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困生”之反思

2017-03-09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嵩阳一小李丽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5期
关键词:苏霍姆学困生老师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嵩阳一小 李丽娟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我们的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困生”是教育教学中必然存在的一个群体,如何更好地引导“学困生”、缩小两极分化、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以课堂观察为切入点,多角度、深层次地去反思在常规课堂中要面向各个层次的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真正地提高课堂实效。

“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是老师们教学工作的一大挑战。“学困生”最终能学到多少,主要取决于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而“学困生”往往处于课堂的“盲区”:靠墙两旁的学生或前后排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哪怕“学困生”举了手,教师们怕他们答错浪费了课堂上的时间,就会忽略他们而把机会让给优等生,“学困生”淡出教师的视线,这就更造成了“学困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走神、做与学习任务无关的事甚至打瞌睡。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把足够的目光投射到“学困生”的身上,这才能有效地提升40分钟的教学效果。

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的基本途径。以此为基点,我们教师就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堂观察还可以唤醒隐藏在教师心中的教学智慧,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课堂观察为我们创新教学指引了方向,特别是对“学困生”的关注。让“学困生”摆脱自卑、树立自信,从而自主学习,其方式方法很多,特别是在课堂上对 “学困生”给予足够的关注要比课外补课的效果好得多。

“学困生”最缺的就是教师对他们的爱。试想,如果一节课老师爱的目光从没沐浴过他们,老师的身影从没在他们的身边停留过,老师魔力般的爱语从没光顾过他们。老师只是把博大的爱撒向那些优生,这些所谓的“学困生”从哪去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和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该特别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绪,优先安排他们的座位,让他们能与老师有直接交流的机会,这会给予他们以真诚和期待,树立他们参与课堂的自信心。

手语在课堂教学中也会发挥鼓励、安慰、提醒的作用,如走近“学困生”,轻抚他们的头表示关心;轻轻拍打肩膀表示鼓励;稍用力的拍打表示提醒 ;顺着竖起三个手指表示集中注意力、“OK”手语表示鼓励等。这些无声语言,有时胜过千言万语,在与“学困生”的默契中,提升了彼此的信任。教师一点点的爱是点燃“学困生”课堂学习热情的星星之火。如果让他们感悟到老师的爱心和期待,他们就会有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到那时,就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学困生”通常存在知识残缺、前后知识链接不好等问题。因此,加强直观性、实践性、趣味性教学,可以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以教学单词为例,呈现单词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用实物、图片、动作、表情等,PEP小学英语课本中又有许多的活动、故事、歌谣、歌曲,每一个小内容都可以激起学生一定的学习兴趣,比如,鼓励“学困生”参与歌谣比赛、展示他们做的手工,三年级上册的教材中有一个部分是做手影活动,我们可以让“学困生”上台表演,做得好的给予一定奖励等,以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兴趣。

有创新、实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在小组活动中优劣互补,让好的学生帮助、带动“学困生”,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一定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哪怕一次很小的表扬、一张鼓励的小贴画、一份原本不及格但有老师值得肯定的地方的试卷,都能使“学困生”觉得自己融于集体、受到鼓励,使他们乐于接受下一个学习任务。

教育的本质是对人本身的一种完善,是人从不完善走向文明、完善的一个过程。特雷莎修女曾说过:“我们无法在人间做大事,我们只能用大爱来做小事。”教师就是这样一种用大爱来做小事的职业。“学困生”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和关怀,鲜花也需绿叶衬,“学困生”就好比一片片绿叶,我们的课堂不仅要有“笑傲枝头的繁花”,也需要“默默无闻”的绿叶来装点,这样才有春的气息。

1.《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浅谈小学英语课堂观察初探之关注“学困生”》张贵香

3.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猜你喜欢

苏霍姆学困生老师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