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探讨
2017-03-08刘辕
刘 辕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 江苏 扬州 225127)
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探讨
刘 辕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 江苏 扬州 225127)
现代学徒制是以我国传统的学徒制为基础,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因素的职业教育,因此,应坚持学校和企业的同步规划,保证学生在接受课堂职业理论教学,同时使其得到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分析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意义,阐述了现代学徒制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因素,针对其对策进行了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 现代学徒制; 瓶颈; 对策
一、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学徒制指的是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通过学习获得技能的一种学习体制。中国的学徒制最早出现在十三世纪左右,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原始的学徒制也进行了变革,学徒转变成了工人,由资历较深的师傅进行指导工作。现代学徒制是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形式为基础而演变过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学徒制不断增加相关内涵和要求,不但是传统学徒制的有效传承,还逐渐与现代职业特征相结合。简言之,现代学徒制就是学生以学徒的身份踏入校园与企业联动性的职业培训教育当中,使校企共同培育出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育形式[1]。
二、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的误差
企业以及教师是进行学徒制教学的重要引领者,可是目前很多人在理念上还存在着误差,大体通过几方面进行体现:首先,相关部门未从地方发展实际与职业教育革新的角度全面重视现代学徒制;其次,相关企业出于对人才流失的担心而缺乏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认识层面狭隘,忽略了自身在国家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的中培育人才的使命;再次,高职院校认为发展现代学徒制可能会打破校园原本管理机制的良好效果,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投入过多的时间以及成本等,导致高职院校不愿接受学徒制的开展;最后,现代学徒制会引起学校制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的改变,进而使高职教师和企业资深员工对自身工作职责感到迷茫与困惑,最终放松相关专业技能的巩固和训练。
(二)政策和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全面落实,很多地区开始实行学徒制,相关部门对于地方学徒制的试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可是从国家的角度来讲,一方面现代学徒制的模式设计不完善,相关提法都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以及工学融合的政策性文件出现,总的来讲意义较为宏观,相关法律条文并没有明确,部分重要法律关系尚未全面澄清,严重影响现代学徒制的发展。目前国内职业教育大力提倡校企合作,可是到目前为止依然无法摆脱“两张皮”的局面,致使合作提议流于形式,甚至变成短期的功利性资助。虽然在此同时还强调促进企业发展为高职教育评价的第三方,可是一些用人单位缺少平衡职校办学的杠杆,这是国内目前学徒制教学工作一直无法得到有效发展的因素之一。还有就是缺少系统性的革新策略与创新手段,特别是针对企业嘉奖体系和产权机制尤为缺失。现阶段中国企业制度体系刚刚开始建立,文化氛围不足,企业职教和专业培训体系依然不够明确,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公民意识不强,企业不但未履行职教义务和责任,更未通过职教活动取得如减免税收以及财政补贴等利益,进而使其参与现代学徒制的积极性不强。此外,针对学生深入企业实践取得合理报酬上也缺少明确的政策鼓励。由于相关法律条文、制度体系以及政策等方面的缺失,使国内现代学徒制的落实得不到本质性的保证[2]。
(三)教学方式和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的教育在对于人才培养的方式依然停留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学内容和手段都局限于传统学科体制,教学方案片面强调知识的系统化。高职院校的教育还存在三方面突出性不足:教学内容跟不上实际工作理论、技术以及工艺的发展;教学实训设备达不到实际生产要求;相关教师在工作实践上和企业生产技术专家以及专业员工有着一定差距。而学校本位的人才培养形式虽然能够有效培育出高技术人才,减少企业人力投入,可培养的人才能否灵活发挥所学技术以及满足企业用人要求,能否在真正意义上具备岗位职业能力,还有待证实。
三、针对学徒制瓶颈的对策分析
(一)深化理念认识
我国学徒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地方部门、高职院校以及各企业在理念上的错误认识,因此,应全面深化学徒制教学理念的宣传与引导工作,使相关人士能够有效认识到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教育与个人素养培养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此,应吸取传统学徒制的文化精髓,以此为基础有效落实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并且对校企合作成功案例进行互联网以及电视等媒介的宣传和推广,构建相应的技术革新鼓励体系,提高现代学徒制的公信力与社会形象。同时,政府应注意将已经获得的成果列入学校与企业的绩效评估当中,通过构建各地区层次性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成果嘉奖体系,对获得优异成果的个人和企业予以相应的嘉奖,进而完成全面实现现代学徒制教育的目标。
(二)完善现代学徒制对应法律法规与政策
现代学徒制的全面落实需要有法律和政策的保障。现代学徒制要求学校、企业和学生依照特定的范式共同参与,政府在制度方面明确现代学徒制发展中关于人才培养流程中的责权利关系,进而促使学校和企业了解自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特别是针对企业,要使其明确自身的分内职责,同时让校企两方都了解自身可以支配哪些资源,使企业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会获得怎样的利益。这些都有利于全面激发校企双方合作的热情。政策与法律的联合促进作用和资金的援助是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有力基础。首先,针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完善,例如《职业教育法实施细则》以及《学徒制培训条例》等,全面明确现代学徒制对应法律地位以及校企各自的权责,进而为现代学徒制的全面落实提供法律保证;其次,国家颁布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接受学生的实习工作,把企业参加高职教育以及校企合作等视为企业资历年终审核以及资质升级评估的标准之一,针对配合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企业予以减免税收和相应资金补贴,把指导学生进行实训工作整合到企业员工的职称评定标准中,并针对指导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果显著的企业及个人予以相应嘉奖;最后,强调相关组织协会的功能,制定和优化校企合作理事会体系,由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具体的实践教学指标,推动职业教育“双证书”体系的全面开展,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职业岗位培训、考核以及职业技术鉴定,获取企业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等[3]。
(三)构建“理论导师”和“技能导师”体系
由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学徒制的一大特点,而学徒制中的师资力量包括:企业中资历较深的员工、学校内专业教师与实训教师。对于现代学徒制教育中,可适当结合研究生导师制构建一套理论导师和技能导师有机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双导师”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理论导师”带着部分学生进行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自身将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促进所有学生在毕业前都能得到专业导师的指点。而企业中的师傅则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将具体工作技巧以及潜在的操作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的结合,完成了对于学生工作技能的发展和企业用人方向的全面对接,而这种 “双导师”的人才培养形式就成为获取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坚持政策、企业与学校等各方面的有效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才可以得到全面保证。
(四)建立校企联合评价机制
进行现代学徒制教育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教学手段以课堂理论教学和深入企业的实践相结合。从空间上来讲就是从学校向企业的延伸。所以务必要针对当前的评价机制进行革新,构建以考核与评价为基础校企联动评价机制。把职业教育认证考核指标和岗位晋升等级考核指标列入考核内容中,将员工业绩和学生成绩紧密关联,全面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导,以应用为目标的校企联合评价机制。在对于学生的成绩进行考核时,不但考评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还应结合人文、职业道德以及其他社会能力进行综合性考评,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学生综合品质进行评价,并将学生评价结合到整个联动机制中,使学生对教学管理、企业满意程度以及教师满意程度等进行评价,这也可以推进学徒制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制约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提高学生的成才积极性,最终培养更多满足企业用人要求、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
四、结语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制,完成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仅依靠传统形式的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学徒制是以我国传统的学徒制为基础,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因素的职业教育,因此,应全面坚持学校和企业的同步规划,保证学生在接受课堂职业理论教学的同时,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并且由专业导师或资深企业员工进行言传身教,完善企业参与体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发展,这样才能够有效保证我国现代学徒制的落实和健康发展。
[1] 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
[2] 郑丹.浅析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8):60-62.
[3] 林大专.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和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108-110.
[4] 李德富,黄泽斌.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实困难与对策分析[J].高教论坛,2016(9):85-88.
2017-06-08
刘辕(1982-),男,江苏靖江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G712
A
1671-4733(2017)05-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