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方式改革分析
2021-12-11林琳
林 琳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非物质文化是指具有艺术价值或者历史价值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其存在于每个民族之间,并与人们生活紧密相连,其包括口耳相传的史诗、传统的戏剧、音乐、皮影、手工艺技能以及人们世代传承的生活习俗等。[1]歌仔戏作为闽南地方传统戏曲,起源于台湾。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歌仔戏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将梨园戏、京剧等多种戏剧精华融入其中,从而形成了现如今这种闽南方言戏曲。总体而言,歌仔戏演绎的主要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均以突出忠孝节义为核心。歌仔戏具备重要的传承价值,由于其诞生于台湾,因此,其成为连接两岸人民精神文化的重要纽带,可以促使两岸人民对于艺术的共同创造和保护。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快速发展,对我国社会文化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严重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导致歌仔戏传承较为困难。歌仔戏的戏迷多数为老年人,年轻人的喜欢程度较低,甚至对其一无所知,这对于歌仔戏的传承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基础是传播,在目前的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需整合多种传播媒介,借助其整合后的聚合效应实现。[2]-[3]为此,本文以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中的歌仔戏为例,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改革进行分析,并建议通过多种策略的改革和完善,以期为其扩大传播范围。
一、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面临的困境
1.观众多为老年人,传播出现断层
歌仔戏是闽南地区的地方戏,当下其传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观众群体为老年人,青年群体极少,传播断层现象明显。提起歌仔戏,对其了解和讨论最多的几乎都是60岁以上的人群,而80后、90后的群体则极少,00后几乎没有,甚至都不知道歌仔戏是什么。统计某地区10个歌仔戏QQ群中,80后、90后和00后的人数占比,如表1所示。表1中的数据清楚呈现当下歌仔戏的传播断层现象,该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原因导致,如宣传手段缺乏、作品内容的时代感差异太大等。[4]宣传手段缺乏,就会导致歌仔戏传播的局限性,使其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传播,其他地域对其了解极少;而关于作品内容,歌仔戏发展初期,作品均是围绕忠君报国的内容核心,时下青少年群体对此类内容的兴趣度较低。如歌仔戏巨星杨丽花及其代表作《碧血青天》《杨家将》《薛仁贵东征》等,大部分青年群体对其不了解。
表1 统计结果(人)
2.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歌仔戏曾经作为台湾电视台的热播栏目,如今却逐渐从电视荧屏上消失。该现象的产生,跟多种因素有关:歌仔戏通常以连载形式为主,演出需定制戏服、租用录音室录制戏中的唱段,一部完整的歌仔戏,唱段可高达几百首,费用较高。如果戏中存在外景设计,演员还需要外景拍摄,但是台湾当地可用于歌仔戏外景拍摄地相对较少,所以将会到内陆拍摄,拍摄成本因此增加,如此多种原因导致歌仔戏逐渐从荧屏上消失。虽然台湾当地有专门设立的歌仔戏专科学校,[5]但由于歌仔戏逐渐淡出荧屏,学员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导致很多学员改行,造成人才流失。研究歌仔戏的人也越来越少,初步统计当下歌仔戏部分研究者的文章发表现状,如表2所示,通过研究者的发刊情况,可看出当前对于歌仔戏进行研究的人员也逐渐减少。并且,歌仔戏的编剧至关重要,因为剧本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作品的优劣,歌仔戏编剧的培养却较为困难,因为需要老一辈的编剧对新一辈进行培养,以此掌握歌仔戏的精髓。[6]但是由于学习歌仔戏的人逐渐减少,老一辈面临无人培养的现象,因此也使歌仔戏的人才逐渐减少,核心研究者也越来越少。
表2 歌仔戏研究人员情况
3.非物质音乐文化体系建设不完善
非物质音乐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当下其传播和发展的规范化管理手段存在一定不完善性,尤其缺少完善的管理标准、一体化的规范流程以及合理的资源利用。因此,导致非物质音乐文化的影响力在社会不断发展浪潮下逐渐降低。
完善的管理体系,可深入开发创作资源,保证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等合理利用和分配,促进歌仔戏作品的创新以及传播。完善歌仔戏的管理体系,使其更好体现民族文化,传播民族精神。因此,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导致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特征
对比传统的媒体传播手段,新媒体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持、传播迅速、覆盖范围广泛等特点,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导致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多种传播特性,如图1所示。
图1 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特征
1.传播内容的自主性
在传统媒体环境下,歌仔戏主要的宣传媒介是电视、报纸等,传播方式具有垄断性、强制性的特点,致使歌仔戏逐渐成为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的边缘,社会公众人群对于歌仔戏的自主选择性极大减弱。[7]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媒介,通过自身具备的交互性、共享性、自由性等多种传播优势,使社会人群对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的依赖感逐渐减小,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垄断性,提高了社会人群对于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内容的自主选择性。歌仔戏爱好者可用百度等网站搜索歌仔戏相关内容,即可获取所需内容和信息,避免了传统媒体环境下,位于电视机前的等待。新媒体环境下,实现了人们对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的自主选择性。
2.传播渠道的综合性
各种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速度迅速增加,同时传播渠道也在发生改变。具备开放性的互联网平台,将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媒介有效结合,使歌仔戏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实行传播的同时,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媒介实行传播,体现为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综合化性能,如图2所示。通过综合性的传播渠道,实现歌仔戏快速传播目的的同时,也满足当下社会人群的生活需求。[8]多种平台、移动终端方便人们随时观看、查询、学习歌仔戏,极大地提高了传播的灵活性。
图2 传播综合性关联图
3.传播过程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歌仔戏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的重要传播特性,可有效促进歌仔戏虚拟社区的发展。歌仔戏在传播时,以其发布者或者传播者为中心,形成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表现为歌仔戏的创作者与歌仔戏的传播受众、歌仔戏的创作者与歌仔戏的创作者、歌仔戏的传播受众与歌仔戏的传播受众三者之间,均可通过新媒体媒介建立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反馈。[9]受众群体在发布者发布或者传播歌仔戏的第一时间收到发布信息并做出反应,是新媒体环境下,歌仔戏传播过程交互化的主要优势。其中受众者的反应包含对传播内容的评价、交流以及受众者成为传播者后,继续将歌仔戏实行传播和分享,以此可实现歌仔戏在传播时的双向甚至多向交互。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多种交互软件的存在,可更进一步推动歌仔戏的传播,即时互动平台可实现多方互动,保证歌仔戏传播的即时互动性。
4.传播主体的多样性
歌仔戏的传播主体在新媒体环境下,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例如传统的歌仔戏传播主体是歌仔戏演员、歌仔戏的研究人员、学习人员或者从事歌仔戏教育人员,在新媒体环境下,可扩大传播者范围,传播者可以是歌仔戏的业余爱好者、企业管理者、或者自由职业者,甚至可以是学生等,任何喜欢歌仔戏的人均可成为歌仔戏的传播主体,并利用新媒体媒介完成歌仔戏传播,如图3所示。除此之外,生活中的自由歌仔戏作品创作者,则可通过新媒体环境的便利特点,传播或者分享创作的作品内容。传播主体的增加,则会较大程度增加歌仔戏的传播维度。[10]
图3 传播主体多样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方式改革策略
1.传播内容定位的改革策略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地增加了歌仔戏传播的范围、实时性以及多样性,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没有内容定位的传播观念,进行明确的内容定位,吸引传播的目标群体。[11]内容定位的前提是对当下非物质音乐文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实行采集、统计,并分析信息中的有效数据。例如可通过云计算等方式对歌仔戏的喜好者使用新媒体产生的信息进行统计,统计内容为歌仔戏的喜好者喜欢的歌仔戏名称、演员名字、喜好时间的长短、对歌仔戏的了解程度等。完成统计后,对其展开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了解人们对于歌仔戏的了解程度、喜好程度等。为使目标群体积极主动发表对歌仔戏的评价、反馈或者建议等,需关注歌仔戏传播受众的文化意识、心理需求等,并借助新媒体环境定位传播内容,如图4所示。完成传播内容的定位后,吸引目标群体,形成非物质音乐文化思想渗透→非物质音乐文化需求→传播内容定位→交互的完整传播模式。
图4 传播内容定位
2.创新传播内容改革策略
坚持创新是所有文化形态持续传承和发展的基础,非物质音乐文化更加需要坚持创新,以实现自身的与时俱进,使其具备时代感和人文感,以此赋予文化浓郁的生命力。以歌仔戏为例,如果希望社会青少年群体接受,需将现代元素融入歌仔戏中,并且需结合众多国家音乐文化的精髓,实现不断创新,才可极大程度增加歌仔戏针对青少年群体的传播范围。[12]以歌仔戏《望春风》为例,如图5所示,其将现代风格融入歌仔戏中,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因此传播内容的创新性、时代感尤为重要。除内容创新之外,还可在传播形式实行创新,例如可将歌仔戏改编成舞蹈、动画等,如图6所示,通过新媒体媒介实行传播,以此吸引青少年对歌仔戏的关注度,增加其认同感。
图5 歌仔戏《望春风》
图6 歌仔戏《安安寻母》
3.传播品牌行销改革策略
为增加歌仔戏在新媒体环境下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其内涵和独有的艺术魅力,需保证歌仔戏传播的范围更广、层次更深。因此,可利用新媒体高效快捷的传播优势,打造歌仔戏品牌。例如将歌仔戏打造成品牌,实行文化品牌行销传播。文化品牌行销传播是指针对文化开展的一系列科普相关知识的宣传,传播媒介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电视、广播、微博等。同时要围绕歌仔戏开展定期文化知识讲座等普及活动,以此主动向社会大众推介歌仔戏文化,使歌仔戏欣赏者、爱好者了解更多的歌仔戏文化,欣赏更好的作品,并且也可使爱好非物质音乐文化者深入认同歌仔戏。[13]除此之外还需不断坚持作品创新,树立歌仔戏文化品牌的视觉形象,并可通过社会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个人或者群体对其实行推动和传播;也可设立专项比赛活动,例如像《中国好声音》一样,通过设立专门的歌仔戏比赛,实现其多维度传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4.人才培养改革策略
文化的传承核心是人,因此歌仔戏的传播应重视传播人才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传统培养的模式上,需要相关文化主管部门积极配合建立传承人才培养机构,为歌仔戏表演培养优秀人才,实现传承目的。目前由于传承歌仔戏的年轻演员较少,因此传承老演员的表演艺术是当下首要任务,通过老艺人一对一的传承、辅导,可促使新一代歌仔戏演员的表演水平和质量快速提升,以此保证培养高质量的歌仔戏传承人。[14]除此之外,还可在小学、中学、大学成立非物质音乐文化课,聘请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传承者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为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传播培养更多的新鲜血液,实现真正的传承,人才培养策略,如图7所示。例如可针对小、中、大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程度的歌仔戏文化的讲解、传授和传承;从小学开始培养其对歌仔戏的兴趣,保证歌仔戏可以更好地传承,保证非物质音乐文化的持续传承。
图7 人才培养策略
5.提升互动改革策略
新媒体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产物,在人们的审美需求标准逐渐提高的情况下,其可极大程度提升人们的代入感,是当下青少年首选的沟通方式。新媒体具备智能技术,可准确判断人们搜索的内容是什么、需要什么,并根据判断完成推荐,可显著提升人们的实时搜索效率。因此,为扩大歌仔戏在青少年群体的传播,新媒体可结合现代青少年的审美喜好和标准,有效解决时间和距离的限制,快速实现歌仔戏的创作者与歌仔戏的传播受众、歌仔戏的创作者与歌仔戏的创作者、歌仔戏的传播受众与歌仔戏的传播受众之间的互动。并且可通过各种视频网站、即时互动平台等传送歌仔戏现场演出剧照、视频等,如图8所示。人们可根据剧照或者视频欣赏演员的风采,了解歌仔戏的艺术魅力,并可针对剧照进行互动和沟通,以此实现歌仔戏的大范围传播,打破地域限制性,使歌仔戏走向全国。[15]
图8 歌仔戏宣传剧照
与此同时,还可在平台上上传歌仔戏的演出时间表,扩大歌仔戏的宣传,推动歌仔戏在社会人群中的传播,演出时间表可包含演出时间、演出剧目、演出地点、出演演员等介绍,增加人们对作品内容的了解。以此大力推动交互效果。
四、结语
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非物质音乐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中的一种,可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非物质音乐文化有很多,其内容表达的核心均为忠孝节义,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精华。为保证非物质音乐文化精髓的传承,需要大力推动其传播,改变传播断层现象,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精神,传播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传播应与新媒体媒介高度结合,实现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改革。本文以歌仔戏为例,围绕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音乐文化传播方式改革展开相关分析。分析发现:新媒体环境对其传播和发展起到大力推动作用,在传统传播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体的多样化传播手段,多维度、多层次实现歌仔戏传播,促进以歌仔戏为例的非物质音乐文化实现多渠道传播、多平台呈现、多地区学习,推动非物质音乐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