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纯性肥胖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探讨

2017-03-09丁宁赖蕾翁韵汝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丁宁+赖蕾+翁韵汝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中医辨证分型二者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8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88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将各分型与对照组的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中医证型均表现出明显IR,组间相互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间比较上,湿阻型IR显著高于非湿阻型(P<0.05)。结论 单纯性肥胖症的中医辨证分型与IR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为对该类患者实施中医分型的一个客观依据和病理基础。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症;胰岛素抵抗;中医辨证分型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2-0011-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ulin resistance (IR) and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simple obesity patients. Methods: 88 simple obesity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s an observation group. At the same time 88 healthy people were selected as a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he insulin sensitivity of each type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 TCM syndrom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showed obvious IR, an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In comparison of each syndrome type, the IR of wet typ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wet type (P<0.05). Conclusion: Th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simple obes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IR, which is an objective basis and pathological basi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CM.

【Key words】simple obesity, insulin resistance,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单纯性肥胖为作用最常见的肥胖类型之一,其中肥胖人群中所占比例约为95%。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机体脂肪分布均有均匀性,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和內分泌紊乱现象,其肥胖原因主要为营养过剩和遗传因素。近年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有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通常均会表现出胰岛素抵抗(IR)现象[1]。IR为引发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单纯性肥胖症中医辨证分型与IR二者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8例2015年9月—2016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作为观察组。性别:男55例,女33例;年龄:最小为30岁,最大为60岁,平均(43.3±2.1)岁。入选患者均在最近6个月内未使用任何减肥药物和对糖脂代谢产生影响的药物。排除标准:存在高血压病、严重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其它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者。选择8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性别:男57例,女31例;年龄:33~60岁,平均(42.7±3.1)岁。2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禁食12 h后的次日清晨接受体重、身高、臀围、腰围测量以及血压水平检测。受检者在接受检测时均保持直立位,从肋骨下缘到髂前上嵴间连线的中点经线为腰围,股骨粗隆水平经线为臀围。所有测量值均精确到0.1 cm。实施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实施相关生化指标检测。所用仪器为7170自动生化分析仪,选用酶法对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进行测量。选用125I-胰岛素放射免疫分析药盒(生产: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对研究对象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进行检测,并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计算公式:ISI=1/(FPG×FINS),其中FINS为空腹胰岛素,其取T1值。所有测量和检测工作均有专人实施。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肥胖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诊断标准作为根据,对88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行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分为脾虚湿阻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患者分型均通过2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进行核定。

胃热湿阻、脾虚湿阻型患者共为湿阻证型,脾肾阳虚、肝郁气滞、阴虚内热型患者共为非湿阻证型。将非湿阻型、湿阻型作为因变量(非湿阻型=0,湿阻型=1),将患者TC、Tg,DBP、SBP、性别、年龄等作为自变量,实施Logistic回归分析。

1.3 检测指标相关标准 胰岛素抵抗(IR)=FINS/22.5e-InFBG;ISI是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的倒数,其原始值为正态分布,计算公式为ISI=1/(FPG×FINS),ISI越大,IR就越小,ISI越小,IR就越大。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数据资料凭借SPSS20.0版本统计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实施方差分析或t检验,相关分析均实施偏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在性别、年龄、血压、血脂比较上,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腰臀、BM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中医辨证分型与生化指标、年龄等的关系 在观察组患者中,21例为脾虚湿阻型,15例为胃热湿阻型,19例为肝郁气滞型,17例为脾肾阳虚型,16例为阴虚内热型,各分型患者在性别、年龄Tg,TC、血压等比较上均未表现出显著性相关性(P>0.05)。

2.3 胰岛素敏感性比较 在FPG比较上,组间及各型见比较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在FINS比较上,观察组明顯高于对照组,且胃热湿阻型和脾虚湿阻型明显高于阴虚内热型、脾肾阳虚、肝郁气滞型,差异比较均有显著性(P<0.05);在ISI比较上,观察组各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热湿阻、脾虚湿阻型显著低于脾肾阳虚、肝郁气滞、阴虚内热型(P<0.05),详情见表2。

2.4 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敏感性关系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DBP、SBP、Tg,TC均与观察组患者中医分型不存在相关性,ISI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密切相关,二者表现为显著性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相关系数=-1.98(常数=-2.099),标准误=0.792(常数为0.313),Wald=5.359(常数为2.649),自由度=1(常数为1),P=0.011(常数为0.098),OR=2.174(常数为8.192)。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的强、弱与其中医辨证分型存在密切相关性,敏感性越强,为非湿阻证型可能性越大,敏感性越差,为湿阻证型可能性越大。

3 讨论

胰岛素抵抗(TR)指的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以及利用的效率出现明显下降,机体代偿性分泌的胰岛素过多,进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发生,使机体血糖的稳定性得到维持[2]。TR以及导致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发生。TR并非一种疾病,其为细胞、亚细胞、机体或组织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其为诸多疾病共有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表现出中医病机证候规律性以及基本共性[3]。导致IR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原因遗传性因素、肥胖、微量元素缺乏、长期高血糖等。

已经有研究显示,多数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均表现出明显IR,其可能与患者中医证型,即不同反应状态存在密切相关性[4]。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不断加强对单纯性肥胖症中医辨证分型与IR二者间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显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在血压、血脂、FPG上均未表现出明显性异常,其FINS显著高于健康者,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IR。在该类患者中不同中医辨证分型间比较上,胃热湿阻型、脾虚湿阻型患者的ISI均显著低于脾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阴虚内热型患者,而胃热湿阻型与脾虚湿阻型间相互比较,脾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阴虚内热型3分型相比比较均无显著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I与单纯性肥胖症中医辨证分型存在密切相关,二者表现为显著性负相关关系。这个分析结果表明,湿阻证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IR表现更为显著,非湿阻证型相对较轻,这可能与患者的饮食、运动等习惯有关[5]。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IR可能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和客观依据,在各证型中均广泛存在,与湿浊内阻证型表现出极为密切的相关性。在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可根据患者IR表现强弱作为根据,对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当患者表现出显著IR时应考虑为湿阻证型。充分结合中医分型,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可促进总体疗效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更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跃红,琚玮中医推拿对单纯性肥胖儿童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5,15(09):360-361.

[2]孙云廷,李丽萍,王淑玲,等.穴位埋线治疗不同证型单纯性肥胖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09(04):497-498.

[3]张海燕,秦黎虹,汪泓.电针不同刺激参数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减肥效应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15(15):222-223.

[4]杨海涛,张园.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单纯性肥胖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3,06(01):89-90.

[5]张秋华,付彦君.肥胖相关胰岛素抵抗中医药研究现状[J].中医药信息,2012,12(02):106-107.

(收稿日期:2016-10-20)

猜你喜欢

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肪因子的临床意义分析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肪因子的临床意义分析
2型糖尿病的病因解析
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代谢评估
血清脂联素、胰岛素抵抗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妊娠期糖尿病与肿瘤坏死因子—α启动子基因多态性相关性的研究
胰岛素抵抗与非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
说说“胰岛素抵抗”那些事
mTOR在运动干预高脂膳食大鼠胰岛素抵抗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