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小学馆配图书质量标准的思考
2017-03-08梁上启
梁上启 阮 喆
(1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内容提要:本文对目前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现状的策略,希望研究制定中小学馆配图书质量国家标准,并就中小学馆配图书质量国家标准(教育类)从内容、价值诉求以及可读性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中小学校图书馆常被誉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它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培养有目的地利用图书和图书馆的能力与习惯。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目前还不健全,各地在中小学馆配图书配备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中小学馆配图书的质量,使中小学图书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值得各级政府、各中小学和社会各界反思。
一、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图书馆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发展教育、创办大批中小学校的同时,加强了学校图书馆(室)的建设,1956年教育部发出《关于指导小学生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的指示》要求,一是慎选少年儿童读物;二是多方筹措少年儿童读物的购置费。1981年5月,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会后国务院转发了《关于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工作座谈会的情况报告》的文件,要求各地加强领导,分期分批进行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恢复和建设,按学生(或班级)数目从教育经费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图书馆经费。1989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会议,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协会筹备组,并拟由国家教委颁发中小学图书馆工作条例,促使学校图书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1991年8月29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学校应结合本校特点和实际情况规定书刊资料选购标准、复本量标准及剔旧原则。图书馆(室)应优先采集、收藏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评审推荐的图书”。其首次提出了人均藏书量的具体指标。
2003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教基〔2003〕5号)指出,“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把加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作为教育图书管理工作的一项中心工作来抓”。首次明确:一是图书馆(室)建设标准按“两基”验收标准执行;二是图书馆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主。
2015年5月20日,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教基一〔2015〕2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确保剔旧后每年至少生均新增一本纸质图书,确保实现生均纸质图书册数达标。” “明确馆藏采购责任主体,将教育部指导编制的《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作为中小学图书馆馆藏采购的主要参考依据。”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一直十分重视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从中小学图书馆的硬件建设到各种管理制度的建设,逐渐向规范化的方向推进。
二、目前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现状及其负面影响
虽然国家十分重视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然而,目前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并且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 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现状
首先,出版社的动力不足。在以前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速度缓慢:绝大多数中小学没有建设合格的图书馆,即使有少数学校配备了图书馆,其馆藏图书也是源于各种捐赠或零散购置,既没有规模,也没有规律。因此,出版社基本没有关注中小学馆配图书的出版。近些年,由于国家加大了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力度,使得中小学馆配图书采购数量急剧增加,但是由于国家没有相应的图书质量标准,也没有规范的流通渠道,使得绝大多数出版社不知如何应对,特别是畸形定价、畸形折扣和无序竞争,加上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是使得绝大多数出版社望而却步。
其次,随着大批民营供应商的介入,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的天平逐步向民营供应商倾斜。
为了达到馆藏图书的数量标准(国家没有制定具体的质量标准),有一些供应商从目录制定过程就已参与。“猫腻早已藏其中,书目本身,往往就预定了招标结果。”[1]而有些上目录的图书根本不适合中小学使用。
为了争夺市场,供应商利用各地政策漏洞大打折扣战,以满足招标方在招标过程中经费不足又要达到数量标准这两个最基本需求。“‘学校花费30万元进行图书馆馆配,买了满满一屋子书,但是这些二折进的图书质量太差,简直就是一堆垃圾’,这种怪现象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比比皆是。”[2]
为了降低成本,少数供应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表现为图书高定价低折扣;同类选题繁多;内容剪贴粗糙;文字错漏多;校对质量差;印刷成本低,用纸、用墨、装订质量差等。“最近,走访了一些中小学图书馆,我们发现问题依然严重,并且从因经济制约导致无书可读的窘迫,沦为利益怪圈里有书无法读的悲哀。”[3]
2. 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的负面影响
目前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在社会上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首先,对高质量图书有挤出效应。我们知道,好的图书是出版社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研发出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都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反复打磨才能出版。加之出版社定价机制和售书折扣密切相关,除个别没有策划能力的出版社以外,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将成本控制在3~4折之间进行定价,更不可能在成本线以下销售图书。因此,高定价低折扣、劣质图书当道只会将绝大部分优质图书挤出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
其次,对中小学生产生负面作用。目前中小学馆配图书中标的相当一部分图书,由于成本和价格原因,在出版申报环节,有的是通过买卖书号获取的;在书稿编写环节,有的是随便找几个人东拼西凑的;在稿件加工环节,没有专业编辑进行专业把关,有的可能找个别专业人员审稿,但也是走马观花般流于形式。这些图书基本上没有进行认真打磨,其内容质量可想而知。即使个别通过没有策划能力的出版社正常出版,由于出版社编辑能力和成本原因,也不可能进行认真打磨,其图书内容质量也让人堪忧。这些毫无质量保证的图书充斥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给中小学生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第三,给管理部门增加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面对品种众多、质量良莠不齐的图书,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各中小学在采购过程中,既没有精力、能力和时间去鉴别图书质量,也没有能力和时间去组织专家审读。唯一能做的就是区分图书类别、图书数量和图书价格。如果想挑选自己满意的图书,就要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掺杂着众多劣质图书的品种中去挑选,其难度可想而知。
三、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1. 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出现问题的原因
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以下方面的原因应该引起政府重视:
第一,图书数量和采购经费的矛盾。中小学图书馆馆配图书生均数量,是中小学校教育督导评估的硬指标;而中小学办学经费不足一直是困扰中小学的一大难题。为了达标,一些学校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数量达标、资金够用的标的作为对象。图书购进是为了应付评估,不是为了师生阅读。
第二,国家政策有模糊地带。国家没有制定《中小学图书馆图书质量标准》,也没有权威的《中小学图书馆馆配图书目录》,增加了各地各中小学馆配图书采购的盲目性。梳理国家关于中小学馆配图书的相关政策后不难发现,在各种文件和规程中,基本上欠缺图书质量的国家标准。如《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育部,2003年)中,只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的图书分类规定了相应的采购比例,但对图书质量没有具体要求。
由于国家政策存在模糊地带,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中小学也就难以把握图书质量,只能依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在无法辨别图书质量的前提下来进行招标采购。由此引起中小学馆配图书采购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也就可以解释了。
2. 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的应对策略
为了消除目前中小学馆配图书市场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
第一,强化中小学馆配图书的质量意识。将中小学馆配图书的质量和教科书质量放在同样重要的高度来对待。建立经常性的中小学馆配图书质量抽查制度,制定相应的采购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中小学图书馆馆配图书质量选用标准》,并依据该标准组织专家审定出版社的相应图书,最后制定具有权威性的《中小学馆配图书基础目录》。
第三,由省级教育管理部门负责本区域中小学馆配图书的目录制定(国家目录约占80%,自主审查确定约20%),参照教科书供应办法,制定合理折扣,保证优质图书上目录。进行统一采购,不经过供应商的中间环节,保证中小学馆配图书保质足量配送到每一所中小学。
四、中小学馆配图书质量标准(教育类)设计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小图书馆的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小学师生,笔者建议,在认真贯彻《意见》的前提下,应尽快出台国家中小学馆配图书质量标准和采购办法。
质量标准既要有原则性规定,也要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尽量细化对图书质量的要求,以使专家在评审和图书馆选配过程中,不仅有政策依据,也便于实际操作。下面,以教育类图书为例,提出笔者的建议:
中小学图书馆(室)教育类图书质量标准和选用办法建议包括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有内容标准(划定内容领域,服务对象)和表现标准(规定图书在某领域应达到的要求),教育类图书还要体现教书育人的价值诉求。
中小学图书的读者主要包括中小学学校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三大群体,针对读者群体,中小学教育类图书也可分为学校管理与服务、教师教学与研修、学生学习与活动这三大类。
(一) 学校管理与服务类
中小学校良好的管理与服务能够促进中小学校整体的良性发展,为教师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塑造良好的环境,为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提供保障,能够在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涉及学校管理与服务类的图书应包括两个方面的标准。
一是图书主要内容:
1. 能给我国中小学校提供管理经验、工作方法;提出学校管理和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介绍国内外先进的中小学校管理、创新与改革的经验,科学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3. 介绍新时期我国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
4. 体现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及管理技术能力素养;
5. 介绍科学的教学项目、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的管理及评价方法;
6. 介绍学校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教师的经验。
二是图书价值诉求:
1. 体现中小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提升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3. 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
4. 体现民主公正的管理思想,以民主的管理方式促进中小学教育更好发展;
5. 体现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完善教育管理与监督的制度机制;
6. 体现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重视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
7. 体现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管理思维,推进中小学校管理模式创新;
8. 体现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
滑坡稳定性计算及滑坡推力计算,其目的是为滑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评价及滑坡防治提供设计依据。计算荷载考虑滑体自重、地表荷载、暴雨、动荷载、地震等因素。按《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滑坡治理根据其危害对象程度及潜在经济损失,滑坡稳定性计算工况、荷载组合及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见表3。
(二) 教师教学与研修类
中小学教师是中小学教育事业的主要执行者,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在教师的教导和指引下进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影响教育质量,教师的教学能力关系到学生的发展。一名教师光具有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教学知识还远远不够, 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手段,特别要有博爱的心胸和高尚的人格。中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和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学习研修,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水平,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教学与研修类图书应具备两个方面的标准。
一是图书主要内容:
1. 介绍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与研修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 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技术手段和教育方法;
3. 介绍当前我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及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新要求;
4. 介绍国内外成功的教师教学及研修的案例及经验;
5. 介绍科学地利用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活动的方法;
6. 体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与专业能力要求。
二是图书价值诉求:
1. 体现爱国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
2. 体现民主公平、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及管理理念,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3. 体现“以人为本”“以爱育人”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4. 体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素养;
5. 体现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与研修能力对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三) 学生学习与活动类
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中小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也对其将来的学习及成长具有基础性作用,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涉及中小学生学习及活动的图书应具备三个方面的标准。
一是图书主要内容:
1. 介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帮助中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 体现中小学生行为准则及校纪校规、法律法规,促使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介绍古今中外的名人、伟人的励志故事,激励中小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奋进,敢于担当,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 介绍中国文化中的优良传统美德,使中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5. 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安全生活常识,提高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6. 介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体育及娱乐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是图书价值诉求:
1. 弘扬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体现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活泼开朗、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 体现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等中华传统美德;
4. 体现自立自强、勇于创新、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人生态度;
5. 体现珍爱生命、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
6.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树立中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7. 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勤于思考、敢于质疑、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
三是图书阅读难度:
1. 图书中所涉及的人文社科等知识应不超出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所限定的各学科内容。
2. 图书应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3. 图书内容文本应通俗易懂,符合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4. 图书中所涉及的重难点知识及话题应不超出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
总之,在新时期,特别是文化部、教育部和广电总局的《意见》发布以后,尽快制定中小学馆配图书相应的质量评审标准和选用办法,不仅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历史意义。
注释:
[1]朱永新:《中小学图书选书谁说了算》,《中关村》2013年第7期,第100页。
[2]王戈:《中小学图书馆优秀图书配送路径之探》,《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年第12期,第11页。
[3]朱永新:《中小学图书选书谁说了算》,《中关村》2013年第7期,第1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