谓“三吐”就是“单吐”与“双吐”的结合,多出现在快速的“前十六”和“后十六”这种节奏中。演奏方法大致分两种,后十六的节奏通常用“突突库”而前十六则多用“突库突”来完成。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演奏家们不断的改进和研究,丰富了竹笛的演奏技法和表现力,在“双吐”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双吐循环”。其演奏方法是“双吐”与“循环呼吸”配合,将“突库突库”变为“突噗突库”或“突库突噗”,在吹“噗”的同时吸气,就能完成“双吐循环”,此技法需要多加练习才能掌握。
想要演奏好竹笛,在加强自身音乐修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良好的练习习惯。多在正确的演奏方法和基本技术上下功夫,才能在演奏竹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