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欣赏课
2017-03-08重庆市永川区红专小学张德利
重庆市永川区红专小学 张德利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我们知道,美术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即认识、教育、审美。但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呢? 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欣赏作品的分类
美术教材的作品欣赏大致可归纳为四类。
(一)古今中外名作的欣赏
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蒋兆和的《流民图》等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风格各异,艺术水平很高,是欣赏教学的重头戏。
(二)范图的欣赏
教材每课的前面都有一定的范画插图,这些范图主要是针对某些思想或技法而配备,它直观明了,学生易于接受,对于提高学生的绘画知识与技能至关重要。
(三)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欣赏
这些作品天真浪漫富有童情趣,是儿童心理世界的反映,这类内容学生觉得亲切,容易产生共呜。
(四)其他门类的欣赏
如雕塑、建筑、剪纸、编织、印染、拼贴等工艺制作。这类作品制作精妙,具有很高的美术观赏价值,学生很感兴趣。
二、欣赏的角度
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教师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一是画面直观形象的欣赏,也就是画面给人的总体视觉印象。
二是艺术风格特色的欣赏,它包括画面的构图、色彩、透视、表现手法等,主要指绘画的技巧。
三是与作品有相关联系内容的讲授,包括艺术家的生平、爱好、传说、趣闻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等。
四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
三、美术教学教师的素养
(一)教师要提高专业认识与技能水平
教师首先要对作品有较全面深刻的理解。从大的方面讲,美术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含美术设计)、建筑(含园林艺术)等四大类。也可将书艺(书法、篆刻等)、摄影、媒体艺术归入美术的范围。从绘画的社会功能和表现形式来分,绘画可分为招贴画、年画、连环画、漫画、插图等。从绘画的题材来分,绘画可分为肖像画、动物、风景、静物、风俗画、历史画等。从绘画使用的工具、材料和技法来分,绘画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壁画、素描等画种。其中一些画种根据使用的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为更细的艺术样式。
(二)重视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
欣赏美术作品,必须涉及到作品与作者以及历史文化背景问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和体会作者特定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
(三)注重美术史文化价值
美术史是世界文化的重要部分,艺术的自觉变革往往引导着社会文化的革命,例如我国“五四运动”新兴的版画,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作品具有极强的革命性和明确的倾向性。鲁迅先生介绍欧洲版画,提倡木刻运动其目的是将木刻作为有力的武器对敌人进行文化斗争,并提出“版画拯救中国艺术”的观点。当时很多画家用刻刀作为武器投入到政治与文化斗争中去,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四)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的意义
美术欣赏是建立在美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的,而美术语言和社会作用必须涉及到美学问题。明确了这一点,才能根据不同的美术特点和美术的主要艺术语言去理解美术作品,使学生真正领会各类美术作品不同的艺术魅力。正如我国南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所说的那样:“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 识器。”只有学生多看多思考,对艺术语言(如点、线、面、体、光与色、空间、材质、肌理)和艺术流派(如中国的岭南派、西方的印象派)等美术知识有一定了解才能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中可通过欣赏徐渭的《杂花图卷》、王维的《墨竹图》等众多名家的作品体会中国画融诗歌、书法、绘画、印章于一炉,诗、书、画、印相映生辉的特征,这是我们民族美术文化独特的艺术形式。
另外中国画的线条与墨色变化中的勾、 皴、点、染、浓、淡、干、湿、虚、实、疏密和留白等多种表现手法,都具有高度概括和提炼的技巧,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因而成为光辉灿烂的民族绘画艺术。
四、欣赏的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从内容与形式、风格与风味、革新与继承等方面对作品的优劣作出判断,可以参考专家对此的批评与评判。而艺术是非常复杂的现象,所以教师可以有自己的倾向性意见,但不宜以一己之见,或封闭的、独断的评判来概括和指导学生,而应当采取开放式的、多元的评判、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学会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应尽量收集各种意见,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的观点应该是一种建设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任何作品都是某一时代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反映,作品审美价值的各种现象都有其局限性,或侧重于技法、侧重观念;或侧重唯美、文学性等。只有用历史辩证的唯物主义态度,才能较全面而客观地评价作品,一味迷信和排斥都不能揭示多种艺术现象背后的审美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学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形成一定审美鉴赏能力,情感是审美活动的中心问题 ,美术作品大部分是以精神产品为主,它通过形式表达艺术家思想和观念,其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讲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
新的教育理念的育人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评价观,从而更好地加强教学的实效性和促进教育功能延伸的职能性,以物之美,开启心灵之美。我们要充分运用不同教学手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思路,把自己打造成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较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高素质美术教师。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为已任,使学生的美育能更深入的渗透到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