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村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17-03-09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青龙厂中心小学谢会英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断句范读课文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青龙厂中心小学 谢会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培养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捷径,语文课上,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几点体会。

一、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要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呢?

首先要树立起学生朗读的信心。农村的许多孩子,要让他们开口大声说话,就需要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他们打消因自己读得不好被人笑话的顾虑,相信自己。不但要让他们开口说,还要让他们能大声读,并且教他们读准。

其次,要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课文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课文中的思想、情感就会叩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在读中做到了眼到、耳到,学得轻松、愉快,效果显著。通过这样的体验,学生就能认识到在理解文章方面,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发挥教师的范读作用

教师响亮悦耳的范读极具感染力,其声调平仄交错,加上嗓音变化,把无声文字读得抑扬顿挫、节奏鲜明,或深沉委婉,或欢唱愉悦,或豪迈悲怆,使学生在听觉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共鸣。

记得我校举行的一次教学技能竞赛中, 我上的是《水乡歌》这一课,我抓住这一课诗歌优美的旋律,一开始就采用配乐朗读的方式导入课题,再全身心投入范读,把自己融入作品之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备受感染。范读刚完,学生们就不约而同地为我鼓起了掌。他们跃跃欲试,都举起了小手要学着老师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这正是范读的魅力所在,也是我这堂课的亮点之一。赛后,评委和听课的老师们都对我的范读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范读的魅力,因为我范读时,发觉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特别入神。看到他们脸上的神情时而专注,时而敬佩,时而兴趣盎然,时而又流露向往之意……

三、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

优美的朗读表现为语调的轻重快慢,感情的丰富多彩,要使学生拥有较高的朗读水平,朗读技巧的指导很重要。

(一)避免学生读破句

读破句就是断句错误,把上一句末了的字连到下一句读,或者把下一句的字连到上一句读。这在低年级学生中较为常见。避免学生读破句最有效的方法是教会低年级学生看标点符号。另外,词组连读能有效地避免学生读破句。我上《鸟岛》这一课时,抓住文中的语句:“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陆续从远方飞来。”我先教学生读一遍,再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遍,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并加以改正,并提醒学生注意,不能读破句,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读得都很好。

(二)消除顿读现象

由于低年级学生语感差,还没有完全形成句子的概念,他们常常只是从单个汉字的角度去读,最多也是连词成句来朗读,这样就很容易产生顿读的现象。例如,《母亲的恩情》中:“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这句话学生读起来就很费力,节奏的把握也很差,怎样矫正这一现象?这就要求教师从整句话的朗读指导入手,要求学生努力把词连贯起来读。对于难读、难以把握节奏的句子,教师要不遗余力地反复进行领读。通过长期训练,学生朗读时顿读现象自然会逐步消失。

(三)指导正确断句

低年级的课文中也会出现一些长句子,如果一口气读完会既吃力,也缺少节奏感。《母亲的恩情》中:“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这一句话,如果不指导学生正确断句,学生读起来会很吃力。这时,教师就需要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学会恰当断句。正确断句能力的形成一方面源于教师的示范、领读和经常性的练习。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朗读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反复得到锻炼。我在上《台湾的蝴蝶谷》时,抓住:“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这是这一自然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体会出蝴蝶来山谷里聚会的生动场面,朗读时老师教会学生正确的断句,通过“飞过”“穿过”“越过”等词来体会理解。

另一方面,这种能力的形成也与学生的语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低年级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方面比较缺乏,我们不能一下子就提出过高的要求,要循序渐进、慢慢培养。对低年级学生我们老师要鼓励其早阅读,多阅读,大量接触语言文字。多阅读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它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又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更有水到渠成的功效。

四、巧用多种朗读形式,提升朗读技巧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要避免繁琐的教学分析。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我们老师上课时应该按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恰当的使用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较读、表演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

五、选定样本,教会典型材料的朗读技巧

在朗读中,对于语调的明快、节奏的和谐、逻辑的重音、感情色彩等几方面是较难掌握的。为此,选择典型的内容进行示范性的指导就显得很有必要。对于样本的选择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典型的句段

课文中很多句子或段落表达的语气都很典型,这些句子便可以当作样本,指导朗读时从断句、重音、情感等方面重点地指导,为学生学会朗读打好基础。

(二)典型的篇章

朗读的内容通常要以篇章为基本单位,选择典型的篇章作样本,重点指导,可使学生立足于篇章总体上的把握技能技巧。如果老师能教会学生把这些典型的篇章读好的话,就为以后学习许多文章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让学生能在朗读上举一反三。何愁读不好课文呢?

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决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就不难实现。

猜你喜欢

断句范读课文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文言断句判断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背课文
妙用标点巧断句
断句难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