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案例分析

2017-03-09山西省长治市郊区第二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5期
关键词:玻璃板光屏平面镜

山西省长治市郊区第二中学 杨 庆

一、课程背景材料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要求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科学探究,掌握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使学生终身受益。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学生升初中以来接触首个难以理解的实验,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于理解探究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以及怎样确定像的位置,怎样证明像与物相等,怎样理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有很大的难度。为此我选择了分组实验,并在探究设计上采用了迂回战术针对难点各个击破,然后顺势引导学生完成此实验。一来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二来让学生产生了成就感。

二、教学片断

为了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在探究中我沿用了课本处理方式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课前布置每位学生带一面镜子。

上课时, 首先:我播放红遍全国的魔术师刘谦表演的魔术“隔山打牛”引入新课。(学生当时产生了不解,充满了好奇)

引课成功,达到了我的目的——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接着,教师引导 学生观察镜中的像与自己 比较并提出问题(学生每天都要照镜子但如此有目地观察自己的像还是第一次,每位同学认真的思考着并提出了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1.平面镜中的像与镜前的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2.平面镜中的像与镜前的自己的大小有什么关系?3.镜中的像能成在光屏上吗?

紧接着,引导学生回答提出的问题,即提出猜想。学生讨论并提出猜想假设: 1.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和镜前的自己(物体)大小(相等/较大/较小);2.平面镜中的自己(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镜前的自己(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较远/较近)

达到了我的目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启探究学习大门 。

然后,进入实验设计阶段在实验设计上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方法 ,

而是采用了迂回战术针对难点各个击破。

解决第一个问题: 平面镜中的像与镜前的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教师:同学们要 探究平面镜中的像与镜前的自己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就必须确定谁的位置?

学生:必须确定自己、平面镜、还有像的位置。

教师:那么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提示学生拿身边的器材试试)

学生:有的拿镜子试有拿玻璃试有的相互讨论,学生积极地思考、探究、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找到了”其中一组的学生大声喊道。

成功解决第一个问题,之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解决第二个问题:平面镜中的像与镜前的自己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教师:提问:同学们如何比较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蜡烛大小的关系?

学生:学生积极地思考、讨论寻找解决办法(学生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这次充满了信心)。

教师:引导提问:能不能把像与物体放在一起比较?请同学们试试。

学生:想尽办法回答:不能。(学生有点失望)

教师:同学们:演员有替身蜡烛能不能有呢?

学生:恍然大悟,哦!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替代法”。

成功解决第一个问题,之所以选用等大的蜡烛是为了证明像与蜡烛大小的关系。

解决第三个问题:镜中的像能成在光屏上吗?

教师:提问:镜中的像能成在光屏上吗?

学生:尝试把一张白纸放在像的位置观察(有前两个问题的启示轻易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说明不能成在光屏上的像是虚像。

通过启发、讨论、对话、探究的方法成功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

达到了我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围绕正确的目的选择仪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带着任务去讨论的习惯。

接下来,水到渠成学生就能够按照整个实验设计程序进行实验,老师就成了旁观者和导师,学生开始为了验证自己猜想而进行实验操作,秩序井然。最终虽然由于时间紧凑,没有将在设计中的巩固练习完成,但大部分学生从自己的操作中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明白了刘谦魔术的秘密,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意犹未尽。

三、案例分析与评价

1.导课新颖、合理,教学过程要轻松、愉悦

首先,该实验以魔术师刘谦表演的魔术 “隔山打牛”引入新课,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调动学生回忆生活情景,挖掘平面镜成像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生活情景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让所有学生参与学习,体验学习过程,体会探索学习中成功的乐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利用实验把学生们领进物理殿堂,初中尤其初二、尤其上学期提高兴趣比提高成绩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倡导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学生最熟悉的现象莫过于身边的物理,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感兴趣,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接近学生的经验,这样创设出来的实验情境才有亲切感,才会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本探究中选用了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镜子等物体作为器材。

3.问题情境与“焦点问题”相配合,针对问题各个击破

焦点问题就是所研究的事物或对象的主要问题。确定了焦点问题就等于确定了探究活动的主攻方向,便于把注意力集中于被研究的问题上。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把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板;以及怎样确定像的位置;怎样证明像与物相等;怎样理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这四个问题作为焦点。即明确了探究主要问题又降低了探究难度。

4.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了成就感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激情。只有让学生在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与价值,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迸发出激情的火花。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快乐,领悟自然的和谐与奇妙。

猜你喜欢

玻璃板光屏平面镜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光屏的作用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凸透镜成像规律探究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透镜成像的规律]随堂练
空杯提重物
玻璃板破了之后
节能型玻璃板式空气预热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