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中国梦”研究综述
2017-03-08赵五一
赵五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回顾与展望:“中国梦”研究综述
赵五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国梦自提出以来的四年多时间,各界学者就其内涵意义、实现路径方面的讨论取得了许多有益成果。中国梦是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的有机统一,同时又具有历史时代意义和全球意义,中国梦的实现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更加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注重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梦将作为一面旗帜、一个信号、一剂良药的存在。
中国梦;研究综述;内涵
自“中国梦”首次提出到现在已有四年多时间过去了,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即“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四年来,党和政府脚踏实地,不断在各个领域朝着“中国梦”的方向大踏步前进。与此同时,学界对“中国梦”的阐述也更加具体和多样化,有关“中国梦”的提出、实质内涵、实现路径等方面的讨论内容丰富起来。对当前“中国梦”的研究成果做一个综述性的研究有利于明确当前研究现状,从而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中国梦”的内在精髓。
一、中国梦的提出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长期处于核心地位,而近代以来,由于清政府夜郎自大、闭关锁国,中国错失了技术革命的重要机遇,由强盛转向失败。随着鸦片战争推开中国大门,中华民族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酷的屈辱史。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奔走呼告,寻求救亡图存之路。企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破产了,打算引入西方体制的维新变法103天便夭折了,孙中山先生穷毕生之力也未能使中国人民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中国人民不知所向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指明了社会主义道路,而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三大历史任务,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中国不断走向强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那样:“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①。环顾世界,很少有民族像中华民族那样经历磨难。这使得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打上了鲜明的民族自省、民族忧患的鲜明印记[1]。
二、中国梦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中国梦的涵义时提纲挈领地指出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三个层面的目标,随后又进一步指“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为解读中国梦的实质内涵提供了总体方向,学界基于此展开了更为深入的探讨。
(一)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
石仲泉首先肯定了中国梦的高度包容性,但必须凸显其本质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进一步探析了所谓复兴指的是使中华民族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2]。张勇则认为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在于人民幸福,他从以为为本的视角出发论证了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高价值尺度[3]。曹根记同样也认为中国梦必须突出人民的主体性[4]。
李抒望认为 “中国梦是建立在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基础上的,中国梦的核心是实现集体或整体的价值,是通过集体即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个人的梦想是共同理想的具体表现和组成部分,中国梦既是个体梦又是国家梦”[5]。
孟东方、王自播则认为正确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需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特征:目的取向的人民性、核心要义的民族性、路径选择的实践性[6]。分别从人民主体性、文化性、实践性三个方面把握了中国梦的本质特征。汪宗田认为中国梦的重要内涵在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三组关系的辩证统一:时间维度上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统一,主体维度上个人与民族的统一,空间维度上的中国与世界的统一[7]。刘社欣认为中国梦是梦想更是信念,是理论更是实践,要充分重视中国梦所具备的历史厚重性、人民厚望性和载物厚德性的特点,不仅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主,更要让人民幸福出彩[8]。韩震认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建立一个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山清水秀的社会主义强国”[9]。
尽管学者各有偏重,但关于中国梦的内涵大都认同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
(二)在比较视野下探析中国梦内涵
有许多学者通过对比“美国梦”、“欧洲梦”来以此把握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孙来斌认为从追求目标上说,相比于美国梦、欧洲梦的“现实感、未来感”,中国梦“更承载着一种历史感和使命感”。而从在梦的底色——价值观上,中国梦的集体主义也不同于美国梦的个人主义[10]。从世界意义上讲,“美国梦与欧洲梦的‘世界观’流露着鲜明的西方中心主义,持此梦者往往以世界的主人、人类的标杆自居,将梦想的世界意义狭隘地理解为能否普世化的问题”而中国梦则承载着两个方面的世界意义:“一方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味着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中国梦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②。
(三)在世界意义下谈中国梦意义
李抒望认为中国梦具有极高的世界意义:“复兴的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中国,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中国;复兴的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坚持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中国梦不是西方通过掠夺与侵略的崛起,“中国梦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世界和中国都需要中国梦”[11]。侯保龙认为中国梦中包含有其世界梦,其基本内涵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新的政治经济规范,其实质是要实现中国与世界的长期和平共处、共同发展[12]。韩震认为“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自主自觉的梦,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与其他国家相互参照的梦”[13]。韩震指出“当代中国梦不是排外的梦,而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梦,是与其他民族梦相互映照的梦”,我们在追求自己价值的同时也“不能脱离人类文明的大道”[14]。苏叔阳认为中国梦应“将中华文明的精华提供给人类,为多元的世界文明增添一份光彩”。
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社会主义国家的特殊身份,王义桅指出中国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梦,认为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由衰落转向复兴的过程[15]。
中国梦既是“内在理想之梦”,又是“有行动能力的梦”[16],中国梦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蓝图和前景”,又有得以实现的现实依据。所以中国梦不仅是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它号召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三、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一必须走中国道路,二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三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关于具体如何推进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学术界各有侧重。
(一)实现动力——不断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③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发挥最广大人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张浩认为人民的呼声和期待是真正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人民群众的热烈参与是实现中国梦的最根本保障[17]。张富文也尤其强调了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人民的主体作用:“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体,也是中国梦实现的基本力量。”要顺利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18]。
原魁社认为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如果实践主体意识到自己的梦想融入在中国梦的实践过程中,那么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实践热情[19]。
方若石认为,“人民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依靠,13亿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需要广泛调动其积极性。”[20]王立胜认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命线,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以此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追求,为中国梦的实现汇聚最广泛的智慧和力量[21]。
(二)领导力量——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方若石认为“中国梦基于党的正确领导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首先,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强的政治保证”[22]。
许明认为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的问题。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不利的地位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靠的就是一批批崇高的理想主义者,靠的就是一股信念的支撑。在国家逐步走向强盛的今天,在这种安逸的情况下,他不乏忧患意识的指出“在党的核心的精神层面上,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堕落,丧失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不仅要“坚决清除这帮蛀虫”,而且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23]。
(三)实现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④
习近平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作为实现中国梦必经途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⑤。“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⑥。
邓秀林认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而“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4]。李少奇、罗文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具有巨大的国际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而要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中国梦的促进作用,要做到这样几点: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 “两个重要前提”;其次是要完成“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这“三项根本任务”;再次是要把握“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全面进步”这“一个总体布局”。最后是要牢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个战略目标”[25]。而在政治方面,要切实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戴雪梅指出,政治民主制度建设在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极端重要,要充分认识到协商民主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的基础地位[26]。
(四)改革开放与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为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因此李君如认为中国梦的改革开放的成败得失关系到中国梦的顺利实现与否,而且改革过程中要特别重视把握理想与实干、改革与发展、机遇与挑战的辩证关系[27]。郭楚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加快机构改革,建立一个高效、职能明确的廉洁法治政府。这样才能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28]。权衡则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客服着手,认为金融危机给人的启示便是要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9]。胡建林认为改革开放赋予了中国梦饱满的活力,正是由于这不断地改革,中国梦才有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和强大的动力[30]。
(五)实现中国梦的外部环境
周尚文总结历史经验,认为“传统大国与新型大国之间、守成大国与崛起中大国之间矛盾冲突并不鲜见”,“修昔里德陷阱”的魔咒是否会影响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认为“顺利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处理好中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我国要继续保持和平崛起的方针,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建立防止冲突升级的风险管理机制,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31]
邓秀林认为“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环境”,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处理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力争和平的外部发展环境”。除了积极应对来自外界的挑战外,中国梦的实现也要抓住文化交融的有利机遇,广泛吸取世界优秀资源为自己服务[32]。
(六)公平正义与中国梦
温家宝同志答中外记者问的时候曾经讲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李克强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公正是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满意度的一杆秤。在中国梦的实现上,付长珍也强调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认为“公平正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铸就中国道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基本价值底色,也是中国梦的价值基石”。只有建立起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才能“防范和消除固化利益格局的藩篱”。这样才能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在中国梦的实现路途中人民的主体地位。[33]
胡联合、胡鞍钢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指出“社会公平流动制度又是促进人的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支撑所在”,“健全社会公平流动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支撑所在”,因为对于个人而言,“只有公平的社会流动制度才能最有效地发挥社会流动制度的积极作用,才能有效保护和激发社会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才能保障人人各有其位、各尽其才、各得其所”,而对于社会而言,“只有通过一个公平的社会流动制度,才能使社会永远充满活力和动力,才能使社会中下层的人们看到希望,使社会上层得到不断优化,从而保障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稳定”[34]。郭楚同样认为公平的社会秩序更能激发人民奋斗和创造的热情,要用公平正义撑起中国梦[35]。
王新友也同样认同公平正义是中国梦的底色。他指出收入分配、保障领域的不公平已广受诟病,要用法制的手段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36]。
(七)实现中国梦的软实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弘扬中国精神,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讲话中也特别强调中国梦的实现要在突出思想内涵、增强认知认同上下功夫,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37]。张国祚认为民族振兴、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他指出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与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称、文化产业发展滞后,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38]。李忠军指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意识形态的“铸魂”工程,而中国梦为“铸魂”工程指引了方向[39]。
中国拥有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谢新洲认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应当不断赋予传统文化资源以新的时代内涵,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40]。
四、总结与展望
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将个人梦、国家梦、民族梦有机统一的中国梦是多方位全面的大国复兴梦。中国梦自提出以来已有四年时间,它的内涵意义在人民群众中也得到了认同和支持。中国梦将作为一面旗帜,凝聚着新时期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力量;中国梦将成为一个信号,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人民幸福。而四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国梦正不断地从理论变成现实。
注 释:
①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②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载自《人民日报》,2013年3月24日,第02版。
③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646页。
④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页。
⑤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8日。
⑥ 摘自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艾四林.“中国梦”与中国软实力 [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3).
[2]石仲泉.“中国梦”的本质内涵[N].北京日报,2013-5-20,(017).
[3]张勇.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最高价值尺度[N].南方日报,2013-06-03,(F02).
[4]曹根记.论中国梦的人民主体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3(2).
[5]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J].理论探索与创新,2013-04(28).
[6]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科学理解中国梦的三个特征[N].光明日报,2014-01-4,(010).
[7]汪宗田.中国梦的内涵及其辩证特征[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8]刘社欣.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J].南方日报.2013-09-16,(F02).
[9]韩震.中国梦: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理想前景[J].道德与文明,2013-04.
[10]孙来斌,刘近.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梦”多维透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11]李抒望.对“中国梦”的几点解析[J].理论探索与创新,2013,(4).
[12]侯保龙.实现“中国梦”须处理好三大关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3][14][16]韩震.中国梦:中华民族国家认同的理想前景[J].道德与文明,2013,(4).
[15]王义桅.“中国梦”也是社会主义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17]张浩.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N].南方日报,2013-06-03.
[18]张富文.“中国梦”的实践路径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13-09.
[19]原魁社.人民主体性:“中国梦”的现实基础与价值指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03.
[20]方若石.“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坚守 [J].世纪桥,2013,(10).
[21]新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伟大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4-01-17,(007).
[22]方若石.“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坚守 [J].世纪桥,2013,(10).
[23]“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许明:“追求理想”是社会进步的直接动力[J].探索与争鸣,2013,(7).
[24]邓秀林、周德新.论“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实现途径[J].郑州师范教育,2013-07.
[25]李少奇,罗文东.中国梦与中国道路解析[J].重庆社会科学.2013,(6).
[26]戴雪梅,协商民主:实现中国梦的基本政治条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6).
[27]李君如.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论中国梦与改革开放[N].解放军报,2013-05-12,(001).
[28]郭楚.实现中国梦须破解深层次发展难题[N].南方日报,2013-04-01.
[29]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危及反思、道路自信与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4-01-14.
[30]胡建林.中国梦:从历史到现实的跨越[N].光明日报.2014-01-01,(005).
[31]周尚文.实现“中国梦”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J].探索与争鸣.2013,(7).
[32]邓秀林,周德新.论“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实现途径[J].郑州师范教育,2013-07.
[33]“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付长珍:公平正义:中国梦的价值基石.[J].探索与争鸣,2013,(7).
[34]胡联合,胡鞍钢.中国梦:中国每一个人的公平发展梦[J].探索.2013-03.
[35]郭楚.实现中国梦须破解深层次发展难题[N].南方日报.2013-04-01.
[36]王新友.公平正义铺就美好中国梦的底色[N].检察日报.2013-05-10,(003).
[37]李章军.刘云山在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座谈会上强调推动形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
[38]张国祚.中国梦与文化软实力[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4-01.
[39]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铸魂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15,(6).
[40]本报专题调研组.在传统文化中发掘中国梦的正能量[N].光明日报,2014-01-07,(011).
赵五一(1989-),男,河南商丘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