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彝族语言文字使用现状
2017-03-09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中心小学王怀宁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淤泥乡中心小学 王怀宁
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曲折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还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遗留给后人的彝文古籍数不胜数。但是彝语只是作为一种语言交通工具及文化传播的载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时代的发展也使彝语发生了千变万化,不论是从语言上还是从生活中都避免不了汉族文化对彝族文化的影响,很多时候还是因为地理及人口分布的不同导致使用情况也各不相同。在使用汉语的人数增多的同时,使用彝语的人数也逐步减少,彝语兼用汉语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一、彝语使用现状
彝族是云贵川地区的民族特色之一,据淤泥彝族民间老人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彝族是不分地区、族别、支系、方言,也不分贵族和农民,大家都平等和睦的生活在一起,共同说一种语言,即“彝语”。在很长的一段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自然、社会无法用科学来解释,因而产生了对其进行探索的历史产物——原始宗教。在当时来说,彝语即是彝族的特征之一,也是彝族社会发展的重要之一。所以必须依赖主要彝族语言交通工具进行交流。当时彝族的统治者为了加强对最低层的统治,他们利用彝族的文字语言作为统治阶级有力的统治工具进行专治统治。因此,奴隶制社会时期成了彝族语言文字丰富和发展的主流时期,奴隶制后期是彝族语言文字鼎盛时期。
贵州盘县淤泥和毕节威宁的彝族,在老一辈时期,都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主要交通工具,绝大多数人只会说彝语,不懂得汉语及其他民族语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彝语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贵州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彝族语言使用和居住有非一般的密切关系,由于居住的分布不相同,一般来说,居住在山区和半山区的彝族,多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主要语言交流交通工具,老年人、小孩、妇女多数都不懂汉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然而居住在平坝地区的彝族成员,懂汉语的占多数,其中也有的人受到其他民族语言的感染本能的忘记自己本民族语言的使用,如: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黄家坝的彝族。散居在山区和河流的地方的彝族,都说本民族的语言,有的时候还会使用汉语或其他民族语言使用。青壮年和少年还有学生一般都会说汉语,还有个别的人会说其他民族的语言。总的来说,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的彝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懂汉语,不同地区的人相互交流时,大多都是使用汉语。据初步统计判断,贵州、四川、云南彝族使用彝语的约有400多万人,略懂彝语或不懂彝语的约有100万人。根据最近调查情况表明彝族使用的语言情况总体是:彝族比较聚居的地区,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彝族村寨,无论是在家里或集市上她们都经常使用彝语来交流;不同彝族支系之间和不同民族之间用汉语作共通语;在彝族比较聚居而人口较多的城镇,彝族干部群众之间用能用彝语通话的都经常使用彝语,有的汉族干部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同彝族干部群众在交流谈心时也常用彝语,彝族中的不同支系或不懂彝语的则都是使用汉语,懂同一支系语言的首先使用支系彝语。经过100年之后,彝族使用彝语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彝族使用彝语的人数会急剧下降,部分地区的彝语已有消亡的迹象。从当前的彝族语言发展使用情况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汉语对彝语有很大的影响,随之汉语的使用也进一步扩大,在这种情况,彝语在一定的社会交际中的作用也开始受到制约。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与其他民族集聚的彝族语言就会逐步消失,会被汉语或者其他民族语言取而代之。
二、彝语使用数量减少原因
贵州彝语使用现象主要包括使用彝语、彝语与汉语或彝语与另一种少数民族语言、全部都转用当地汉语。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贵州人口众多、支系多、方言土语多,加之贵州聚居和杂居情况、人口分布不同和居住的地理环境以及语言的相互影响不同,特别受汉语的影响程度不同,导致贵州彝语使用情况也各不相同。
首先,这种现状与我们民族的分布居住环境有关。由于个彝族区所的社会环境和地理条件不同,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多层次性,导致了彝语的普及存在难度。例如居住在内地平坝地区和交通便利与汉族杂居的彝族地区的彝族,自然而然生产生活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与汉族一样了,大部分使用汉语兼彝语;而居住在山区或边远地区的彝族主要是使用彝语为交流交通工具同时混用另外一种少数民族语言。
其次,社会的发展变迁直接影响着彝语的发展速度。随着和外界交流的频繁增多,越来越多的彝族人员汉文化程度不断提高,这意味着使用彝语的地区将会逐步减少,彝族语言将面临着新的考验。例如以前居住在贵州盘县淤泥这个地方的彝族,村民过去进城赶集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因为不会讲汉话,只能靠手势来与卖货人员进行交流。如今,因为当地煤矿业的发展有一大堆的外省、外县、外乡人员走进这个彝族小镇里,使这里的彝族人在语言交际这一块不仅仅是使用彝语那么单一,慢慢的他们还学会了做生意与进货商进行讨价还价,使用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因而,在交通、经济发达地区,原来使用广泛的彝语,也慢慢的失去了用武之地。而在边远的贫困山区,彝语则是人们唯一的交际语言。
再次,汉族文化的影响是一部分彝族消失的重要原因。汉语融汇了中华各民族的智慧和结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汉语在中华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实践中获得了健康的发展,尤其在兴办学堂这一块大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下,汉语以它所具有的魅力和先进性,不仅影响着汉族人民,同时也影响着中华各族人民。彝族在这样庞大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下也不例外。
此外,彝族内部支系复杂、方言、土语多是造成彝语使用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彝族居住分撒,经济发展不平衡,再加上交通不便利、文化落后、相互隔离、交往少又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长期交错杂居,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因而日常生活中,与汉族杂居的彝族使用彝族语言外,有时候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交流。同时,在彝语中因借用了相当多的汉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词汇,所以虽然是彝族,但相互间却无法沟通,只好用汉语或者其他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