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了解”与“爱”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德育效用
2017-03-08尤延生
尤延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
浅议“了解”与“爱”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德育效用
尤延生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
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所有教师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上下足了功夫,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效果确实明显。但在具体教学环境中深化项目化教学时,必须注意传统教学法中强调的德育教育,学生能力培养须与人格培养、人性引导相结合,在和谐融洽的育人环境中进行。
高职院校;教学;了解学生;爱学生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适应企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作为培养此类人才的高职院校,在借鉴制造业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所有教师在项目化教学改革上下足了功夫。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项目课程教学改革在培养学生能力上效果确实明显,项目课程教学大有一统高职教学天下之势,但最近在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发生的一件事情,不禁让人对项目课程教学以外的一些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 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手段,都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之上进行
2014年10月有学生向领导反应教师过于严苛,得知此事后相关系部召开了新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大家从学生们反应中了解到,学前教育新生中钢琴基础有极大的差异。学前教育四个班中,有两个是普通高中班,在入学之前从没有学过钢琴,很多农村来的孩子甚至没有实际接触过钢琴,而另外两个班是职高班,在高中时期已开了钢琴课,所以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钢琴老师在开课之前只听说14级学生有一定钢琴基础,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便在开课过程中想当然地按着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这一想法对14级四个班进行钢琴课教学。但是,这四个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感受,普高班在学习过程中苦不堪言,上课过程中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太深根本无法理解,同时老师要求很严,对完不成任务的学生用很苛刻的语言对其进行斥责,学生在学不会老师所讲的内容,在没有理解,没有爱,在老师严厉地斥责之下,最后只能向院领导求助;而职高班学生情况又另有不同,老师在整个授课过程中逐渐发现有许多学生跟不上上课的进度,自然降低了授课的难度,从而导致职高班的同学有吃不饱的感觉,上课内容太简单,高中都学过,上课时感觉无所事事,倍感无聊,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座谈会,在充分了解了这件事之后,通过实际调研,让钢琴老师及时调整了授课内容,对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分级教学方式,解决了困扰学生学习钢琴的问题。
在2014年24日的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联盟教学法培训课中,德国职业教育专家舒尔茨老师讲授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当中有一项关于充分分析学生这一点,实在值得借鉴。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备课写教案过程中,把充分了解学生作为及重要的一部分来做,教师在所教授的学生中学生的男女生比例、学生的入学分数、学生学习意愿强弱、学生性格、学生的身体状况,甚至班级里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都分析得极其详细。所以说,如果那位钢琴老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能够像德国教师舒尔茨老师那样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备课之中把了解学生当做很重要的一项任务来加以对待,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宽严有度的教育方式并加以爱心,加以耐心,加以真心,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会做到有游刃有余,才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让不同性格的学生都有希望。
2 “爱学生”是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催化剂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过责任感”。做了这许多年老师,对大科学家的名言也颇有感悟,尤其针对职业教育而言,把爱作为一切教学手段的前提,可以在培养学生能力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认真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可以达成以下共识,第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不高,在初高中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到高职院校后依然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第二,纪律性差,我行我素很难管教。由于上述原因,许多老师不管课件做得多精致、项目化教学设计得多详细、教学方法多新颖,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依然有部分学生玩手机、趴桌子睡觉、精神溜号的现象,以至于一小部分教育工作者放松甚至放弃了对这一部分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但学院13级应用韩语1班,半年来因为老师对学生充满爱的关怀发生的明显变化,值得所有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应用韩语1班共38名学生,家庭条件都非常好,将来都有去韩国留学的想法,但由于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外加上学习语言应付出加倍的努力,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很难适应现在的教学,厌学、弃学的现象普遍发生,不管授课教师还是辅导员采取怎样的严厉措施都很难改变这种现状。为此系部针对这种情况专门召开以关爱学生为主旨的讨论会,会议确定教师要以关爱学生为前提进行授课,辅导员、班主任也要以关爱学生为前提进行班级管理。经过实践,半年来这个班的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参加活动的热情高涨,与老师的关系非常融洽。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以班主任老师为例,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在认真分析每位同学特点的基础上,对有问题的学生采取特别关爱的方式,与他们做朋友,尊重他们,鼓励他们,拉进与他们的情感,日常生活中发现同学们身上的任何一处的优点,都用语言去表扬他们,用行动感化他们。这样渐渐得到同学们的信任,同学们有了烦恼向他表述,取得了成绩也向她报告,老师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关于“爱与教育”的论述,所有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都能说出很多,但由于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生源的日益减少,高职院校招生竞争加剧,普通高职院校招生的层次越来越低,许多高职校园中,高考一百多分的学生不在少数。这部分学生基本上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态度差,纪律性差。在给他们上课过程中,许多老师渐渐失去耐心,渐渐忘掉了爱心。关于爱与教育的关系,许多老师已不再探讨,甚至已不愿意探讨,从而导致“爱的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育过程中日益缺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冷漠,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与要求也表现漠然。许多老师的教学过程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对于课堂上学生的种种不良表现视而不见,许多学生混混度日,荒废时光,三年时光无任何收获。
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名作品《爱的教育》后,感觉到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突出实际动手能力的项目化教学、双元制教学、任务导向教学等等铺天盖地汹涌而来,在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方面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然而现实中对学生的教育似乎失去了传统教育中关于“爱”的成分,职业教育似乎变成了工厂的生产线,变得冷冰冰。如果职业教育在运行过程中再多加点“爱的教育”,再多加点师生之间相互关爱的行为 ,可想而知,我们的课堂将变得温暖起来,师生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温暖起来,中国的职业教育也会变得温暖起来,我们的社会也会逐渐地温暖起来。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胡杰卿.爱的教育(小故事)[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李顺子]
2017-08-18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ZJC1215020)研究成果
尤延生,1968-,男,黑龙江省同江市人,副教授,高职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