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建设
——D校以实践育人理念为导向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08李璧强何启明张永刚
李璧强,何启明,张永刚
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建设
——D校以实践育人理念为导向的探索与实践
李璧强,何启明,张永刚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定西 743000)
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本文基于D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建设的实践探索,提出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目的和内容,并阐述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运行机制,同时针对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建设的薄弱环节提出完善策略。
高职高专;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
由于办学传统及国家教育政策方面的安排,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归属“同类型、同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院校数量及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多。高职高专院校从1999年的474所[1]增加到2015年的1 340所[2],增加了近2倍。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从1999年的137万人[1]增加到2015年的776万人[2],增加了近5倍。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了大批地方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促进地方产业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可否认,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也带来了一些教育质量问题,如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趋同”现象、结构性过剩等,具体表现为专业人才培养数量、培养规格与行业领域人才数量需要、规格需求不匹配,很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特色和优势,毕业生知识储备不足、职业素养欠缺、岗位适应与职业转换能力较弱、就业竞争力较差等。这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总体满足程度,还给社会就业带来了一定压力。
在经历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大之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高专教育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结合我国第三轮职业教育诊断评估工作的全面展开,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获得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1 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建设
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建设的着眼点是促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切实提高院校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1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目的和内容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是在宏观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框架下运行的,是使教学质量“监控活动达到最优化状态的所有组织、程序及方法的总和”[3]。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全环节监督,定期或实时收集有关教学工作过程、教学成果等方面信息,在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发现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对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进行及时调控,以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进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主要手段是开展经常性的教学评估,内容包括教学基本建设水平评估、系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以及其他教学专项评估等。
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内容方面,不仅要关注校内教学过程,还要重视毕业生的发展成就。因为毕业生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质量的主要载体,而毕业生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在毕业时所达到的学业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学生参加工作后在相关岗位上表现出的快速适应能力及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
1.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运行机制
由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现代化发展时间较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正处于探索发展时期。考虑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技术技能型或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要与行业产业发展紧密衔接。为了实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应由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共同构成。外部评估主要由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评估专家进行评估,或由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领导机构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或聘请专家成立独立的课题组,依据高职高专办学指标进行评估,并完成评估报告。内部评估由校级和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实施,主要对教师教学质量、系部教学工作水平、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各主要教学环节等进行常规性评估。
在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方面,学校应建立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校长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系主任是各系部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D校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原则,坚持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并举的原则,坚持课内课外融合、学校社会贯通,并将实践育人理念渗透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中。
D校在学校层面成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领导小组,并在校学术委员会下设教学质量建设与评估专家委员会,在系部层面设系部教学质量建设与评估委员会。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其主要职能包括:领导全校评管、评教、评学及其他专项评估工作;审定学校教学质量评估方案及评估结果;协调教学工作委员会及学校学术委员会下设单位与教务处、督导室、学生处、人事处等部门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中的关系;建立重大教学问题协同解决机制,协调解决教学质量建设、监控与评估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学校教学质量建设与评估专家委员会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或首席督学)担任,常务副组长由教务处处长担任,委员由教务处处长、督导室主任、学生处处长、人事处处长和各专项评估专家组组长组成。其主要职能包括:审议学校教学工作质量标准、评估方案,讨论、认证教学质量评估结论;审议各专项评估专家组提交的结论、整改意见及建议;审议向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领导小组组长和主管校长报告的重大事宜。校级评估专家队伍一般由1名首席督学、若干名专兼职督学共同组成。
系部是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基本单位,工作重点是教学建设和教学过程监控。系部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机构为系部教学质量建设与评估委员会,委员会组长由系主任担任,其主要职能包括:领导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根据学校下达的教学质量评估文件及工作部署,制订本系部的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组织系部评管、评学、评教及其他专项评估工作;对系部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及改进意见或建议,并负责落实;接受学校督学、督导的检查评估与工作指导;每学期向学校教学质量建设与评估专家委员会提交系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书面报告。
1.3 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操作程序
学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项目包括教学基本建设水平评估、系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以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工作、实践教学等其他教学专项评估。
1.3.1 学校教学基本建设水平评估 学校教学基本建设水平评估可由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领导小组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或聘请相关行业领域专家成立独立的课题组,依据高职高专办学指标进行评估,并完成评估报告。
1.3.2 系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系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承担教学工作任务的所有系部为评估对象,以系部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建设绩效为重点,通过系部自评、学校教学评估专家组实地考察评估、校专家委员会认证、评估结论公示、评估领导小组审批等环节,给出评估结论(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
1.3.3 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 教师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分为教学前、教学过程、教学后监控与评估3个模块。教学前监控与评估包括青年教师培训、开课计划审核、教学任务书的制定、学期初教学检查等,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估包括随堂听课、教风学风督察、教学环节运行检查、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教学督导信息反馈、学生教学信息员信息反馈、实践教学环节监控等,教学后监控与评估包括考试环节管理、期末教学检查、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等。
1.3.4 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 学生学习状态与效果评估包括课程质量满意度调查、学业质量指标分析、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等。系部课程质量满意度调查是系部提高课程建设质量的主要依据,学校课程质量满意度调查则是评价系部课程建设质量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通过定期开展学生对所学课程质量满意度的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课程建设、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学业质量指标分析包括定期对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大学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成绩,各类竞赛成绩与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等进行汇总分析,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整改。毕业论文(设计)既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专业技术、思维方法与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校、各系部通过组织开展年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分析,全面掌握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设计水平与质量。另外,学校及系部应以专业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社会评价等进行调查、分析,为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依据和支撑。
1.3.5 教学专项评估 教学专项评估是对各系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工作、实践教学等进行的专项评估。D校教学专项评估分校系两级,系部组织的自我检查和评估是教学专项评估的主要形式,在系部评估基础上,教务处协调校专家委员会定期到各系部进行检查、指导,其评估结果应作为系部教学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
专业建设直接体现着系部的整体办学水平与未来专业发展战略的实现。专业建设评估主要从专业建设现状、教学团队、硬件投入、专业建设规划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是实现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工程,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应鼓励各系部建成一批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学校教学评估专家参照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进行检查与评估。教研室是学校落实教学任务、研究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基层教学单位,各系部应重视教研室在专业建设、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方面的职能,每年不定期就上述方面进行全面检查。学校应定期组织全校性教研室评估工作,评估内容涉及专业建设、教学研究以及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评估是规范实验实训教学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1.4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信息的收集、反馈和处理
校系两级要建立健全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与处理制度,重视收集、分析和整理教学督导员、教学信息员、教学工作委员会等方面的反馈以及开展教学检查、教学评估等工作了解的各类教学信息。督导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要将分析处理后的有关教学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各系部和主管校领导,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2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的完善策略
2.1 完善并落实重大问题协同解决制度和教学事故追究制度
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并完善重大问题协同解决制度和教学事故追究制度,确保高效合理解决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责任事故。
D校针对教学方面可能出现的基本建设核心指标严重不达标、系部层面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不作为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过程中出现的其他重大问题,建立了教学质量重大问题协同解决制度。若出现上述问题,学校教学质量建设与评估专家委员会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后,授权督导室或教务处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另外,D校依据实践育人工作需要,结合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制度运行实际,制定了教学事故认定办法,对于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属于教学事故的,依据教学事故认定办法进行认定和处理。
2.2 扩大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主体
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主体较单一,主要由校内教学管理机构、督导机构和在校生构成,毕业生及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度低。教学质量监控重点放在日常教学环节,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规格等与社会行业企业需要之间的匹配程度,以及对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和后续专业成长能力的评估与把握较欠缺。针对这一现象,高职高专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主体应向多元化、开放式发展,拓宽毕业生及相关行业企业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渠道,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科学性。
2.3 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力度
实践育人是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重要体现,实践教学的地位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实践教学环节监控与评估应涉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课程、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行等方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运行水平直接影响着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建立一批运行顺畅、水平较高的校内外学生实训实习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高职高专院校要根据相关行业领域从业人员技术技能需要开设实践课程,制订相应的实训计划,把当前行业领域急需和必备的技术技能融入实践教学。高职高专院校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仅能胜任课程理论知识教学,还能亲自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4 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信息反馈机制
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是高职高专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及时、全面、准确的教学信息收集是校内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第一步。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并完善校园信息化管理系统,重视学生评教、教师评学系统建设,动态采集日常教育教学信息,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服务。高职高专院校要完善校系两级教学信息的收集、反馈与处理机制,重视收集、分析和整理教学督导员、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学工作委员会、毕业生、用人单位等方面反馈的各类教学信息,结合教学检查、教学评估等工作分析整理数据,获得客观、公正的结论及意见、建议。督导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要将分析处理后的教学信息和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各系部与主管校领导,为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刘军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3):1-3.
[2]教育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 edu.cn/srcsite/A03/s180/moe_633/201607/t20160706_270976.html,2016-07-06.
[3]吕慈仙,任丽清.建立健全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高教,2012(1):88-89.
G420
A
1671-1246(2017)05-0003-04
2013年校级项目“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