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

2017-03-09亮,张艳*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合一住院医师

刘 亮,张 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北京 101149)

“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析

刘 亮,张 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北京 101149)

随着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培养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又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至关重要。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提高,尤其是临床能力的培养得到显著加强,但是科研能力的提高却不明显。针对该问题,对“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实施中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双轨合一”模式;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能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医学人才,2014年国家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把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中,从而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必须满足学位培养和住院医师培养的双重标准。2012年北京市率先实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重临床、轻科研”的现象。《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指出,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医学理论和操作技能,还需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既具有良好的专业能力,又具有科研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对我国的医学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在“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处理好临床与科研的矛盾,是当前临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的骨科专业为例,在分析“双轨合一”培养模式实施中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进行了探讨,现介绍如下。

1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世界医学发展史和目前国际顶尖医疗机构的常规运行模式看,临床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1]。它们两者之间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促进。很多医疗技术发展、药物研发、药物应用、疾病机制探讨、疾病治疗手段更新都是医院内部科研机构的贡献。每一次临床医疗实践的更新与进步都是源于基础医学的科学实验。然而目前国内医学领域中却存在一种普遍的看法,就是临床医生单纯搞临床工作,能解决患者的疾苦就是好医生,所以医生只需要注重临床能力的培养,不需要科研能力。甚至于一些导师也没有认识到科研能力是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体现,反而认为科研就是在实验室做实验。由此造成了很多高校只是单一强调对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多数研究生不注重科研,创新意识缺乏。

另外,研究生本人在主观上对于临床科研的认识不足,尤其是骨科研究生临床任务重,骨科学专业课程内容繁多,临床技能操作复杂程度也较高。这使得骨科研究生重视医学专业课的学习,偏重于临床技能的训练。他们常常跟着导师出门诊、做手术,希望能有更多机会学习临床专业知识、掌握更多更好诊治疾病的临床方法,进而增强自身临床专业技能。他们在查房、写病历、做手术等临床工作上花费了大量时间,这使得他们往往没有更多精力去查阅专业文献资料和了解专业领域内的新进展,更无法形成良好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常出现骨科研究生虽然掌握了大量医学知识,但是对知识发现的过程不甚了解,更不能将临床上发现的问题凝练为科学问题。这些将会阻碍研究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甚至阻碍全社会医疗水平的提高。

各临床科室对于研究生的指导基本上以临床技能培训为主,没有科研相关的培训内容。按照目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轮转时间为33个月,研究生只有极少时间从事科研活动。尤其一些科室只是单纯将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劳动力使用,重“用人”而非“育人”,更谈不上科研能力的培养,使临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长此以往,这些问题必将导致“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单纯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雷同,这与培养适应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目标相背离[2]。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能力,才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提高竞争力。而科学研究素养和能力是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医学生的核心能力之一[3]。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加强科研能力培养、提高科学素养,是我国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如果只关注临床技能的培养训练,就失去了“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培养的意义。

2 “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思路

随着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挤占了他们应该接受的正规科研能力培训的时间。这就更需要医学教育工作者为他们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将科研训练贯穿于临床实践,贯穿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当中,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出更多的高级医学人才。笔者针对现行“双轨合一”模式的不足之处,以所在医院的骨科专业为例,提出如下几项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建议。

2.1 加强科研兴趣的培养

科研兴趣的培养对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鼓励研究生做临床工作的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密切观察临床中的一些特殊现象,从临床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比如某位患者所患骨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教科书上描述有所不同的症状、体征,应及时记录下来。查阅专业书籍以及最新文献资料仍然无法明确原因时,即可将其作为一个科研课题。使研究生认识到临床工作与科研工作两者可以并行不悖,甚至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借鉴,进而提高研究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在日常工作中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不盲从于导师或者权威文献的观点,敢于用质疑的眼光看待问题,进而发现问题。通过这些点点滴滴增加了研究生对科研工作的信心,并且锻炼和拓展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2.2 组建以导师为主体的科研师资队伍

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导师的科研素养、创新能力关系到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形成[4]。但是由于导师本人临床工作繁杂,需要学生花较多时间和精力投入临床工作中,为导师分担部分临床工作压力。还有一些导师带学生数量较多,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学生探讨临床中的科研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因此,我们应该组建一支以导师为主体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师资队伍,协助导师共同对研究生进行指导。我院骨科科研师资团队教师的遴选偏重于那些承担临床型课题和具有临床型文章发表经验的医生。培养形式主要采取每周一次的文献报告会。这种报告会多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形式进行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会上,教师一般会以学科相关的常规诊疗知识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对前沿技术和理念进行深度讲解,帮助研究生构建完善的科研理论体系,引领他们进行多维度思考,使他们能够真正“站在科学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科学探索与研究。同时,教师还可以向研究生介绍自己科研工作的经历与经验,分享自己在既往科研工作中的失败与教训,从而启发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开阔视野,并培养其严谨认真的科研素质。

2.3 建立多渠道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对研究生的科研活动非常重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不但能够促进学术交流,接收更多更新的医学信息,而且能开阔研究视野,激发科研兴趣,不断增强科研创新意识。在我院骨中心经常安排研究生定期参加市级、院级相关研究领域的国际新文献阅读报告会、学术例会、科研论坛等。研究生一方面可以感受专业领域的学术氛围,学习专家前辈的职业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和自己的责任所在。同时,为进一步促进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建设以研究生为主体的研究生论坛和青年医师沙龙。使研究生在讨论、辩论中寻找自己的科研思路、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享实验的经验和教训、了解其他学科的新进展等。通过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形式,不仅可以为研究生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科研水平。

2.4 传授基本的科研技能和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研能力的培养一定离不开基础科研技能的培养,如文献检索、文献管理和医学数理统计等。这些基本的科研技能具有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特点,是今后科研工作最重要最强有力的工具[5-7]。从文献检索到文献分类保存,从科研数据收集到分析整理,不管从事何种研究,熟练掌握科研方法和科研工具都对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大有裨益。掌握这些基本的科研技能不但在科研工作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培养科研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这些内容比较枯燥晦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逃课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科研活动,比如参与院级、区级等的一些科研课题,或者在一些大型科研活动中承担一些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力所能及的工作。让研究生对掌握这些科研技能的重要性有更直接的认识,从主观上愿意学。同时,边学习边练习又能使学生更好更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科研方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 结语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临床医师的重要途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高素质高层次医学人才。“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使二者得到有机结合[8],这是优秀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一次重大创新。在新的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能力。本文通过对“双轨合一”模式的研究并结合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实际状况,提出“双轨合一”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新思路。相信经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将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我国医学发展的需求。

[1]郭进军.医学专业型研究生临床与科研并重培养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1):133-134.

[2]连铸淡,徐永刚,陈新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109.

[3]曾惠阳.临床型研究生基础科研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模式探讨[J].眼科,2014,23(5):354-356.

[4]陆军.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6):590-592.

[5]刘娜,高春阳,蔡肖兵,等.高职医学院校文献检索教学改革[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2(10):78-80.

[6]刘银萍,郎平,梅立新.如何指导医学研究生在科研写作中运用End-Note 管理文献[J].安徽医学,2012,33(1):104-105.

[7]李昆太,程新.生物统计学教学改革初探[J].大学教育,2013(14):93-94.

[8]刘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探索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13-16.

G640

A

1671-1246(2017)20-0016-03

(*通讯作者:张艳)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合一住院医师
论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六个关系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美国住院医师招收匹配计划简介与借鉴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人剑合一
由“三线合一”到“两线合一”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早期对外汉语中的“语”“学”合一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对外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进行规范化培养的实践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