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快乐体育在耐久跑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09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沙西初级中学张振标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沙西初级中学 张振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深深地感到,体育教学要跟上素质教育的步伐,尽快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是我们的职责。因此,对于耐久跑这样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我尝试以“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兴趣,以此提高体育课效果,充分发挥其功能。
一、快乐体育的内涵
快乐体育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而快乐地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它包括参加运动时体验良好氛围的舒适感、与他人共同协作的团队感、获得知识的满足感、技能提高的喜悦感、战胜困难的超越感、自我实现目标的成就感以及运动过后的轻松愉悦感。
二、快乐体育的特点
1.教学指导思想上,主张全面育人、终身教育、情感教学,强调乐学、好学、育体与育心相结合。
2.教与学关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
3.教学观念上,强调学校体育必须是全员的体育、成功的体育、终身的体育。
4.教学方法上,采用“目标学习”的教学方法,体验“尝试→学习→创新”的乐趣并学会学习的方法。
5.教学组织上,要“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加深孩子在竞争、协同、合作行为中的乐趣体验。
三、耐久跑教学的三要素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首先,了解学生耐久跑的兴趣和爱好,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其次,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和个体差异,运用多种方法、手段,以发挥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观念。
2.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关系到整个教学过程的成效。因此,教师在耐久跑教学中所持的基本原则应是“引导、启发、教育、鼓励”,将“言、行、意、情”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
3.以健身为目的,课内外一体化
耐久跑是一项极好的锻炼身体项目,同时也是终身体育中简单又实用的锻炼手段。所以耐久跑教学要运用各种群体活动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课内外相结合,达到教学的一体化。
四、快乐耐久跑的有效措施
1.明确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端正学习态度
在教学开始时就要讲清耐久跑锻炼的价值,使学生认识到通过耐久跑教学能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服务于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坚信只要通过不懈努力锻炼,将会得到身体机能的提高,并从中感受快乐。可以在教学中列举一些运动健将或用录象等直观的方式来传达快乐动机。
2.让学生了解耐久跑生理特点,增强学生自信心
在耐久跑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耐力素质差,会出现一些生理不适现象,如“运动极点”现象。所以在练习之前,要安排一定时间的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懂得“运动极点”是跑途中因内脏器官机能的惰性产生的一种暂时不适应现象,并向学生介绍防止、克服“运动极点”的方法,同时讲述耐久跑对人体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物质代谢等各系统的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鼓励学生,激发学生自信心。这样,学生在练习中出现身体不适时就会正确对待、主动克服、顺利度过难关。
3.创造环境,增加学生新鲜感
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学生学习的趣味欲,所以可利用校园、校外的地形、山坡等自然环境,利用越野跑、障碍跑、定向运动跑、法特来克跑等练习方法,发展学生有氧耐力和耐久跑的专项身体素质,外部环境的变化,新鲜事物的刺激常使学生忘记疲劳,在快乐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教学中要组织好,确保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正面教育,激发积极性
在让学生进行耐久跑的练习前,总是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正面教育,激发他们参与练习的热情,调动他们投身锻炼的积极性。步入社会,投身于祖国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诸如文学、艺术、体育、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即使参观祖国名胜古迹,饱览大好河山等都需要有耐力素质和顽强的毅力,需要有健壮的体魄,需要具备有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5.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用练习方法
初中生大部分是十三四岁,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时期,身体各器官发育不平衡,导致肌肉弱、耐力差、易疲劳、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不均衡,对耐力项目的适应性较差。但在初中这个年龄阶段,身体各器官有承受一般耐力练习的能力,如能适时适度地进行耐久跑训练,对提高肌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改进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兴奋抑制的均衡,逐渐提高耐力水平,使学生身体均衡发育,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6.增加教学趣味性和教学原则
耐久跑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是影响耐久跑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上要利用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的练习手段,如利用比赛、测验、多地形、定时和定量结合,走跑交替等形式的练习调节学生的情绪,也可采用球类项目长时间竞赛的练习,以及游戏等,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活动兴趣,而且会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7.遵守教学原则,运动量由小到大
在教学中,利用由短到长距离跑,由慢到快跑的练习,使学生逐渐适应耐久跑教学要求。由短距离到长距离跑,逐渐增加,一步步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运动能力。由慢到快跑,要求学生在规定的距离中,逐步提高跑的速度,随着跑的速度的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得到适应与提高。采用循环渐进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心理生理上逐渐适应耐久跑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烈跑动中感受快乐。
总之,对于耐久跑这样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应当采用多种趣味练习的方法和手段。只要我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体育教学原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练习环境,这样不仅能达到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目的,而且能激发学生参与练习的热情,体验享受跑的乐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自觉积极锻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