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创业环境评价分析
——以武汉市为例

2017-03-09谢小青黄晶晶

中国软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评价分析创业环境

谢小青,黄晶晶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政府 政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40)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创业环境评价分析
——以武汉市为例

谢小青1,黄晶晶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2.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政府 政务中心,湖北 武汉 430040)

论文基于PSR(压力—状态—反应)模型构建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城市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预测城市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优化创业环境的政策措施具备有效性、时滞性和积累效应,其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平台期,其正面效果逐步显现,政策红利逐步释放,预计城市创业环境将持续改善。最后指出优化城市创业环境应该从创新引领、聚集人才优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创新、完善创业教育指导以及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形成创业型经济方面着手。关键词:PSR模型;创业环境;城市创业;评价分析

一、引言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促进创业,将创业视作助推经济发展和促进就业的新生动力,而创新驱动也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大量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创业活动将带来就业增加、经济增长等积极效应,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城市化进程迅猛。中国人口众多而城市发展空间有限,未来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促进不断增加的城市人口充分就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创新创业,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的优先战略,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根本转换。

城市创业环境对于潜在创业者是否会投入到创业活动、创业活动是否成功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它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重点,也是各级政府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关注焦点。与创业环境的其他影响因素相比,文化是首要的影响因素[1]。也有学者更加关注于创业环境的整体研究,或者仅仅研究高增长型的创业[2-4]。Rakesh Sambharya等运用来自全球创业观察组织的43个国家的数据检验制度环境对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的影响,对制度环境的认知对机会型创业影响较大,相比较而言,制度环境的规范及对制度环境的认知对生存型创业具有比较显著的影响[5]。Erkko Autio等研究有关政策对于刺激创业快速增长的有效性,通过对目标区域近6年的政策和创业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认为利好政策对于创业的刺激效果比较显著[6]。

全球创业观察组织提出通用的GEM(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分析模型,并对创业环境指标进行设定。在GEM分析模型中创业环境包括政策因素、融资因素、创业教育、进入市场的壁垒、科研成果转移、社会综合基础设施、创业文化等。杨晔等(2007)收集上海地区的创业活动数据,用GEM创业模型对上海创业环境加以分析和评价[7]。蔡莉等(2013)认为政府部门及有关社会组织在创业中作为创业环境的承载主体而存在,创业环境要通过某类主体才能发挥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作用[8]。也有学者针对我国部分城市的创业环境与该地区创业活动现状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得出该区域内创业活动受到创业环境的不同影响程度[9]。

仲伟伫等(2014)提出针对改善中小企业创业环境的政府作为评价方法[10]。刘新智等(2015)以河南、浙江、四川以及重庆等省市51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元选择模型对创业环境对农户创业行为的选择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创业环境对农户选择创业行业、创业形式、融资方式等具有显著影响[11]。高兴民(2015)研究表明高创业水平地区对低创业水平地区有辐射或带动作用;集聚效应、创新水平对地区创业有正向影响[12]。郑玉航等(2015)针对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业产出三个阶段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程度进行研究,并指出应鼓励金融机构及各种创业投资等创新金融产品、改进融资平台、完善服务平台,确保科技创新资金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得以实现有机结合[13]。叶琴等(2016)通过对浦东新区与北京海淀区、广东深圳市进行创新创业环境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优化浦东新区创新创业环境的政策建议[14]。巩艳芬等(2016)采用ELECTRE-III排序简化法,对比分析中国部分省份的科技创业环境[15]。赵波等(2016)探究创业环境感知在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间的中介作用,认为大学生人格特质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影响,创业环境感知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创业环境感知在人格特质与创业意向之间存在一定的中介作用[16]。

张来武(2016)提出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已经难以指导当前中国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也无法解决以创新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因此在建立六次产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以六次产业理论引领创新创业的实践[17]。田园等(2016)认为创业的活跃程度取决于制度安排,创业不仅受到政策、法律等正式制度的影响,而且受到文化传统、大众舆论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18]。

综上所述,目前学者在创业环境评价研究中,针对我国城市创业环境的实证研究还不够丰富。现有部分研究虽是根据GEM(全球创业观察组织)的创业活动模型,对某些特定区域的创业环境进行评估,但GEM模型的指标体系在对我国创业活动实践研究中存在一定缺陷,该指标体系与我国创业活动实践切合度不够,我国的部分创业活动特点不能在模型中得以表现。因此,本文对PSR模型在城市创业环境评价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基于PSR(压力—状态—反应)模型构建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针对城市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城市创业环境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对优化城市创业环境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PSR模型对城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的适用性

(一)PSR模型的概念框架概述

所谓PSR(压力—状态—响应)是Pressure-State-Response的首字母缩写,它由加拿大统计学家David Rapport等[19]提出,最初被该国政府用于构建经济预算和环境问题的指标分析体系,之后被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进一步完善,形成基于动因—现状—反应的事物可持续发展逻辑路线的研究理论框架。PSR模型是一个动态的模型结构,其中包括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反应(Response)三个方面的指标,这三个不同类别的指标体系可以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该模型能较好的展现和分析事物发展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变化情况和动态机制,解释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压力是人们在政治、经济、社会等维度上的活动所产生的影响,状态是指在压力因素的作用下,环境状态的变化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响应是指针对当前的状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人们会做出什么决定或采取什么行动来改变当前状态,使之变得更好。具体来说,这三个方面要素的作用机制是:人类的生产、生活行为的开展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可能是正面的压力也可能是负面的压力,那么环境就随压力产生变化,表现为一定的现实状态,面对环境的现实状态,政府、社会组织等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来使环境状态向好的方向发展,详见图1。

(二) PSR模型对城市创业环境评价研究的适用性分析

由于PSR模型框架的指标涵盖范围广,压力、状态和反应间的因果关系明确,可以反映出多种因素对事物产生的综合性动态传导机制和变化过程,所以它被应用于众多研究领域。目前,许多机构和组织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PSR模型框架为基础建立本组织和机构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世界银行、美国环保局、瑞典环境部等。这些成功的研究先例,说明PSR模型不仅适用于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评价研究,也可以进一步扩宽应用范围,应用于经济领域。

图1 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作用机制

创业环境中各个要素指标之间、创业活动中涉及到的各方主体与创业环境之间都会发生交互作用,该系统与生态系统类似,它也同样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在PSR模型分析框架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会对创业环境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压力影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就会对受到压力作用后的创业环境状态做出相应的反应,即会采取相应措施,通过响应渠道对创业环境产生作用,从而对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产生影响,整个系统具有动态传导机制的特点,而且形成一个有机的动态循环,动态作用机制见图2。

综上所述,用PSR模型框架可以反映出各方面因素对城市创业环境的综合影响机制,评价城市创业环境的状态,并在现有的状态背景下对未来城市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PSR模型对城市创业环境评价具有适用性。

图2 创业环境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框架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武汉市近年来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积极完善城市创业环境。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城市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基于PSR模型框架,选取2008-2014年武汉市统计年鉴、2008-2015年武汉市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公报、2009—2015年武汉市本级财政决算报告、2015年度武汉科技创新报告中的统计数据,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从而保障本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指标选取与定义

1.指标选取

本文基于PSR模型框架构建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压力、状态和响应三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的选取上遵循如下思路进行:一是压力(Pressure)指标。该类指标选取与创业环境和创业活动相关的该区域经济社会活动状况的指标,共计6个类别指标。二是状态(State)指标。该类指标选取的是能呈现与创业环境有关的状态指标,共计6个类别指标。三是响应(Response)指标。该类指标反映的是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为改善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所采取的措施,共计8个类别指标。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选取情况如表1所示。

2.指标定义

(1)压力(P)指标。“常住人口”这一指标对创业环境而言是正向压力指标,因为常住人口越多,该区域的劳动力资源就越丰富;消费总量越大,潜在创业者也会更多。“全市财政收入(亿元)”与创业环境的好坏和创业活动的开展也存在一定关系,地区财政收入增加,地方政府可用于改善创业环境和支持创业活动的资金也就越多,所以是正向压力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包含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所有的固定资产投资,创业活动的开展遍布第一、二、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创业环境的改善,因而,它也是一个正向压力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均为负向压力指标,因为消费价格指数越大说明人们为维持生计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占总收入的比例越高,那么在人们收入一定的前提下,可用于开展创业活动自有资金就越少。“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正向压力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潜在创业者经济上越宽松,就越有可能实施创业计划。

表1 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

(2)状态(S)指标。“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即武汉市每年高新技术企业的保有量多少。高新技术行业是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领域,“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和“武汉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这二项指标能较为灵敏地反映出区域经济中的创业者和潜在创业者面对创业环境变化、所采取的行动以及创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情况。“武汉市专利授权量”、“登记科技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这几项指标直接反映创新的活跃程度以及创新成果应用的情况,从而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与之相关的创业活动状况。“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表现的是创业环境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即金融支持状况。金融机构各项贷款越多说明金融借贷市场越活跃,那么创业者有更大的机会借贷到资金,创业的金融借贷环境越宽松。

(3)响应(R)指标。该类指标包括财政支出中用于研发、教育、科学技术方面的支出,以及在公共设施建设、硬件设施完善方面的成效,由此反映政府部门对于优化创业环境的响应状况。同时,由于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状况也会影响创业环境,所以将“航空民用航线”与“公路通车里程”这两项数据纳入到响应指标系统中,并且使用“航空民用航线”这项指标来反映城市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交通便利情况。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潜在创业者和创业者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得有关信息,所以“互联网宽带及光纤用户”也是影响创业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模型构建

本文所构建的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0类指标,首先确定各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即对每类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然后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到权重赋值的客观性越高越好,本文将采取熵权法对PSR模型中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熵权法通过计算各个指标的信息熵得出熵权,从而确定各项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内的权重地位,这是一种比较客观的确权方式,可以减少由于权重设置不合理产生的评价误差。

(一)权重的确定

使用熵权层次分析法需要对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相关计算,才能得到每类指标的权重。熵权法的计算步骤及公式如下:

1.建立基于PSR模型的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并建立2008-2015年武汉市创业环境评价的20类指标的原始数据矩阵,设该矩阵为X,如下:

其中xij表示第i年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

2.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在确定各项指标的趋向性之后,本文采取极差法计算各指标数值的无量纲化值,运用计算公式如下:

上述公式中,Xij表示第i年第j个指标的数值,minxj表示在原始数据矩阵X中第j个指标的最小值,同理,maxxj表示在原始数据矩阵X中第j个指标的最大值。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的结果见表3。

表2 武汉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表3 武汉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值

表4 各项指标的信息熵

表5 各项评价指标的熵权

(二)计算指标指数

五、实证分析结果

创业环境综合指数的变化,反映武汉创业环境的变化。图3显示2008-2015年武汉创业环境综合指数曲线呈现上升走势,说明这8年来,武汉的创业环境持续优化;2011年-2012年创业环境综合指数上升的斜率大于前3年;2012年和2013年曲线的斜率有所放缓,但不太明显;2014年-2015年创业环境综合指数上升的斜率达到最大,对创业活动的开展具有促进作用。

表6 武汉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指数

下面分别对2008-2015年武汉市创业环境评价体系中的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探究武汉市创业环境变化情况和作用机制。

(1)压力(P)指数。创业环境的压力(P)指标系统内包含6个经济指标,其中2个负向指标、4个正向指标,这些指标数据经过标准化和计算处理后得出的压力(P)指数是一个中性数值,这个数值越大说明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越大。

图3 2008-2015年武汉市创业环境综合指数图

从图4中可以看出,压力(P)指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活动对创业环境产生影响的大小变化,武汉市2008-2015年创业环境的压力(P)指数逐年上升,到2015年指数达到峰值,即在2008-2015年内武汉市创业环境所承受的压力逐年增大,且到2015年环境压力最大。2008-2009年压力指数变化的斜率最大,也就是说这期间压力指标变化的程度最大,在此之后的2009-2011年曲线变得平缓,斜率减小明显,说明压力指标变化放缓但是压力增加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同理,2011年-2012年曲线斜率增加明显,说明压力指标变化加剧,在随后的三年内,压力指数维持上升走势,说明压力指标对创业环境产生的压力影响力度在持续增加,这些压力因素可能对创业活动的活力以及创业的成功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2)状态(S)指数。创业环境的状态(S)指标均是正向指标,包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专利申请获得状况、金融贷款状况、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状况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创业环境的状态表现。从图5可以看出,2008-2009年状态(S)指数减小,说明2009年的创业环境状态不如2008年的创业环境状态好。2009-2015年武汉市的创业环境状态(S)指数逐年增大,曲线图的整体走势呈现出一条倾斜上升的折线,反映出这7年期间武汉市创业环境状态在逐步完善,越来越有利于开展创业活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2011-2013年和2014-2015年这两个区间,状态(S)指数增长的斜率较大,说明这一时期

图4 武汉市创业环境压力(P)指数图

图5 武汉市创业环境状态(S)指数图

创业环境状态改善非常明显。2013-2014年间的状态(S)曲线斜率较为平缓,说明环境改善不明显,出现了“平台期”。本文认为,创业环境的状态改善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平台期”,这是由于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在原有基础上能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会逐步缩小。

(3)响应(R)指数。由图6可以看出,2008-2015年创业环境的响应(R)指数持续增长,呈现一条近似持续上升的斜线,特别是2010-2015年响应指数基本上保持同一斜率直线上升,并于2015年达到峰值。根据武汉市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2015年武汉市政府对科研、教育、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财政支出持续增加,这些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资金保障和硬件设施保障。公路通车里程逐年递增,由2008年的9961.99公里到2015年的15658.7公里。航空民用航线逐年递增,由2008年的141条到2015年的322条。这表明政府部门对于优化创业环境的响应是一个不断延续和积累的过程。综上所述,2008-2015年政府及社会组织对优化创业环境的响应持续增强,并于2015年达到峰值,2010-2015年政府及社会组织对创业环境的响应增强幅度一直保持较高状态。

(4)综合分析。下面本文将参照图7对2008-2015年这八年间创业环境的压力指数、状态指数、响应指数三条曲线进行对照分析。

第一,2008年-2009年压力(P)指数和响应(R)指数增大、曲线向上倾斜,而状态(S)曲线向下倾斜,S指数与P、R指数变化方向相反。说明在这期间,创业环境的压力因素影响增大,政府对于创业环境变化的响应增加,但创业环境的状态并没有改善。但在随后的2009-2013年区间内,由于政府对创业环境变化的响应举措持续增强,虽然影响创业环境的压力因素作用逐步增大,创业环境的状态却能够持续改善,并且改善的强度不断增大。同时,状态(S)曲线在2011-2013年期间的斜率明显大于2009-2011年期间,而两个时间段内响应(R)指数是一直保持增长的。这说明,政府对于创业环境变化的响应措施从实施到起效的过程存在一定时滞性,并且政策措施的推行效果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延续的过程。

图6 武汉市创业环境响应(R)指数图

图7 武汉市创业环境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数图

第二,2013-2015年,压力(P)指数保持增大,响应(R)曲线与之前几乎保持同一斜率上升,响应(R)指数增大,而状态(S)指数2013年和2014年两年的值仅相差0.0006,从曲线上看2013-2014年间的状态(S)曲线几乎水平。然而,2014-2015年,压力(P)和响应(R)指数依旧保持明显的增长趋势,状态(S)曲线陡然以较大斜率上升。这个时间区间的比较说明,为改善创业环境,政府所做出的响应措施在发挥效应的过程中会出现“平台期”—正如曲线图中状态(S)曲线2013-2014年期间的“水平”段。这是由于创业环境不断完善,在原有政策基础上能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会逐步缩小。这时,如果地方政府想进一步优化区域创业环境,以期增加地区创业活力,就需要进行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更高的层面上开辟创业环境优化的新空间,打造区域创业环境的新吸引力,因此优化创业环境的响应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PSR(压力-状态-反应)模型框架,构建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08年-2015年武汉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城市创业政策、服务体系、硬件设施等状况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预测城市创业环境的发展趋势(见图8)。本文得出两个方面的结论:

第一,城市创业环境的当前状况具有以下特点:(1)城市政府部门优化创业环境的响应举措具有一定的效果;(2)政府对创业环境的优化工作是一个不断延续和积累的过程;(3)优化创业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从实施到产生效果的过程中存在一定时滞性;(4)对创业环境的优化措施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平台期,这是由于创业环境不断完善,在原有基础上能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会逐步缩小。进一步优化区域创业环境,必须进行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更高的层面上开辟创业环境优化的新空间。因此,优化创业环境的响应也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第二,基于对综合指数的走势变化,由于前期完善创业环境的政策和举措积累的政策效果逐步释放,同时政府部门仍然在不断推出新的政策措施,预计未来城市创业环境还会持续改善。

图8 武汉市创业环境综合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图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强化创新引领,激发创业活力。创新对于创业环境的优化作用不仅体现在它能促进创业活动的发生,提高创业活动的数量、实现量变,还体现在它能提高创业活动的成功概率,提升创业活动的质量、实现质的飞跃。政府应从三个方面着手扶持创新:一是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二是鼓励创新研发,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三是完善专利申请制度,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第二,聚集人才优势,实现创业动能提升。人才优势的积累会助推区域创业活力的提升。所以,聚集地方人才优势是政府促进创业的重要举措之一。政府可以从两大方面着手出台相关政策举措:一是针对人才群体的激励政策,即直接给予人才自身优惠政策。二是出台针对人才引进企业和拥有核心人才企业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第三,打造多元金融服务,支撑创业发展。政府应该在加大金融支持的同时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注重金融支持政策的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创业经济发展的效率。引进培育天使投资。支持引导众筹众包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型融资模式。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提供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金融政策和支持。

第四,创新行政审批机制,服务创业主体。良好的行政审批服务环境是创业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优化创业环境必须要考虑对行政审批服务环境的优化和创新。在行政审批服务机制创新探索的过程中,应着手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行政审批提速,另一个审批公开透明。

第五,完善创业培训指导,提升创业能力。对于潜在创业者及刚开始投入创业活动的创业者,政府应该更注重于创业教育培训,帮助其提升创业能力,让潜在创业者不再犹豫是否选择创业,而是果断采取创业行动。对初创企业进行跟踪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政府应该积极营造尊重创业的文化氛围。

第六,大力推进创业型经济,提升创业品质。政府优化创业环境的实践中,应该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于创业环境和创业活动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型经济。创业型经济是优质创业环境的一部分,它会激发更多的区域创业活力,创业活动的发生又反过来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1]Thurik R, Dejardin M. 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entrepreneurship [J]. European Business Review, 2011, 6: 57-59.

[2]Bowen HP, De Clercq D. Institutional context and the alloc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ffort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8, 39(4): 767-768.

[3]Djankov S,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et al. The regulation of entry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2, 117:1-37.

[4]Van Stel A, Storey D J, Thurik A R. The effect of business regulations on nascent and young 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7, 28(2-3):171-186.

[5]Sambharya R, Musteen M.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n empirical study across countries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14, 12(4):314-330.

[6]Erkko Autio, Heikki Rannikko. Retaining winners: Can policy boost high-growth entrepreneurship? [J]. Research Policy, 2016(1):47-59.

[7]杨 晔,俞 艳.上海创业环境的GEM模型分析和政策建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7(2):82-89.

[8]蔡 莉,单标安. 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2013(12):160-169.

[9]买忆媛,甘智龙.我国典型地区创业环境对创业机会与创业能力实现的影响—基于GEM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8(2):274-278.

[10]仲伟伫,付小庆,芦春荣.基于中小企业创业环境的政府作为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2014(9):121-124.

[11]刘新智,刘雨松,李 璐.创业环境对农户创业行为选择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8.

[12]高兴民,张祥俊.地区创业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 2015(4):94-99.

[13]郑玉航,李正辉.中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5(7):127-136.

[14]叶 琴,曾 刚,王丰龙,等.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海淀区、深圳市创新创业环境比较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4):117-124.

[15]巩艳芬,李鹏飞.大数据时代黑龙江省科技创业环境比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3-36.

[16]赵 波,杜万恒.大学生人格特质、创业环境感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6(1):147-150.

[17]张来武.以六次产业理论引领创新创业[J].中国软科学,2016(1):1-5.

[18]田 园,王 铮.非正式制度因素对创业的影响作用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6(3):24-34.

[19]Rapport D, Friend A. Toward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A stress-response approach [M]. Ottawa: Statistics Canada, 1979.

[20]OECD. OEC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Development, measurement and use [Z]. OECD Environment Directorate,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and Information Division, 2003.

[21]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本文责编:辛 城)

An Evaluation Analysis of Urban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Based on PSR Model:Case of Wuhan

XIE Xiao-qing1, HUANG Jing-jing2

(1.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430074,China;2.GovernmentAffairsCenter,People’sGovernmentofDongxihuDistrict,WuhanMunicipal,Wuhan430040,China)

This paper bases on the PSR (pressure-state-response) model to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using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study on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rban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taking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 It also forecasts urban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 trend. Thus it draws the conclusions: the measures which take to optimize the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have effectiveness, time lag and accumulation effect; the number of the measures was increased to a certain extent, a plateau would appear;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he policies would appear and the dividend of the policies would be released gradually, and the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will be improved continually. To optimize the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should be from leading innovation, talent advantage, increasing financial support, the administrativ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service mechanism innovation, improv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uidance, and highligh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ndustry form entrepreneurial economy aspects.

PSR model;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urban entrepreneurship; evaluation analysis

2016-11-09

2017-01-2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630156);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创业与就业研究中心重点研究项目(3154131101707)。

谢小青(1970-),女,山东单县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就业、人力资本投资、社会保障。

F241

A

1002-9753(2017)02-0172-11

猜你喜欢

评价分析创业环境
军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分析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创业中的高校协同作用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教师对学生评教有效性的评价分析
贺兰县森林资源现状及评价分析
基于大学生创业需求的高校组织环境优化研究
中专数学教学中优质课堂的实现途径分析
微商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