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教学设计(一)

2017-03-08哈尔滨市秋实中学张宗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哑剧施力受力

哈尔滨市秋实中学 张宗武

《力》教学设计(一)

哈尔滨市秋实中学 张宗武

(本课选自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1节)

【教材分析】

《力》是学生学习力学的入门课和基础课。课本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涉及力的生活情景、自然情景中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同时对以后物理概念的教学起着参照、类比的作用。课本引导学生通过一些简易实验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和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形成一个有关力的初步的物理图景。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动手能力,形象思维比较好。学生喜欢动手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但归纳总结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比较困难。

【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特点,本节课从游戏引入,使学生兴趣得到激发。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动手实验体会有趣的力现象,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察的现象,并加以展示。学生从现象中总结概括出与力有关的知识,从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轻松的气氛中玩出智慧、玩出道理,在玩中有所发现。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抽象的物理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意识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设计思路及教学过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经历实验活动,通过观察、讨论与分析,认识力的存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初步认识物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重、难点:建立力的概念,会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游戏:你来做,我来猜——激情引趣)

1.讲解游戏规则并组织学生分组。

2.指出所列举的奥运比赛项目都需要用到“力”,引入新课。

二、什么是力

1.举例:日常生活中的力。(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

(1)日常生活中,你做什么事情用到了力?(学生举例)

(2)讲解物理学中的“作用”,即推、拉、提、压等动作。(学生概括什么是力。)

(3)讲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让学生指出投影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游戏:哑剧表演。(体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教师讲解哑剧表演要求,提问题:哑剧中什么地方用到了力?引导学生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学生进行哑剧表演,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三、体验与发现

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器材分组实验,探索力现象。(让学生在玩中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归纳、学会和他人合作。)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有目的地进行游戏。指出游戏目的及注意事项。

学生进行游戏,及时记录游戏中发现的力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指导学生对发现的现象进行分类,并指出分类的依据。

学生汇报交流,总结概括。展示本组的发现。

2.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总结知识要点。(学生将自己的发现通过归纳,生成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四、总结

回想你的学习过程,谈谈你的感受、体会和收获。

五、板书设计(略)

(此教学设计在哈尔滨市香坊区第一届“卓越杯”教师专业素质大赛中获物理学科特等奖。)

猜你喜欢

哑剧施力受力
为这个世界导演一部哑剧(组诗)
哑剧表演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关于满堂支架受力验算的探讨
旅途中的幽默
哑剧
“力”易错题练习
“力”综合测试题
“力”易错题练习
“弹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