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原因探析
2017-03-08安徽省长丰县下塘实验中学陶旭华
安徽省长丰县下塘实验中学 陶旭华
一、收入低,生活压力大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职工的收入逐年增加、收入差距越拉越大。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已不再是温饱问题了,而是有了更高的需求,追求生活的质量和品质。高质量高品质的生活的前提条件是高收入,而工资制度的改革拉大了城市和农村教师的收入,由于农村经济的限制,农村教师的工资收入不高。年轻教师特别是刚入职的教师,工资不足三千元。他们不仅要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维系着与家人及亲戚朋友的交际往来,还要面临着买房还贷、娶妻育儿、赡养父母、看病就医等等的压力。微薄的工资使得他们挺不起腰杆,感到力不从心,生活的艰辛,找不到幸福感。中年教师虽说工资稍高一些,也不就在三四千元,但他们上有老下有小,凭仅有的工资也难以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的工资收入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就是一个农民工,一个月至少也有五千元左右的收入。面对这样的工资收入,教师的心理怎能保持平衡,怎能静下心来工作。虽说国家明文规定: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工资。如果仅从工资层面来说,教师的工资不比公务员低。可教师行业是清水“衙门”,除工资之外,再无别的收入。公务员除了工资,还有阳光工资、交通费、住房补贴、午餐费等多种津补贴。城里的教师不仅工资比农村教师高,业余时间还可以办辅导班带家教,在民办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兼职,靠自己的辛苦挣取额外收入,而农村教师缺少城里教师的有利环境,收入全都来自工资。面对这样繁重的生活压力,他们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难免要为缓解生活压力而奔波劳累。
二、任务繁多,工作压力大
现在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爆炸的社会,许多家长都已经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能使孩子变得有涵养,有身份,有地位,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全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对孩子寄予厚望,所以非常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主要精力、财力都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上。教育形势的变化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而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老年教师,受教育的层次较低。工作以后由于环境的限制,缺少继续学习的动力,知识变得老化落后,难以适应新教育形势的要求。虽说现在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比较多,可由于缺少制度保障和必要的激励措施,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只是走过场,拿继教学时。再加上培训的内容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不能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的困惑,也只是流于形式,对教师没有吸引力,教师也就是简单应付而已。由于缺少有效提升自己适应新形势的途径,教育教学手段、方法、能力等受到了限制,因而感到无所适从,焦虑不安,唯恐工作干不好而受到领导的批评或家长的指责。
教师是弱势群体,属于高危行业,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教师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找不到有效的教育方法。管严了吧,又担心那些心理脆弱的学生经受不住打击会出现意外,给学校和个人声誉带来不利,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为此丢掉工作。不管吧,出于职业道德的良知,又于心不忍,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花季少年不学无术,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再说还有社会、家长,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有较高的期望,如果自己的教学成绩不好,且不说自己的名誉尊严受到影响,就是社会、家长,学校也不会答应。这就使教师的工作处于两难境地,想管又不敢管,但又不能不管,内心倍受到煎熬,痛苦不堪。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之外的其他工作,应付新优质学校、绿色学校、微课、教学视导、安全、卫生等各种名目繁多检查验收。繁重的工作和高质量的工作要求,使得教师苦不堪言,感到压力山大,身心备受煎熬,难以专心工作。
三、前途有限,无幸福感、成就感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价值观也日趋多元化,对物质的追求掩盖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不合理、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导致农村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职业观逐步淡化。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但交流谈论的话题多数与房子、车子、票子、位子有关。每当同学相聚时,看到昔日那些学习平平,调皮捣蛋的同学,如今大多有房有车,经济收入远远超过自己。有的成了大款,有的成了老板,有的成了政府官员。他们成了聚会时的主角,趾高气昂,财大气粗,风光无限。再看看自己,囊中羞涩,即使买了房,也是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相比之下,怎能不心生怨气,产生挫败感,当初考上学校时的自豪感、幸福感荡然无存,自卑感油然而生。
教师是个特殊的行业,踏入其中就很难有改行的机会,一般来说是终身从教。工作平平淡淡,起伏变化不大,个人发展空间有限,升迁、评先评优的机会也很少,不像机关和企业,充满挑战和机遇,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和斗志。唯一可以提高自己收入,改善生活条件,通过自己努力能够实现的中高级职称也因为指标的限制,感到遥遥无期,不知何时才能轮到自己。由于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是农村教师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的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还因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工作效率和积极性严重受到影响,特别是没有晋升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因为教师也是人,没有晋升上级职称并不是个人原因,而是体制使然,也会存在心理失衡问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工作热情锐减,效率低下,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领导之间矛盾重重,严重影响了工作情绪和人际关系。长期生活在矛盾和压抑中的教师幸福指数下降 ,不免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教师,才有好学校;有好学校,才有好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唯有消除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农村教育才能健康长足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