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古典文学作品教学谈

2017-03-08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5期
关键词:卖炭翁古典文学历史唯物主义

四川省邻水县第二中学 刘 红

一、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古典文学教学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翻译。只有通过了这一关,才谈得上理解运用。在教学中,许多老师也的确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处理这一难点。但他们的做法却有包办代替之嫌,抹杀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魏书生老师曾把德国思想家莱辛的“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作为学生的座右铭。法国笛卡尔也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们不是也经常在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吗?因此,我觉得老师应教给学生以翻译的方法,让他们拿着这把钥匙去打开翻译这扇大门。

具体说来,其方法有六:留、加、补、换、调、删。

“留”,遇到人名、地名、年代名、官名以及现在仍然在用且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字词,就可以保留不译。

“加”,古人惜墨如金,用语极其凝炼,常用单音节词,在翻译的时候就要加上适当的音节,让它变成双音节词,从而符合我们现在的语言习惯。

“补”,古典文学中省略现象比较常见,在翻译的时候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文意才流畅贯通。

“换”,古典文学中有大量古今意义不同的词,是学习中最容易出错的。如《醉翁亭记》里“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若按今义去解释,就违背了作者的原意,像这样的词就须要替换。

“调”,古典文学中倒装句也较为普遍。

“删”,对于一些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以及实词中的衬字,在翻译的时候只需果断的删去即可。

这六种方法应在教学中适时点拨,以强化学生的运用意识。时间一长,再学古典文学时,他们就不会望译而愁了。

二、启发诱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

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特别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把课文逐字逐句的咀嚼得象粥一样烂,然后喂到学生嘴里。有的教师甚至连内容也不分析,只“翻译”一遍就了事。课堂提问也只限于字、词、句的翻译。这样讲授古典文学作品,无疑是不能完成“理解”这一教学任务的。我们应该在认真作好翻译的同时,还要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感受到古典文学学习的乐趣。

提出问题,诱导学生讨论,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方法之一。如教学陶渊明《桃花源记》时,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一是渔人发现桃花源是怎样的世界(包括桃花源内的自然景物、人物的生活情况和思想感情)?二是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从何看出?(启发学生从理论和课文内容方面去思考)?三是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故事(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探索作者的政治态度)?经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就不会把它只看成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更不会认为它是逃避现实的作品,而能体会到这是远在一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

唤起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方法。如分析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诗时,必须紧紧抓住卖炭翁的形象,使学生努力想象他所从事的艰苦劳动(伐薪烧炭南山中),他的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他的生活状况(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他的心理状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想象卖炭翁在宫使把炭强行卖出之后的悲惨景象。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卖炭翁寄以莫大的同情,对白昼抢劫的“黄衣使者白衫儿”切齿痛恨,进而认识唐代封建王朝的腐朽本质。

三、思想渗透,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古典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由于时代不同,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受到历史时代的限制。因此,要使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必须注意教育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问题,以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所以,教学时一定要知人论世,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比如,如果不了解陶渊明的晚年生活——参加实际劳动,与农民“共话桑麻”,便很难理解为什么他的文学作品那样接近口语,和当时只追求形式的文风大不相同。但在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时要做到恰如其分,不能过度渲染。还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发掘作品的人民性,这是教师钻研教材的一项重要任务。用现代的要求来衡量古典作品,必然会得出错误结论。学生在分析古典文学作品时,常常不自觉的用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衡量古典作品中的人物与故事,导致不但违背了作者的本意,也偏离了编者出发点。古典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成分,对这些内容也要给予必要的批判。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针对“元方入门不顾”这个情节,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家远来是客,应尽地主之宜招待。再说,原谅别人,也是心胸宽广的表现。如果不做这样的分析,学生就有可能受到误导。但批判要有分寸,批判过重,以至否定作品进步倾向, 也是反历史唯物主义的。

四、训练朗读,强化学生理解和欣赏的能力

朗读是古典文学作品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特别是古典诗歌,朗读是很重要的。放录音视频、教师示范朗读、指定学生朗读、齐读都有必要。还可以要求学生尽可能多背诵,但背诵必须在朗读正确、熟练的基础上进行,最好是理解课文内容后再作此要求。而有的老师一进入课堂就先要求背诵,事实证明效果是不佳的。朗读古代作品比朗读现代作品要难得多,语言障碍是主要原因,如果再加上内容理解不透彻,就更难朗读得好。因此,朗读得越流利,学生所受感染就会越深。理解得越透彻,背诵就越恒久。要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背水到渠成。

不要抱怨“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说法,只要我们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交给他们方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语文应该是最快乐的课堂。在古典文学的滋养下,学生自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我们当老师的就偷着乐吧!

猜你喜欢

卖炭翁古典文学历史唯物主义
更正说明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卖炭翁
历史唯物主义的五种西方重构模式解析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正义观再思考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於于野谈》与中国古典文学关系考察
丫头坪的卖炭翁
记者的时代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平衡
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翻译中的受众意识——以德庇时英译《好逑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