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跨文化管理实证研究
2017-03-08刘婷婷
刘婷婷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跨文化管理实证研究
刘婷婷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75)
在全球化经济及“一带一路”政策影响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不断完善,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为区域经济谋求发展,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也为外国企业在大中华区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性人才,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是其必然选择。教育的国际化首先要在中西方文化上进行沟通理解和跨越,才能实现有序的管理和发展。本文针对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和瑞典斯堪尼亚汽车有限公司近年来共同培育的国际合作项目展开实证研究,为高等职业教育开展国际合作提供示例和经验。
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跨文化管理
伴随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进程,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及中国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基于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的特征,国际合作与办学也逐步开展。2017年1月10日由国务院印发的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明确指出“支持高校探索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科研组织模式,开展跨学校、跨学科、跨领域、跨国界的协同创新”。明确要求统筹推动教育开放,实施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分类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打造区域教育对外开放特色。重点在于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质量,开展“一带一路”国别教育、语言文字、经济、法律、文化、政策等决策咨询研究。这都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和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相关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也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与管理能力,应对未来需求日益复杂的就业市场。
研究高等职业教育跨文化管理的目的,就是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如何将不同文化的优秀职业特质整合到教学、科研和服务的过程中。当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在互动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参与跨文化合作项目的各方应如何以积极的姿态,从文化整合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理解发生矛盾的每个个体,并最终达到解决矛盾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理解和包容异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优化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和校园文化。
一、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跨文化管理内容
“全球化”这个概念是莱维(T.Levitt)在1985年提出的,他用这个词来形容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影响与分布。尽管“全球化”主要是针对经济领域,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一些非经济领域的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经济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也是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经济与教育之间有着特殊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和必然后,已对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信息时代来临以及交通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使不同文化人的相遇、交流无可避免。在交往中,由于交往各方的文化差异,特别是价值观的差异,如天人合一还是天人相分,集体主义取向还是个人主义取向,求稳还是求变,做人还是做事,男性气质还是女性气质和时间取向(即过去取向还是未来取向和单一记时取向还是多向记时取向等)的不同,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会存在差异,即跨文化交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
改革开放大大促进跨文化交流的发展,处于变革中的人们的跨文化交流水平逐步提高,但是以往跨文化交流研究多着眼于商务工作层面,侧重于商务谈判技巧和商务沟通能力。由于商务活动和教育工作存在本质差异,商务活动重点传达产品信息、生产过程等物化过程,而教育工作根植于精神层面的语言体系转换和传达。更多更好的国际合作项目的良性、长效发展实施,取决于管理决策者和项目团队的跨文化沟通和管理能力,取决于合作双方克服文化障碍的决心与技巧。
合作项目中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沟通无法避免,跨文化交流中的潜在障碍就显得愈加凸显。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是地方性、应用型高等学校,它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它的主要任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它的重要功能。在国际、跨文化、全球的观念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而是通过教育国际化课程所培养的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能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能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这样的人才将具备应付未来挑战、参加国际竞争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专业本领和综合素质。
二、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因素
(一)产业升级转型大潮中多数高等职业院校还未意识到跨文化沟通技能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种特殊形式。1993年,加拿大比较高等教育领域知名学者简·奈特教授曾给出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综合性定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将国际/跨文化维度整合到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之中的过程。这里,国际/跨文化维度主要指国际、跨文化、全球的观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就需要在职业技能教育过程当中,将跨文化沟通技巧融汇在其中,并作为核心职业能力进行训练。德国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已经将跨文化沟通技能列入核心能力范围。但是纵观我国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仅将跨文化沟通能力纳入外语或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工程与科学类职业技能人才基本不接受相关培训,外语能力欠缺,同时缺乏跨文化能力训练,在学习和工作中都无法与外方直接进行沟通与交流。
中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顺应“一带一路”政策的直接要求,未来与世界各国科学制造技术交流日益增加,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技能。
(二)对于国际合作项目持有被动等待思维模式
国际合作项目的寻找与开发需要校方基于产业调研与需求,主动寻找项目合作与政府支持,但是多数高职院校主动性不强,仅仅着眼于眼下的现实工作,或者存在“等、靠、要”的思维模式。由于国际合作对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是极大的挑战,必然要求他们在思维、能力、知识结构方面都要有所提升与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新的形式,教师的思想意识与能力结构成为制约国际合作的最大障碍。安于现状,缺乏革新与创新意识,使得很多高职院校仅满足于按照既定目标完成人才培养工作。
(三)对于国际合作的理解有限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绝大多数为校校合作办学项目,双方的合作主要着重于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衔接上,管理较为松散,不少院校将与国外大学合作作为招生噱头,在校内管理上双方履行招生培养义务,缺乏进一步的沟通与研究实践。
三、高职教育现有合作项目成功经验
(一)寻找优质国际合作项目
打破校校合作模式,寻求多方合作,尤其是基于产业发展的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因为其实用性与应用性特征,具有校企合作的天然优势,例如通过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订单培养等模式寻找到项目合作方;借助本土企业海外发展的现实需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与专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借助外方企业开拓中华区市场的需求,将企业针对性培训前移到学校。
(二)打造高质量的项目管理与教师队伍
开展项目之初要重视管理队伍能力与经验,选择具有跨文化相关专业背景与工作背景的团队成员。项目顺利开展的重点取决于校方领导的领导意志与知识水平,因为在注重领导权威的东方文化社会,校方领导对项目的支持程度对国际合作项目顺利开展的影响重大。
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现代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才能胜任教学工作,才能培养出企业欢迎的优秀人才。例如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校在斯堪尼亚校企合作项目中,按照“Train the trainer,即培训培训师”模式共同开展教师培训工作,教师在授课前都需要接受斯堪尼亚公司理论、实操技能培训,取得技术等级证书才可以面向学生授课。
在双向培训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不断接受新技术、新技能进行学习,对企业经营理念、技术技能、企业文化有深入了解和认识,实现与企业发展同步。另一方面,企业师傅虽然拥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指导学徒的方法欠缺,学校也需要对企业的师傅进行教学方法培训,在校企联合培养中校企双方各担其责,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三)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在项目合作过程中,无论中方还是外方,都要秉承合作共赢的意识推进工作开展,将跨文化意识融汇在技能教育中,将其作为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项目中,校企多次联合举办跨文化分享体验活动,例如举办了以“快乐向上、团队为赢”(Day of Right Attitude)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分享、体验企业价值观及企业文化,增进员工的认同感及职业自豪感,提高多元文化背景员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尤其对于工程科学类专业教师与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并学会掌握跨文化技能。
在走访中,不少管理人员与教师反映,他们在国际合作项目中学习并接受了低语境文化具体细致的工作态度与要求,结合ISO90001质量体系的内在要求和规律,改变了管理模式。例如对于时间和进度的进一步调整,在日常工作中将月会,年会制度引入管理流程;制订问题处理优先级别和快速响应机制;注重过程管理,避免不确定性规避,简化沟通和审批流程,尽快协助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变化与革新赢得外方赞赏,也成为了形成长效合作机制的基础。所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与瑞典斯堪尼亚项目在合作五年后,继续达成了合作意向。
(四)联合进行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研究
校企双方不仅仅将合作项目完成了事,需要针对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并学习将先进合理的办学模式引入日常教学研究与管理过程。
在斯堪尼亚项目中,双方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重新开发课程,将外企的技术要素、工作标准、运行理念等融入到校内课程,例如《机械基础》中的螺栓章节不再讲授螺栓设计结构分析内容,这些内容在维修工作中很少用到,需要的是螺栓强度等级识别、扭紧控制方法、螺纹测量、螺纹修复等内容。
教学过程中,实操指导书直接采用企业使用的工厂手册,实操严格执行企业工作标准,实现学生学习内容与学徒岗位工作内容一致性,为学生的学徒工作奠定基础。降低企业师傅的指导难度,使学生能顺利转换到学徒身份,起到帮助师傅、提升师傅业绩的能力,也使师傅愿意接受学徒。
同时,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校与斯堪尼亚公司共同制定了企业学徒工作内容清单,要求师傅按照清单的内容执行传授,并在学徒整体评估阶段采用以赛代考的第三方评价,评价过程中,斯堪尼亚公司负责理论试题、实操试题的设计,并由公司技术人员担任裁判,评价所有过程均由斯堪尼亚公司技术部组织。竞赛有效检验学徒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比赛中表现出的知识能力、竞技水平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进行产业技术提升为目的的科技合作
在日常教学基础上,教师有机会学习先进技术。与此同时,双方联合进行科技项目立项与研究,进行产业技术提升为目的的科技合作。目前学校范围内基于合作项目的各类科学研究项目达十几个,部分申请到了省(市)级研究经费支持。
(六)以一个项目为基点,辐射引领相关专业与院校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习并推广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辐射引领周边学科专业与兄弟院校,达到共同发展。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校与瑞典斯堪尼亚汽车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历时五年的发展,引起了政府主管部门的重视,在多次的国际合作交流会议中都将该项目作为案例进行介绍与推广,为其他院校开展此类项目提供了经验和方向,与此同时学校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Z].2017.
[2]居毅,程刚.国际合作办学的模式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3).
[3]刘伟.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应对高职教育国际化[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4]赵丽.基于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国际合作交流对策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
广州市教育局第六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高职教育国际合作项目沟通与管理实践研究》研究成果。
刘婷婷(1979-),女,汉族,甘肃兰州人,讲师,硕士,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化 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