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内容整合初探

2017-03-08王艳

关键词:体验式理论课应用型

王艳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体验式教学内容整合初探

王艳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0)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培养各类专业技术性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自己办学特色及学科专业特点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期间,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承担了较为重要的角色。笔者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内容整合的原则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课;体验式教学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培养各类专业技术性人才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自己办学特色及学科专业特点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期间,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承担了较为重要的角色。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情境设置,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观察、学习、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学习、思考和探索知识的兴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简称“基础”课)就是一门理论性兼实践性皆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尝试能更好地提高此类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课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基础”课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情境设置,以教学专题项目活动为主要体验渠道,使学生在参与、体验、比较的过程中,积极建构自己的认知。比起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以教师的宣讲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体验式教学更能够达到教学效果。

(一)“基础”课体验式教学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高校的“基础”课旨在帮助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治观。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授,这种教师一味地单边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而当今社会对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学习力和创造力,因此,怎样使教学入脑入心,怎样挖掘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尤为重要。

杜威提出,“在学校里,学生思维训练失败的最大原因在于,不能保证像在校外实际生活那样,有可以引起思维的经验的情境。”①体验式教学能够突破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经过自身情感和模拟场景的体验,有更多互动参与、比较感受的机会,更好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体验式教学过程能有效避免“基础”课传统讲授中一味灌输而引起的学生主观的反感,变灌输为引导,由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同时,体验式教学能构建更具合作性的教学过程,良好的团队精神的培养,也正好适应了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基础”课体验式教学适应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要求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将办学定位于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各专业和非专业课程,需根据应用型本科生培养目标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充分彰显其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及发展中的思想道德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实践创新精神的新型本科人才”。②

“基础”课体验式教学就是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需求和学生成人成才目标为依据,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团队,让学生在分属的各个团队中,分工合作,分享经验,获得感悟。也正是在这种设置的情境中,能调动学生通过寻找各种生活素材和相关资料进行自我创作与加工,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认知、理解、反思、总结并收获知识,使之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行和生活体验。

(三)“基础”课体验式教学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虽然从国家到各大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设置相应的课程,制定相应的学分。可事实上,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持空洞、枯燥、无聊的固有偏见居多,重实践轻理论,重专业学习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其课程教学实效性差强人意。“基础”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兼具实践性与综合性,不仅需要向学生教授道德知识,更需要让学生体验道德情感,注重对道德活动的践行。

体验式教学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较强的理论性、政治性、政策性转化为实践性、真实性、社会性,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实践性质的体验式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组织,激发其感性认知,体验、感悟其关心和困惑的话题,分析、判断社会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认识与主动建构,形成对科学的价值取向、政治理论的认同感。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课体验式教学内容整合的原则

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课的体验式教学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社会热点、学校定位及学生的成长成才特点进行精心的制定与整合。

(一)处理好与高中德育教育的衔接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贯穿始终”,这是教育部对大中小学德育体系整体规划的总体要求。即小学、中学德育是高校德育的基础和前提,高校德育是小学、中学德育的发展和延续,因此,小学、中学德育与大学德育在学生成人成才的不同阶段,应体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不断深入的教育规律。但事实上,小学、中学和大学虽然在德育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上具有基本一致性,但由于教育模式转化、衔接意识缺乏等多种因素制约,呈现出大学与中学德育在课程结构设置、教学目标上存在着交叉、重复等现象,没能很好地衔接连贯起来。

中学德育的目标是公民养成教育,即培育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高校德育的目标是人才培养教育,旨在造就“四有”人才。大学与中学德育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体现德育课的时代性与科学性,在教学内容上需注意梳理大中学德育的递进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真正实现中学与大学德育内容的协调与统一。中学德育应侧重使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大学德育则应体现更高层次目标,上升到一定理论深度与研究高度,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更加完整地、有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处理好与其他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关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任,担负着使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修养的使命。《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即“05方案”)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为四门必修课。

这四门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又因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功能,且承担不同的价值使命而各有侧重,功能互补。虽然这四门课程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但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的理论体系,因此它们在内容上难免会出现重复和交叉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对这四门课程宏观把握,科学规划,在教学上有所侧重,有所分工,把握其各自重点与特点,整合并设计其教学内容,注意四门课程的差异性、衔接性及相继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来源中包含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点,重在“理论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大理论成果,重在“理论发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阐述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进程的发展,重在“史实”。而“基础”课主要阐述思想、道德和法律领域问题的规律性,重在“理论运用”,着重探讨公民个体怎样用马克思主义来认识、分析、判断世间各种现象和问题。③同时,“基础”课还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它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有关知识,更要求学生把这些思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外化为社会行为和行为习惯,运用这些思想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指导和促进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处理好与理论教学的关系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延伸和完善。理论教学旨在为了保证知识传授的完整性与连贯性,并且使学生能系统、准确地掌握重要的基本概念,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因此理论教学是不能弱化的,舍弃或削弱理论的实践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仅仅只有理论教学也是不够的,它没能注重学生本身的特点而一味灌输知识和理论,就容易使学生失去对理论认知的兴趣与热情。

应用型本科院校较一般的高校而言,比较倾向于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应用能力。因此,在这样的办学定位下,学校各部门如团委、学生工作处、各个学部、各个社团和班级每年都有常规的实践活动安排,诸如军事训练、社会调查、三下乡、志愿服务、参观考察、文体比赛等等。面对这些门类繁多且相似的实践任务,难免会让部分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不能达到实践的目的和效果。因此,“基础”课教师需根据教学要求组织各项活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更不能为了让学生为了体验而体验,需要根据章节教学目的和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进行讲授,让活动穿插其中,使学生能更好的通过体验领悟理论,对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课体验式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体验式教学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来说是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更好体现体验式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按专题整合教学内容

“基础”课主要通过思想、道德和法律三大版块,传授“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帮助学生在未来人生追求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它是一门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培养正确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课程。

基于“基础”课较强的现实性的特点,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心理特点,结合他们所关心、困惑的社会热点,比如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方面面,将其综合于教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因此,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将教学内容按照“合并重复、删减次要、增添有用”的原则,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后实行专题教学。如,在讲‘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时,拟定题目:中国梦,我的梦,或者在讲‘爱国主义基本要求’时,拟定题目:我爱我的家乡或我谈南海问题,鼓励学生报名演讲,并邀请学生做评委,鼓励学生积极性。增加了教学的生动性、有用性、可信性。在讲‘人际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在身边人做访谈,采访一个平日关系最好和不太好的同学对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教师点评学生的观点,能化枯燥的理论学习为紧张刺激的探索。使“基础”课的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而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使用多种教学手段

“基础”课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知识是可以通过实践和体验收获的。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体验式教学主要是构建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的现实情景,主动地探究、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理论研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分辨是非善恶,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砥砺品性,不断完善自我。

体验式教学的形式就呈现丰富多样性,包括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角色扮演、演讲式和情景体验式及社会调查等等。如对社会公德领域设置专题教学内容时,可将体验式环节设置为拍摄“身边的生态环境或寝室一角”,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自我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拍摄身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各种画面和场景,最后以各种方式呈现出来。在完成过程中,他们会激发很多潜能去排除困难解决问题,同时,也会有创新意识呈现出各种惊喜;又比如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反映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会给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和创造的热情,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生活的演员又是剧作者,在任务中感受文明与不文明的价值选择。

(三)小班教学、分组教学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评价与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都十分重要。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忽视教师的引导、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可能就止步于感性认识阶段,很难上升为理性认识阶段;同样的,如果整个的体验式活动中教师过多地进行引导,没能给学生充分体验和感悟的机会,这样,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就很难被激发,主动性也很难被调动起来,同样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角色关系。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教学设置一般在大班教学中是很难有效实施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创造好的教学条件与资源,积极开展小班教学,并且能够分组教学。一般每 6-8人为一组,每一组都会拿到教师精心设置讨论的问题。在体验式教学活动中,由各小组成员推选出有责任心的组长,一方面能由组长把握小组的讨论主题和方向,一方面能加强教师与组长的联系来掌握各个小组情况,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教学进展和效果。采取这样的方式组成的讨论小组,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进行交流与互动,思维得到碰撞和启发,使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当然,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及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课教师必须精心设置一些问题,所设置的问题要具有现实性、启发性。一方面专题设置要与“基础”课理论知识相联系,另一方面要针对社会热点与学生的实际困惑相联系,使学生在探讨、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

注 释:

①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转引自王玉梁,《追寻价值:重读杜威》,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4、215、219页。

② 汪元宏、蒋德勤、王有炜,《高校应用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索》,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4页。

③ 赵亚静、王艳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和谐问题探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1期第167-169页。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项目号16G200)阶段性成果。

王艳,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思政课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体验式理论课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