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安话为载体,激活品德课堂
2017-03-08福建省厦门市同安新民中心小学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新民中心小学 黄 盈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其综合性旨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这个社会,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实践性则注重学生体验、感悟社会,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周国平先生曾说过“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则”,这与品德课程的性质不谋而合。同安的本土语言属闽南语,闽南语不仅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而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它的故乡在厦门、漳州、泉州地区,而率属厦门的同安位于闽南金三角正中心,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同安人安守本分的性格特点等因素保存了最正宗的闽南语口音,同时也保持了古汉语的诸多特征,因此我们又称其为“同安话”。笔者作为地道的同安人,执教的学生90%以上是外来子女,剩下10%不到的当地学生也渐渐不会讲同安话了,而当前品德教学普遍存在以教科书为主,忽视本土教材,缺失融入闽南文化等问题,笔者希望发扬同安话的独特魅力,激活品德课堂。
一、引同安方言,增加课堂趣味
同安话作为本土方言,深受当地人的喜爱,成为当地人交流沟通的最常用语言,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情怀。在教学中,使用本土语言—同安话,既增加本地学生的认同感,也让外来子女感受同安话的博大精深。俗话说“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引用同安方言,成功地增加课堂趣味,为接下去的教学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外来学生会带着这样的学习热情与自己的家人分享,学习简单的同安话日常用语,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更好地适应周边的环境。
二、观本土戏剧,融入曲艺文化
戏剧是人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歌仔戏作为厦门戏剧的代表,延续了闽南戏曲歌乐的艺术特点,也一脉相承博大精深的闽南文化,当之无愧的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使用闽南语唱腔、与闽南风俗相同,引自民间歌谣,吸收其他剧种曲调,并从人们生活中取材,因此活跃在闽南人生活的舞台上。例如,著名的歌仔戏曲目《李靖斩龙》《精忠报国》等根据历史改编,呈现英勇、忠诚的精神,大部分歌仔戏传递着正能量,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民的价值判断,这也是歌仔戏能够生生不息的另一个原因。学习《乡风乡俗》一课,课前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自己家乡独特的风俗文化,预设通过课前工作,学生已经对歌仔戏有所了解,教师播放歌仔戏的视频,加深学生对闽南传统戏曲的认识,迁移已有的知识经验,回想自己生活中与它似曾相识,引导孩子在全班交流,通过本地学生介绍当地习俗如庙里菩萨生日、大户人家结婚生子等,讲究的村民会在村里的戏台摆上几天大戏,这几天就是村里最热闹的时候了,成群的孩子把小摊贩围得水泄不通,开心地挑选上面的商品,老人们早早地就拿椅子占据戏台最好的位置,大人们忙着准备拜拜的贡品……外地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在潜移默化中感染了学生,既了解戏曲文化又能更好地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耳畔回响着歌仔戏的咿咿呀呀,歌仔戏它传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不仅唱出了本地人的心声,而且感化着外地人。
三、学民间艺术,传承本土精神
谈到具有同安特色的民间艺术,不得不提同安车鼓弄,2007年8月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车鼓弄是一种流传在闽南地区的集说、唱、演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一顶桥,两人弄,六人舞,还有八个在捣鼓”“三步进、三步退;弄过来,扭过去”这是车鼓弄最经典的写照,车鼓弄多取材于民间生活,表演者将生活中的平常事作为题材搬上舞台,取之生活,高于生活,用最简单、直白、幽默、滑稽的表现方式,表达真诚、质朴的情感,举手投足间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但受现代化娱乐方式的影响,青年人对传统的闽南文化和民间艺术渐渐失去兴趣,为了保护和传承车鼓弄,地方政府开始重视培养接班人,举办了相关的文化艺术节。
四、唱闽南童谣,促进社会发展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这些极具特色的闽南童谣承载了大多数儿童的童年梦想,熟悉的“婴囡婴婴睏,一暝大一寸”陪伴了多少儿童熟睡的梦乡,以前的儿童渐渐长大了,会流利地说一口同安话的却很少。借机在品德课上提供给学生展示唱响闽南童谣的舞台,教师选择比较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唱响课堂,比如学生比较耳熟能详的《天黑黑》,教师先示范一遍“天乌乌,卜落雨,阿公仔夯锄头仔,卜掘芋,掘啊掘,掘啊掘,掘著一尾辿鰡鼓,咿呀嘿都真正趣味……”,然后解释童谣大意:快下雨了,爷爷拿着锄头本打算挖芋头,结果挖到了一条类似泥鳅的鱼,面对这条上天馈赠的礼物,大家欢天喜地地回家了。歌词取材于生活,渗透快乐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在学生理解歌词大意的基础上,教授孩子唱童谣时配上相应的动作,自娱自乐,课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学生在唱闽南童谣中感受同安方言的魅力,感受到浓浓的家乡味道,对于外来学生来说,同安虽不是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但闽南童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快乐成长。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因此教学时我们应该深入挖掘学生的生活,语言是人们沟通的方式,对于同安的孩子们来说,同安话是他们的第二母语,对于驻扎在同安的外来人来说,同安话是他们拉近与当地人距离的一种技能,因此以同安话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激活品德课堂,促进学生更好适应社会,这是一条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