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讨论在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2017-03-08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田明明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24期
关键词:课堂教师教学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高级中学 田明明

一、课堂讨论的特征

课堂讨论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互动性。讨论与背诵、或者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技术不同,讨论中的互动没有那么正式,它更富有交谈性。而且,谈话不仅能在学生之间发生,它也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在最有活力的讨论中,每个都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二、课堂讨论的运用

(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内容有主次之分,课堂上必须集中精力围绕教学重点组织讨论,使学生形成深刻的体会,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认识更深刻。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术语、理论、规律等,设计运用或环环相扣、或层层分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扩展深化主题

某些教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接受能力予以扩展和深化,拓宽视野,发展思维。

(三)巩固总结突出结论

讨论是学与思的结合,即使教师讲解非常详尽清晰,也绝不意味着学生全能接受。若对课堂讲授内容及时展开讨论,让学生一起回顾总结,互相交流体会,则可有效地使知识变成学生思维的产物。

(四)讨论还可以出现在一些特殊的时段

如教师的提问学生一时难以回答。这时教师不应立即解答,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运用集体智慧、理清思路,得出结论。在课堂讲授和练习过程中,难免有学生对某些内容发生理解偏差,见解分歧,教师应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对一些普遍性问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甚至展开争辩,然后有针对性地纠正错误,统一见解。

三、多角度、多元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

(一)合理安排提问的解答距

我们说,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智慧,如果教师在教学时提出一个又一个解答距、合理安排提问的解答距,精简课堂的提问,适当延长提问的解答距,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学设计变得粗线条了。因为在这粗犷的背后,教师还应引导学多角度、多元的主动探究思考,以学生创新的细密,热烈的讨论,来充实教师提问的粗犷。

(二)创设问题情境、预留质疑时间

质疑是学生主动探究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基础。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时,当一个学生把自己认为还不十分理解的问题提出来的同时,他已经弄明白了问题的一半;当他能把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时,问题本身也得到了解决。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预留较多的时间鼓励和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且允许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允许学生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允许学生改正错误或保留自己的意见,为学生质疑释疑提供较为广阔的空间,为讨论设置了问题、奠定了基础。

(三)诱导开掘,创造讨论的机会

课堂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也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创新。在教学中,教师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体讨论。在交流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老师也不应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截断他们的思维活动,鼓励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已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老师再适时地加以点拨、启发,修正事先不确切、不完善的认识,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通过这样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意,疏远了与文本交流的渠道。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方位、多角度、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讨论取得的效果

开辟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通过讨论,“逼”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这样,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再认和深化。

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讨论出现高潮,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从而使学生获得跳跃性的提高。

课堂讨论的收获,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

五、如何带动学生讨论

那么怎样上好一堂讨论课呢?首先,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并事先确定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座位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其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教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作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充分挖掘出这些蕴含着创新潜质的关节点,精心设计课堂讨论的环节,把握分寸、引导得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课堂教师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