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对策与途径
2017-03-08丁岚峰包国民
宝 玉,丁岚峰,包国民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提高民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的对策与途径
宝 玉,丁岚峰,包国民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哈尔滨 150066)
从我国高职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型的需求出发,就提高民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提出了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效益、创新教学管理和构建综合办学实力评价体系的对策,并制定了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路径,为民族高职院校高质量、高标准发展提供依据。
提高;民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对策与途径
民族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职业人才的责任,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培养民族团结“种子”的历史重任。同高职教育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一样,民族高职院校教育也必将走向“内涵建设”、提高综合办学实力与质量之路。为更好地落实和实施高职教育“产教一体”、“校企一体”、“混合所有制”、“工匠培育”等多种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不断提高民族高职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正确处理好生源逐渐减少与民族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专业、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效益等综合办学实力同步发展的关系。
1 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对策
提高民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实力,就要树立坚持“内涵优先”的方针,要围绕加强高职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办学效益、创新教学管理,立足民族职高,为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及行业企业服务,为开创民族高职教育的新局面作贡献。
1.1 提高“三增一提升”的认识
要进一步提高对民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增一提升”的认识,即增加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增加对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扩大对民族高职教育的办学规模,提高其办学效益意识。一要充分认识民族高职教育对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明确发展高职教育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必然选择。从民族发展的角度来说,必须从长远的战略发展高度来看待民族高职教育,打破“就教育论教育”的封闭的思维方式[1],树立 “抓民族发展、抓民族经济、抓民生” 就是民族高职教育的观念。二要广开渠道、实施“多种机制、体制办专业”,强力发展特色专业建设。要利用国家民族政策,做好专业建设资金的保障、使用和监督管理,构建综合办学实力评价体系,提高专业办学效益。将非学历教育纳入到民族高职教育的范畴,不断扩展民族高职教育生源空间,利用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开展职业培训,达到“让急需接受高职教育的人,到急需生源的高职院校培训”[2]的目的,满足技能型人才对社会、行业的需求。
1.2 不断地强化专业建设
民族高职院校要不断强化专业建设,在把握其教育规律的前提下,要树立为产业服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责任感,强化专业建设。应做好以下工作:
1.2.1 平衡各专业设置
民族高职院校应按专业功能及性质重新设置现有的专业规模和功能[3],专业教师的配备在保证师生比例合理(1:18左右)的基础上,聘任具有企业经历的专业兼职教师数应不低于全部教师的30%左右。平衡设置专业发展规模,合理教学专业群,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和各系部的功能相近专业,形成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专业群办学优势。
1.2.2 增扩特色专业
民族高职院校教育要面对生源逐渐减少的趋势,改变现有专业办学规模、扩大特色专业办学规模以及师生比例配置不平衡的局面。一是要配备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或对部分专业的转岗专业教师。二是要不断改革当前的招生办法与制度,逐步实现自主招生方式和生源供给侧,积极落实中高职衔接、扩大生源。确定专业量化指标,构建生源最低数量,实现办学效益与专业规模之间的均衡发展。要适时调整办学亏损专业学费收入标准。
1.2.3 加强师资量化管理
要以提高办学效益为中心,强化教学量化管理,科学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实施各系部教学实行量化管理,中层领导应完成每周4~6学时的授课任务,教授8~10学时、副教授12~14学时、讲师14~16学时、考核上岗的助理讲师8~10学时(每周听课6~8学时)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保证每周2次的教研活动。在完成教学工作量的前提下,实行必要的奖惩考评机制,改进教育科研工作量绩效考核制度建设与奖励制度。
1.2.4 开展专业学生质量评价
民族高职院校学生质量指标评价是最能体现专业内涵建设、校企合作结果的重要标志,是民族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风向标。学生质量指标能反映出其综合素质、职业技术技能水平和“工匠精神”潜质的标志性指标,同时也能反映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水平的优劣。其关键是积极开展行业合作、强化工学结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实施“就业率”奖励机制,切合实际地开展专业标准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3 构建办学效益评价体系
从办学条件来看,民族高职院校的软硬件达到要求之后,要构建办学效益评价体系尤为重要。
1.3.1 办学规模效益评价
民族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受条件制约在一定时期是静止状态的。因此,只有利用现有的件条件最大化,才能能够培养出符合实际、足够的高职学生[4]。要按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办学规模效益指标评价优良。
1.3.2 专业办学效益评价
民族高职院校专业办学追求的目标是投入少而效益大。但不能像经济学那样片面追求投入少、产出多,必须是以社会效益作前提的生均投入成本和办学效益。
1.3.3 办学社会效益评价
民族高职院校生存的基石是保证人才质量,是培养卓越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其社会效益的评价指标是就业率、对行业的服务力、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社会对专业评价的公信力等评价良好[5]。
1.3.4 办学可持续发展效益评价
办学效益的评价指标是可持续发展。那么保障办学可持续发展效益的关键在于在多争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办学优势,科学设立专业职能、数量及管制。
1.4 构建综合办学指标评价体系
对于综合办学效益指标评价方面,娄季春先生提出一个最基本评价标准公式:V=F/C(V为教育效益指标,F为教育质量指标,C为教育投入成本指标)[6]。为构建民族高职院校对社会、行业的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此,我们研制出新的评价标准公式,即综合办学指标=教育质量[(管理质量+学生质量)+特殊人才]/教育投入成本[7]。
1.4.1 教育投入成本
主要包含教学、管理、服务和校内外实训基地成本等,用“分值/生均/千元”表示。具体说来,一是教学成本:教师(专兼职及外聘教师)工资、课时补贴,用生均成本表示(工资+课时补贴/学生人数);二是管理成本:管理者、教辅人员的工资补贴和会议费用以及学术交流费用等,用生均成本表示(工资+补贴+其他费用/学生人数);三是服务成本:维修、后勤服务等人员的支出,用生均成本表示(水电+取暖+维修+工资+补贴/学生人数);四是校内外实训基地成本:教学设施投入和服务保障设施投入;校外实训基地成本则包括实习费、校企合作费等,计算方法用校内实训基地投入+校外实训基地/学生人数表示。
1.4.2 教育质量指标
主要包含教学管理质量、学生质量和特殊人才指标,用“百分制(教学管理质量指数分+学生质量指数分+特殊人才指数分)”表示。其中:
(1)教学管理指标。其中,一是师生比例是否合理、“双师型”教师比率是否得当、企业兼职教师比例是否合理、教师主编规划教材人数比率是否提高等;二是是否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良好的教学管理队伍和学风建设、学生管理等。
(2)学生质量指标。由五个方面组成:一是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率(订单数/学生数×100%,每10%为1分;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二是就业率(就业人数/毕业人数×100%,每10%为1分,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是学生平均工资是评价其技术技能的重要指标,用生均月平均工资表示(月工资/学生人数计算,分不合格、基本合格、合格),可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四是实习指数,用学习质量指数表示(各指标率可累加,每10%记0.2分,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是用人单位优良率(优良人数/总人数×100%,每10%为1分;分为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3)特殊人才指标。如劳动模范人数、车间以上领导岗位、业务骨干、发表论文数量和质量、成果转化数量等(各项每10%为1分,累加,最高可记50分)。
1.4.3 办学综合效益指标
按前述综合办学效益指标公式:教学质量50分+学生质量50分+特殊人才50分)/教育投入成本予以评价。分为三级:≦1.25+特殊人才/教育投入成本为不合格;≧3.33+特殊人才/教育投入成本为基本合格;≧5.58+(特殊人才/教育投入成本)为合格。
2 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的途径
民族高职院校应适应服务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要不断寻求办学规模、专业、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效益等综合办学实力全面提高的有效途径。
2.1 实施常态化招生
民族高职院校提高综合办学实力要从实际出发,在开展常态化招生的同时要兼顾生源质量,要构建民族贫困生扶持政策和惠及民族生源。建立“鼓励支持地方中学共建培养民族高职人才项目”,实施“公对公”的项目化招生。构建报考第一志愿的考生按学习成绩享受职业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生源质量补贴政策与制度。要重点考虑对省外,特别是西部地区考生录取报到实施合理的学费减免等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精准脱贫扶持政策。
2.2 构建教学督导与“诊改”体系
构建教学督导与“诊改”质量体系需要从理念、制度等多方面入手。一是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教学改革与创新,明确管理者的责任与义务。二是要建设教学管理及质量督导队伍,让管理者懂管理、善管理,既要懂教育学知识,也要懂管理学知识。三是要固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
2.3 构建提升教师质量的保障工程
这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8]。民族高职院校提高办学综合实力也要加强顶层设计与构建全新的质量保障措施,要循序渐进,分期分批的有计划、有步骤的予以实施。为此,高职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同时要切忌,严格执行教学纪律,把精力放在教学常规管理上,而关键是高职教师理念的转变。
提升教师质量要做的事情:一要构建教学名师工程,如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二要在科学制定合格高职教师标准的基础上,开展对教师达标评估,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型”能力,对评估合格的教师在绩效工资上给予倾斜。
2.4 加强教学管理指标量化考评
教学管理主要涉猎教务、系部、教师、辅导员和学生等管理,其考评可分优秀、良好、合格与不合格四个等级[9]。
2.4.1 加强教务管理考评
主要是对教务常规管理工作和各系部素养工作予以评价与考评,重心是抓教育的宏观专业建设。
(1)教务管理常规工作考评。一是管理与服务意识:在工作中,明确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体现现代管理理念,把握教学管理的要点。服务管理思想端正,明确学院发展战略,清楚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管理理念先进。体现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性,能切实为人才培养工作奠定基础并起到积极的作用,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利益。二是管理制度:结合学院的实际,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三是基本建设:管理人员7人以上,副高级职称人员2人以上,结构合理,队伍稳定,有人员培养与提高计划并实施,效果明显。教务设施齐全,能满足现代办公需要。
(2)教务管理工作考评。一是管理工作目标:有完整的教学管理工作目标及完成工作目标的任务标准,按工作目标的要求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顺利开展工作。二是管理工作内容:建立促成教学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各项工作任务,实行授课课时量化管理,工作中无方向性错误,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运行。三是管理工作过程:过程科学、流程简单、无重复性工作,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准确完成教学工作。四是管理工作方法:在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服务于教学管理,思路清晰、条理性强,能够快速达成工作目标。五是管理工作要求:对教学管理工作完成情况评价科学合理、客观公正,能很好地反映教学工作的要求。
(3)部门素养考评。一是工作态度:多数人工作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工作无差错或修正及时。二是工作知识:多数人具备完成工作知识,能经常性地对工作进行思考,学习新知识。三是工作能力:多数人具备管理、协调能力,团队合作也比较好。四是思想认识:多数人对岗位认识清楚,明确职责和任务及要求。五是特长与创新:较多的人具备某项特长,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4)重心工作考评。各系部推进专业建设,工作量占教务工作量的60%。有计划的在三年内对学院各专业进行评估指导。
2.4.2 加强各系部管理考评
系部是教学管理中的主要职能部门,是教科研工作的当事人,是提高学院综合办学效益、专业办学效益,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践单位。一是各系部领导考评:职称与学历、管理与研究水平。二是师资队伍考评:师资队伍结构、教学研究、学术水平。三是教学条件考评:教材建设、课程标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等情况。四是教学管理考评:教研活动、教改、辅助教学、命题与阅卷。五是各系部的特色目标考评。六是质量考核考评:课堂教学质量和实践教学。
2.4.3 强化教师管理考评
教师是融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群体,其担负着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重任。一是教师素质考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二是教师能力考评:课程开发、实践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三是教学质量考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及其教学效果。
总之,提高民族高职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必须从她的内涵建设作起,要不断提高教师对民族职业院校“三增一提升”的认识, 努力强化民族高职院校的综合办学效益评价指标和综合办学实力评价体系的管控。
[1]吴景松,程宜康.我国高职教育发展代价问题的理性思考[J].学术论坛,2017.10.
[2]李认清.用科学发展观强化高职学院四项建设[C].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会,2005-08-01.
[3]刘伯臣,丁岚峰等.多科性高职院校办学效益指标的比较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7).
[4]丁岚峰,刘伯臣等.多科性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效益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3,(3).
[5]丁岚峰,刘伯臣等.多科性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效益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3,(3).
[6] 聂彩林,漆明龙等.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7]丁岚峰,刘伯臣等.多科性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效益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3,(3).
[8]车海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J].中国发展观察,2015,(11).
[9]马晓敏,丁岚峰等.高职院校提高专业办学效益的教学管理指标及其考评研究[J].中文信息,2013,(3).
[责任编辑金学洙]
2017-06-20
宝玉,1962-,男,蒙古族,内蒙古科尔沁人,教授,民族职业教育研究;丁岚峰,1957-,男,黑龙江哈尔滨市人,教授,职业教育研究;包国民,1965-,男,蒙古族,黑龙江肇源县人,副教授,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