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的探讨

2017-03-08罗知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本科生经济学

罗知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的探讨

罗知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包含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综合学科。本文在总结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笔者三年的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经验提出,为了提高学生的计量经济学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在打好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之后需要开设应用计量经济学课程。本文探讨了应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材选择和课程设置,为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

计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

计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教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主流文献中大多使用理论建模或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因此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在各大专院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综合了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的学科,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同时又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说,除了今后从事理论计量研究的学生之外,学习计量经济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如何结合数据和合适的计量方法估计出有效的结果。但是,大部分高校开设的计量经济学课程都比较注重计量理论的推导,忽视了计量经济方法的应用,导致学生学习的计量经济学与文献中的实证研究方法脱节,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计量分析,因此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李子奈(2010)阐述了计量经济学体系的逻辑关系,他认为改革和创新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郭亚军(2013)指出,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实践落后于理论,导致教学效果不高。刘发跃(2012)考察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作用。

如何在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基础上,对计量经济学课程进行创新和改革,让学生可以顺利从计量理论过渡到计量方法的熟练应用是本文试图探讨的主要问题。笔者连续三年在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为研究生开设了一门新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是建立在学生系统学习了计量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以介绍主流文献中所采用的计量方法的原理、适用条件和实践操作为主,帮助学生跳出计量经济学的纯理论学习,以计量经济学方法正确和熟练的应用为目的。该课程的开设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主流文献的能力和对计量方法的理解,同时帮助学生掌握了stata软件处理数据和回归的技巧和程序。下文将结合笔者三年来的应用计量经济学教学经验,分析目前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以理论为主,忽视了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联系。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结合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的综合性学科,计量模型的正确性是建立在经济理论和统计推断的准确性基础之上。在本院计量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老师们比较注重数学和统计学的知识要点,教师会给学生仔细推导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中的参数估计值、估计方差、标准误、参数估计量的性质、拟合优度、置信区间、各种显著性检验,也会通过数学推导向学生解释异方差性、序列相关性、多重共线性对回归造成的影响。这些推导对于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大多数的讲授过程中,老师们往往过于注重数学和统计推导,没有告诉学生不同回归方法的直观含义和差异,学生学习后并不清楚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采用怎样的回归方法。例如,在计量经济学的学习中,教师一定会讲授工具变量法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然而,以笔者在校内给研究生上课以及在武汉、上海、湖南等地高校组织的计量培训班中讲课的经历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介绍了工具变量法之后还需要介绍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两者都是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什么时候需要用工具变量法,什么时候使用工具两阶段最小二乘方法,两者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这正是由于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太注重数学和统计学的推导,而忽视了计量方法如何应用所导致的。在课程的考察上也有同样的问题,考试大多以数学公式的推导为主。但是计量经济学毕竟是一门经济学课程,即使以统计学和数学为基础,不同计量方法也是与经济学结合,不同计量方法有一定的直觉含义在公式背后,同时也是服务于不同的经济学研究的。以计量理论为主忽视应用的教学方法一方面会使得学生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无味,另一方面会使得学生大多觉得学习的是一门数学课程,而不是一门与经济学有关的课程。

(二)注重书本知识,忽视了实践操作。计量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等课程不同,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如何将计量经济学应用于实践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即熟练的掌握各种方法的应用和 stata计量软件是学习计量经济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有限、理论知识点多,导致大部分教师没有时间教学生如何操作软件、如何实现回归。此外,在讲课过程中,由于注重课本的知识点而忽略了实践操作,学生也不知道在实践中数据的结构如何,数据如何堆积,搜集到的数据应该如何处理。因此,计量理论和计量实践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

(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计量课程内容重复,缺乏统一规划。在计量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也缺乏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统一规划。大部分本科生会学习一次计量经济学课程,而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之后还会学习一次计量经济学课程。对于本科生而言,打好计量经济学的基础是必要的,而研究生课程需要在本科生的课程上有所拔高。但是以笔者所在学院为例,研究生的计量经济学课程几乎是本科生课程的翻版,课程始终停留在单方程回归、多元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推断、异方差性和工具变量法上。对这些方法的认识还不足以让学术性硕士研究生阅读顶级期刊上使用计量方法的学术论文,更无法让学生可以开始动手进行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四)课时安排较少。在课时的安排上,计量经济学的课时安排偏少,本科生一般为54个课时,每周3课时,研究生则为36课时,每周2课时。对于本科生而言,54个课时内老师的课程安排只能覆盖基本统计知识、单变量回归、多变量回归、统计检验、异方差、多重共线性、工具变量法,很多老师连面板数据的内容可能都没有时间给学生介绍。而研究生的教学如上文所述,和本科生的学习内容基本重复,虽然学习难度上可能有所加强,但是36个课时所涵盖的内容也并不会比本科生多一些。课时上的不足进一步使得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各种计量方法及其应用。

二、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实践探讨

为了解决上述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可以熟练并且正确的使用计量方法,设置一门应用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急需且必要的。下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实践。

(一)应用计量经济学教材的选择。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大部分或是比较偏理论性的,或是计量软件的介绍,能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的教材并不多见。Angrist and Pischke写的《Most Harmless Econometrics:An Empiricist’s Companion》则是将计量经济学应用在实践中的经典书籍,该书从选择性偏误的角度出发,论证实证研究中最可能出现的内生性的原因,利用理想的实验来分析如何消除选择性偏误。然后探讨多元回归、工具变量法、固定效应、双重差分、断点回归方法如何消除内生性问题,此外还介绍了分位数回归和非标准的标准误问题。该书比较全面的介绍了目前主流文献中使用最多的实证研究方法和各种研究方法背后的理论逻辑和操作细节,书中还有大量的经济学文献作为实例分析,帮助理解机制识别的过程,可以说该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应用计量经济学教材。但是该书存在一个缺点,即难度较大,比较适合高年级的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对于本科生和一年级的研究生而言过于难懂。Angrist and Pischke在2015年又写了另外一本教材 《Mastering Metrics》, 该书可以看做 《Most Harmless Econometrics:An Empiricist’s Companion》的较低版本,里面的章节安排与 《Most Harmless Econometrics:An Empiricist’s Companion》几乎一致,但是都是从详细且易懂的例子出发,解释使用不同方法适用的情况和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有计量基础的本科生和低年级硕士生而言,学习起来并没有太大困难。因此,笔者在讲授应用微观计量时是结合《Most Harmless Econometrics:An Empiricist’s Companion》、《Mastering Metrics》作为主要参考书目。此外,考虑到上述两本书中有关面板数据、工具变量方法的介绍略有不足,因此在相应课程中还增加了伍德里奇撰写的《横截面和面板数据的经济计量分析》作为参考书目。

(二)应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安排。结合以上三本教材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各种计量方法、阅读前沿文献和开展研究工作,应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安排大致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因果推断及内生性问题。主要是从反事实的角度介绍平均处理效应、处理组的平均处理效应、选择性偏误及其导致的内生性问题。然后从随机试验的角度解读随机试验方法对选择性偏误的处理,以及随机试验方法的缺点。二是主要计量方法的讲解,包括多元回归方法如何利用条件独立假设解决内生性问题、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方法、断点回归方法、分位数回归方法。三是应用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自然实验的介绍。

但是,仅介绍方法对于学生理解这些方法如何应用而言还是远远不足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经典文献的阅读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经典文献的阅读也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在讲授各个计量方法的同时,把采用不同方法的文献作为例子仔细给学生解读。例如,在讲授双重差分方法时,会以 Nancy Qian 2008年 发 表 在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的"Missing Women and the Price of Tea in China: The Effect of Sex-Specific Earnings on Sex Imbalance"和Hongbin Li等2011年发表在Demography上的"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the One-Child Policy on the Sex Ratio Imbalance in China: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为例,为学生仔细剖析文章的识别策略、计量方程设定、回归结果以及文章的优缺点。另一方面,学生仅靠上课听老师讲解还有可能对方法的理解不够透彻,因此笔者还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给每组安排计量文献的阅读和展示任务。例如,对于双重差分方法,笔者选取了Nathan Nunn和Nancy Qian 2011年在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上发表的 “The Potato’s Contribution to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Evidence From A Historical Experiment”和 Esther Duflo 2001年在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上发表的 “Schooling and Labor Market Consequences of School Construction in Indonesia:Evidence from an Unusual Policy Experiment”作为小组作业。安排各个小组60分钟至90分钟的展示时间,讲解文献中的数据和技术细节,加深对计量方法的印象。

(三)应用计量经济学中stata软件的课程安排。在学习了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各种主要方法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本科阶段,一些院校仍然以eviews软件的教学为主,但是就目前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性而言,stata软件更加强大和便捷。因此,在应用经济学的实践操作中,笔者是以stata软件为主。首先会给学生介绍数据结构,即数据的堆积方式,包括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然后,介绍stata软件中的常用命令。第三步,结合论文和具体数据给学生演示各种计量方法的具体程序。

(四)课程考核的改革。大部分计量经济学都注重学生对于公式的推理和各种命题的证明。在应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考核中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程论文,二是随堂考试。课程论文方面,要求学生自己选取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方法、断点回归方法、分位数回归方法中的一种,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撰写科研论文一篇,论文除了要交文稿版本,还需要提交论文中使用的原始数据和do文件,用于检查学生是否可以正确使用各种方法。二是随堂考试。随堂考试又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理论考核,主要通过试题的形式考察学生对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部分的掌握情况,二则是选择一篇页数在10页以内的英文论文,要求学生速读,并且写出文章的识别策略、数据和计量方法。这两个方面的考试内容既考察了学生上课听讲、下课自学的情况,又考察了学生的文献掌握能力和计量方法的实践能力。随堂考试的考试时间大致设定在3-3.5个小时。总体而言,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的40%,而随堂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

(五)应用计量经济学课时的设置。如前文所述,应用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教师讲授主流计量方法以及计量方法在文献中的应用;二是将学生分组,由学生在课堂上陈述含有不同计量方法的经典文献;三是stata软件的介绍和各种计量方法在stata中的程序。因此,传统的36课时是远远不能满足应用计量经济学课时的需求,大致需要72个学时。应用计量经济学课时的设置建议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各36个学时,老师讲授计量方法和经典文献大约使用24个学时,学生分组展示经典文献大约使用24个学时,stata软件的介绍和程序介绍大约需要20个学时,最后随堂考试占4个学时。

三、结论

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在掌握计量理论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熟练应用各种计量方法、处理数据和使用stata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对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阅读前沿文献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从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教师,通过三年应用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践探索将计量理论和计量实践融合在一起,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本专业的研究生都可以熟练应用各类方法进行学术研究。

[1]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8-22.

[2]郭亚军.基于“学、拓、化”结构下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模式探讨[J].高教论坛,2013,(11):55-58.

[3]刘发跃,王娅.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研究——建立探索性实验教学方法的运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2,(3):15-18、25.

[4]Nancy Qian.Missing Women and the Price of Tea in China:The Effect of Sex-Specific Earnings on Sex Imbalance[M].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IT Press,MIT Press,2008-08,123(3):1251-1285.

[5]Hongbin Li,Junjian Yi and Junsen Zhang.Estimating the Effect of the One-Child Policy on the Sex Ratio Imbalance in China: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the Difference-in-Differences[J]. Demography,Springer,Springer,2011-11,48(4):1535-1557.

[6]Nathan Nunn and NancyQian.The Potato'sContribution to Population and Urbanization:Evidence From A Historical Experiment[M].The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1,126(2):593-650.

[7]Duflo,E.Schooling and Labor Market Consequences of School Construction in Indonesia:Evidence from an Unusual Policy Experiment[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1,91(4):795-813.

罗知,博士,副教授,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猜你喜欢

计量经济学本科生经济学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简明经济学
关于研究生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改革与思考*
关于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问题探讨
一部深度反思计量经济学科之作
——《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研究》评介
经济学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