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红色资源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2017-03-08刘振强

关键词:理想信念湖南革命

刘振强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湖南红色资源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刘振强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文章阐述了湖南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机契合关系,概括了湖南红色资源蕴含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要从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课堂教学、形式拓展、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着手推进湖南红色资源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湖南红色资源;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深层精神内核。“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1],使大学生 “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2],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3],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湖南红色资源是具有湖湘文化特质的地方红色文化,是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湖南红色资源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4]。

一、湖南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载体,特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操作并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和外在表现形态”[5]。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正是借助这些形式进行双边互动活动,才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湖南红色资源是湖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展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两大类,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

第一,湖南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物质载体。据统计,湖南省现有物质红色资源294处,其中革命遗址60处,革命者故居22处,其它纪念场所200多处。湖南革命遗址主要有新民学会旧址、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浏阳市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株洲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岳阳市平江县平江起义旧址、郴州市宜章县湘南暴动指挥旧址等,革命者故居主要有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等,其它纪念场所包括纪念塔、浮雕、纪念馆、博物馆等。这些遗址、遗迹和场所,是湖南红色资源形成的坚实载体,是中国革命精神的物化载体,以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感动人鼓舞人,有效地昭示历史的真理及其所蕴藏的伟大精神力量,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第二,湖南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文化载体。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湖南党政军民不仅取得了军事的胜利、政治的成熟、经济的发展,文化建设也出现繁荣局面,保存和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和文艺作品,包括党组织的文件、书信、法规、文书、电报、报告、指示、通知、总结和诗词、报刊、漫画、标语、歌谣等。据不完全统计,湖南图书馆藏有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文献约 500多种,尤其是在湖南本地创刊的革命文献品种繁多。这一文化载体,蕴涵的崇高精神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孕育了丰厚的内容,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等特点。以湖南红色资源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充分挖掘文化内含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会使理想信念教育更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其内容的熏染,从而把社会所需求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内化为思想素质,有利于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的。

第三,湖南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只有通过教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形成和巩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得以表现。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及结果都离不开实践活动,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所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和引导大学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渐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促使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内在需要。充分挖掘湖南红色资源的优势,创新红色资源的教育和利用方式,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验红色资源所折射的伟大精神和高尚情操,把外在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内心信念,并从实践中培养其意志品质,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引导他们把个人前途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结合起来,把远大的理想与今天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并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的指导作用,激起学生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通过典型事例印证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使学生对理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有利于了解和发现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薄弱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缓解某些教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矛盾,帮助学生有效适应充满难题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

第四,湖南红色资源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传播载体。湖南红色资源形态多样,是重要的大众传播载体。湖南革命诗词既是历史的记忆,又是那个时代的写照,生动记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与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湖南报刊是革命运动的舆论工具和号角,是开展新闻宣传与政治教育的有力武器;湖南革命漫画是投向敌人的梭镖,是鼓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号角,是湖南革命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宣传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湖南革命标语和口号,是党宣传革命、武装群众、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在中国革命宣传史上写下了绚丽多彩的一页;湖南革命歌谣是宣传革命精神、鼓舞革命斗志、坚定必胜信念、推动革命进程的比较富有成效的形式;湖南革命故事是湖南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红色文化遗产,一曲曲气壮山河的为革命勇于献身的战斗之歌深深感染着后人,他们的英勇事迹使人荡气回肠……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现代,借助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电脑等传媒工具展示湖南红色资源的丰富内容,利用这些载体形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扩大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覆盖面,而且能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效。譬如,湖南红色书籍、宣传栏、论坛、影音、网站等形式的综合开发和运用,能使大学生感受丰富而深厚的红色资源,全面引导大学生认知、价值、态度和行动,改变大学生的教育环境、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能够明确目标方向、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转变观念。

二、以湖南红色资源为载体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内容

湖南红色资源数量多品位高、分布广泛集中,具有深刻的政治、历史、文化、教育价值,蕴含丰富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一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教育的重要教材。湖南红色文化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湖南发展的历史,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发展的历史。建党初期,湖南人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概念,明确“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在党的创立和建设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湖南党组织组织湖南工人罢工十次,胜利及半胜利九次,失败一次,“大引起社会之注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在中共三大上总结党的二大以来中央和各地区工作时,高度评价说“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创建了全国农村最早的中共韶山支部,领导和推动了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村大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和理论的探索,等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印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体现。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就是湖南“元素”的大展示。

二是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的丰富教材。从 1920年11月湖南建党到1949年8月和平解放的近30年间,中共湖南地方组织领导人民在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从1949年和平解放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共湖南省委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湖南人民探索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艰辛的探索中度过激情燃烧的岁月。改革开放新时期,富民强省宏伟目标的提出,新型工业化带动战略的正式实施,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宏愿蓝图得以大展异彩。这些艰难探索、宝贵经验,警醒当代大学生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是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教育的典型教材。湖南红色资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湖南历史车轮向前推进的过程,生动地体现了湖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近代以来湖南人民在湖南这片热土上开展的革命运动继续推向前进的过程。1920年建立中国共产党湖南早期组织;1921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省级支部,数十位建党先驱载入党的创建史;1922年掀起工人运动高潮,“大引起社会之注目”;1926年成为全国农村大革命的中心;1927年秋收起义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28年至1930年,在湖南等省边界地区相继创建了湘鄂西、湘鄂赣、湘赣等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推动土地革命战争的深入发展;1934年8月,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奉命长征先遣,西征入湘,落脚湘西,创建以永顺、龙山、桑植、大庸为中心区域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中央红军长征开辟前进道路和进行策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长征入湘,连续突破敌人封锁线,血战湘江,通道转兵,揭开了伟大转折的序幕;1935年11月,任弼时、贺龙率红二、六军团从桑植誓师长征,挺进湘中,由湘入黔;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湖南特委、省委、工委,在湖南领导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一直坚持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创造了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的“长沙方式”,使湖南人民免遭一场战争浩劫,给予国民党反动政权以沉重打击,对于大西南的和平解放和全国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湖南党组织和人民努力贯彻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工业基础和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新时期,湖南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功。一件件动人心魄的重大历史事件,演绎成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壮丽史诗。

四是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精神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的民族意识、品格和气质中,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价值趋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近代以来,湖南人及湖南在中华大地的影响逐渐扩大,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湖南人有一种特殊的精神支撑力。这种精神支撑力经过王船山、曾国藩等重要的湖南历史人物的挖掘和传承,己深深地打上了湖南地方历史文化的烙印,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增加了湖南历史文化的底蕴。湖南红色资源是湖南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红色革命精神具有更为强大的支撑力。湖南人之关心国家大事,而且每遇大事壮怀激烈的情绪,似乎为全国之冠。“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屈原的上下求索精神,贾谊的忧患国是精神,可视为湖南革命先驱的救国卫疆宣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湖南先进知识青年,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对屈、贾的事迹和精神情有独钟,如饥似渴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前人爱国忧民情操心相印、脉相通。“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一代英才奋争自由,孜孜不倦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开始了为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中国而奋斗的壮烈革命生涯。湖南共产党人在救国救民救中华的大时代历史背景下,自奋起各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出生入死的求索、流血牺牲的奋斗、无私无畏的精神,谱写了最悲壮激烈的史诗,树立了光彩耀人的丰碑。

三、湖南红色资源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第一,把握好有效融入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善于整合湖南红色资源内容,充实大学生理想信念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湖南红色参观考察等湖南红色资源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建设具有湖南红色资源特点的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理想信念教学体系;坚持继承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继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优良传统基础上,积极创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新方式方法,要特别注重引导大学生开展湖南红色资源方面的理论研究,增强湖南红色资源的厚度;坚持解决思想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发挥湖南红色资源政治、历史、价值教育等功能,通过湖南红色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学习,深刻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具体问题,同时要注重运用湖南红色资源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创业等工作中,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

第二,大力推进学科建设,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以湖南红色资源为载体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求努力建设研究对象明确、功能定位科学的湖南红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体系。这一研究体系,应包括湖南红色资源的内涵、生成、地位、价值、功能,以及湖南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地位、作用、运用等多项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的特点,可以将湖南红色资源本身的理论研究纳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中,将以湖南红色资源为载体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研究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作为其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在二级学科中开辟研究方向和领域后,要充分开展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中的湖南红色资源研究,要在学术界巳有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湖南红色资源的特征和品质、生成逻辑、精髓、分类整理等,同时,要积极拓展研究领域,从敢为人先的湖南传统中激发起奋发创新的宏大志向,从实事求是的传统中寻找湖南崛起的思想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湖南红色资源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要深化对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第三,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努力拓展教育新形式。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湖南红色资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积极探索学生乐于接受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一要充实课堂教学内容。要把湖南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爱国主义精神、“信念坚定,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为人先,敢闯新路”的创造精神、“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集体主义精神、“淡薄名利、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等充实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要把湖南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史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要把湖南红色人物、湖南红色文化、湖南红色事件等内容整合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引导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以及深刻体会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来之不易,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善于采取情景式、案例式、专题式教学方式方法,将湖南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改善教学手段。要积极适应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制作内含湖南红色资源的图文并茂、声像一体的多媒体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四要努力拓展新形式。要善于结合湖南重大革命人物、事件纪念日,充分运用校报、校刊、校园广播、宣传橱窗、微信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把湖南红色资源的运用与学校厚重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拓展湖南红色教育资源的辐射面;要积极开展湖南红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潜能,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要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注重与学生工作部门、团委等部门活动的协同,创造性地开展湖南红色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具有湖南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长效机制,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

第四,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教育保障。要建立健全学校党委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有效增强以湖南红色资源为载体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合力;要充分发挥校报、校刊、校园网、宣传橱窗等作用,精心组织湖南革命传统、革命精神、革命故事宣讲活动,积极组织湖南红色革命歌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举办学术会议交流湖南红色文化教育研究成果,营造浓郁的湖南红色文化教育氛围;要强化制度和规范,加大工作经费投入,加强湖南红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评估考核,不断完善湖南红色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保障机制。

注 释:

[1][2][3]李德芳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料选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642.

[4]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6.

[5]何海兵.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探析[J].理论与改革,2003,(5): 95-96.

[6]新华社.中宣部等四部门提出具体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N].人民日报,2005-03-22.

2015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 “湖南红色资源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5C23);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生成、变化及行为转换研究”(课题编号:XJK015BDY001)。

刘振强(1977-),男,湖南华容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湖南革命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